情绪与人格发展(提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3766156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绪与人格发展(提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情绪与人格发展(提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情绪与人格发展(提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情绪与人格发展(提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情绪与人格发展(提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绪与人格发展(提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绪与人格发展(提要)(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235 第三节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一、情绪与情感的概述(1)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情绪是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绪是由生理唤起(心率变化、脉搏变化,出汗,脸红等) 、主观体验(不同感受) 、外显行为(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三部分组成。(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而情感是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例如爱情、友谊、荣誉感、责任感、热爱集体、爱国主义等。(2)从发生的早晚顺序看,情绪发生得早,

2、情感产生得晚。(3)从反应特点看,情绪带有极大的情境性、冲动性、暂时性和外显性,情感则带有很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到已形成的情感制约。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3) 情绪情感的种类1.从生理反应的评价和体验出发,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2.现代心理学一般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基本形式。3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可以将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如愉快、

3、喜悦的心境,往往使人感到“山笑水笑人欢笑” ,悲伤的心情又会使人面对风花雪月也垂泪伤心。(2)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等。(3)应激出乎意料烦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例如,司机遇到险情,人们遇到突然发生的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人所产生的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就是应激状态。第十一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235 4按社会内容可将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1)道德感是个体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感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对公共事业的责任感、义务感,同事间的友谊感、同情感以

4、及正义感、是非感等。(2)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人的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对他们所学课程的兴趣、喜爱和好奇心上,并能体验到获得知识的乐趣,这种对科学知识爱好的情感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获得愉快的体验中逐渐发展的。(3)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务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可以由自然景物、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作品等引起。二、主要情绪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于 19 世纪 80 年代先后提出的一种情绪理论,人们称之为“詹姆斯-兰格理论” 。该理论强调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感觉,即情绪是因身体器官对特殊的兴奋刺激反射

5、性变化而产生的。情绪经验的产生过程是,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刺激会引起个体的生理或身体的反应,如身体器官、内脏和肌肉的反射性变化,正是由于这些身体上的生理反应,导致了的情绪经验,产生情绪。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从生理学角度解释情绪经验的性质、组成原因,强调身体的,特别是内脏的反应是情绪经验的来源,重视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与“情绪是生理变化的原因”的观点相反,该理论片面强调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因此尚存争议。但是鉴于这种理论首先提出了生理变化是情绪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推动了情绪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因此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二)坎农-巴德的情绪理

6、论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在 1927 年针对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提出了三点质疑:第一,在各种情绪状态下身体的生理变化差异较小,无法在生理变化上对复杂多样的情绪做出区分;第二,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体内各个器官对刺激的反应迟缓, 不足以说明个体情绪瞬息变化的特点;第三,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可以用人为办法诱发出来,但只能激发某种生理状态,却不能诱发出某种特定情绪,例如无法诱发出人的愉快情绪。第十一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235 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是丘脑情绪理论。认为情绪产生是大脑皮质解除丘脑抑制的功能,即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皮质及身体其他部分。输送到大脑皮质的信息产生情绪体验,输送到内

7、脏的信息激活生理反应。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是同时产生的,情绪是大脑皮质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三)沙赫特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激活归因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既来自生理反应的反馈,也来自对导致这些反应的评估和归因。情绪状态是通过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整合作用的结果。个体认知参与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情绪产生的重要机制,即情绪经验来自对三种信息的认知:(1)对刺激情境性质的认知:(2)对自己身体生理变化的认知:(3)各种情绪状态是由交感神经系统以一定形式唤醒的。(四)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 20 世纪

8、50 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说,强调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定反应。他的“评定兴奋”说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情境评估情绪。阿诺德认为,每个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评估都会不一样,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阿诺德的主要观点有: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产生和反应,要经过个体对刺激情境的评估过程: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条件。(五)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拉扎勒斯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认知评价情绪理论。拉扎勒斯认为,人对事物的评价与情绪产生相关,人的认知与评价会左右人对情绪的解释与反应。情绪产生的

9、原因是个体对外界环境事件直觉到的有害或有益的反映: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有益时,就会产生趋近的体验和相应的生理反应;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有害时,则会产生回避的体验和相应的生理反应: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与己无关时,就会产生漠然的体验而予以忽视。阿诺德强调认知评价在情绪中的作用,拉扎勒斯将其扩展为评价,再评价的过程。因此,这一理论被称为认知评价理论。这一理论既承认情绪生物因素具有进化适应的作用,也承认情绪受社会文化情境,个体经验和人格特征的制约,而这一切又发生在认知评价中。第十一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235 (六)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他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

10、出,情绪是一种基本的动机系统,他从整个人格系统出发建立了情绪动机体系。在这庞大的动机系统中,情绪是核心,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作用和适应功能。情绪体验是情绪系统与人格的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的主要成分,对形成系统间的稳定和特性的联结起着重要作用:情绪特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每种具体的情绪都有其发生的遗传渊源,都有特定的意志品质和适应功能。三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一)中学生情绪表现具有两极性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中学生的情绪变现有时是强烈而狂暴的,有人曾用“疾风暴雨”一词来形容这一时期个体情绪强烈的特点。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

11、。但中学生的情绪表现也不是一味强烈的。有时也表现出温和,细腻的特点。2. 情绪的波动性和稳定性共存情绪的波动性,是指情绪体验的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的特点。情绪的固执性,是指情绪体验上的一种顽固性,由于中学生在对客观事物上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随着年龄的递增,知识的积累与经验的丰富,情绪将逐渐稳定。3.外显性和内隐性共存中学生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敏感,喜怒哀乐常可从面部表情进行判断,具有外显性的特点。但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和情绪的表达方式得到了发展,他们的情感表露越来越带有纹饰、内隐和曲折的性质。在特定的场合下,会考虑到自己的形

12、象和价值观,从而支配和控制自我的情感,表现出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的不一致。4.内心表现的两极性中学生在日记中常表现出坦白性与秘密性,真实性和虚伪性,自我安慰与自我批评等矛盾心理。5.人际关系的两极性中学生对双亲表现出孝顺和叛逆等正反两方面的矛盾情感,对朋友表现出亲切和冷漠的矛盾情感。6.容易移情第十一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235 中学生更容易产生情绪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得以体验别人的情感,影响自己的情绪。(二)中学生常易表现出的消极心境事实上,中学生具有许多积极的心境,如乐观、憧憬等。但中学生的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特色又使他们容易进入消极心境中。因此,特别需要引起父母家长和老师等的重视并加以真诚的关怀

13、与帮助。中学生常会表现出的消极心境主要有:1. 烦躁进入中学后,许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使中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增添了许多烦恼,常会处于烦躁状态。具体表现为: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之中应有的地位。2. 孤独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期这一年龄阶段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时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其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从青春期开始的“心理断乳” ,给中学生带来不安,尽管他们有独立的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适应独立生活。中学生的内心冲突及遇到的挫折较多,但又不愿意求助父母,担心有损人格。因此,产生一种

14、孤独心境。3. 压抑压抑是当需求、愿望等不能得到满足和实现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产生多方面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但由于自身、社会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因而中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但又有争强好胜的冲动,在这种矛盾的情形下,人就会陷入压抑的状态。(三)中学生高级情感日渐形成发展,不过尚未占据主导地位高级情感也叫高尚情操,具体是指建立在社会需要上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中学生情感内容的社会性越来越深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内容与水平日益丰富和提高。中学生已能够在言行上趋向自觉、自动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懂得要学会欣赏和追求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现

15、象和事物,从中体会愉悦;他们崇尚人必须为追求真理而奋斗并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第十一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235 四、促进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关键在于学会良好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人们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包括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表情动作调节、认知调节和人际关系调节等。相应的,中学生的良好情绪情感培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 正确认识情绪中学生的情绪波动大,易冲动,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心理辅导首要是教会中学生正确地认识情绪。正确认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识别自身的情绪情感;二是正确认识自身情绪情感产生的根源,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最终达到对情绪情感的有效调节与

16、控制。(二) 合理表达情绪在合理表达情绪的过程中,首先要正确认识情境中的信息,并将情境刺激与自身的需要合理结合。在进行情绪情感辅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分析情境因素,提高学生的情境认知水平。同时,合理表达情绪还要考虑到环境背景,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适时地表达情绪,使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步走向成熟。(三)调节不良情绪对于不良情绪情感的调节控制是情绪情感辅导的一项重要目的。教师有必要针对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教给他们一些疏导情绪的方法。根据情绪情感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配合主体自身的认知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这一原理,在进行情绪情感调节时,先要弄清楚情境刺激与自身认知的需要,再通过调整认知需要达到情绪调控的目的。具体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介绍几种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1. 注意转移法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这种改变焦点的方法即注意转移法。2. 情绪宣泄法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