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某某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658113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化某某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化某某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化某某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化某某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化某某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化某某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化某某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加强和改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并引导广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结合我省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特制定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领会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1.课程理念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2、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3)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

3、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同时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2.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对这些目标的理解,有助于全面把握内容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2)过程与方法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

5、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辩证地认识信息

6、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二、准确把握内容标准(一)理解课程结构和内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

7、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第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第三,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课程总体框架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信息技术学科被列入技术这一学习领域,包括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并根据课程方案规定可以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课程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每个模块2学分必修部分“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该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

8、流、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为主线,强调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模块内容设计既注意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同时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为增强课程选择的自由度,五个选修模块平行设计,相对独立。必修:信息技术基础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 选修1:算

9、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 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 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 (二)掌握内容标准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的各个模块的内容标准提出了教学的基本要求。1必修模块本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本模块的教学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方面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内容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

10、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结构如下:本模块的主要内容为:1信息获取(1)通过举例方式描述信息的外在的重要特征,如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实效性和真伪性等。 (2)从多角度解释信息技术的含义,描述自己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3)了解信息技术中的几个核心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功能和作用。(4)描述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5)举出信息技术的几个应用实例,并可以具有个人色彩地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1、。(6)简述信息技术对个人生活与学习、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7)面对具体任务时能比较准确地判断问题解决中的信息需求以及该信息的种类、形式等。(8)针对具体问题的需求指出可能的信息来源。(9)根据来源初步估计信息的客观性、权威性、实效性和适用性等。(10)确定获取信息的来源。(11)根据信息来源和种类、形式等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工具,采用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保存信息。(12)可以使用阅读、比较、咨询、验证等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的客观性、权威性、实效性、适用性以及价值进行判断。(13)熟悉与学习和生活需求有较高相关度的某些专题或者权威网站并经常访问这些网站。(14)能够根据任务需求较快地寻找到权

12、威网站并从中获取信息。(15)知道不同搜索引擎的特点并会灵活选用。(16)会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渠道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其价值。(17)学会分析、理解检索任务,制定检索策略,力求检索到精确、可靠、客观、全新、全面的信息,为决策服务。(18)认识搜索引擎及其简单原理和工作过程。(19)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和关键词查找方法。(20)会从复杂搜索意图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21)会使用多个关键词,细化搜索条什,灵活运用“与”、“或”、“非”等逻辑运算提高搜索效率,会通过添加英文双引号来搜索短语词。 (22)了解网络中常见的文件,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软件等文件的类型、格

13、式、特点和用途。(23)利用常见的网络文件下载工具来下载文件。2信息加工与表达(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围绕主题,熟练使用合适的字处理软件加工文本信息,表达意图。(2)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借助结构化或形象化的表达形式,如:流程图、结构图、表格、项目和图形等,使文本信息表达更直观、更清晰。(3)学会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合适的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函数与公式)、排序、筛选、汇总等处理操作。(4)分析几种常用图表(柱形图、条形图、线形图和饼形图等)的用途及特点。(5)熟练对表格数据进行图形化表示,并配以恰当的文本内容,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6)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14、(7)初步掌握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8)掌握多媒体作品素材制作与合成的基本方法。(9)熟悉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的常用加工方法。(10)能够按照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组织和表达形式制作、集成多媒体作品。(11)了解计算机程序的运行过程。(12)初步认识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内在机制和作用。(13)分析简单的计算机程序。(14)了解并尝试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和检测结果。(15)学会使用智能工具软件处理信息。(16)感受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17)了解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识别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两者的工作

15、过程与简单原理。(18)了解信息智能处理的实际应用价值,客观认识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19)了解信息发布的多种方式。(20)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发布信息。(21)了解网络信息发布的方法和过程。(22)了解信息交流的多种类型。(23)理解信息交流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24)选择适当的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信息,学会保护个人隐私。3信息资源管理(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理解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意义。(2)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探讨其特点、目的及分析合理性问题。(3)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数据库应用系统利用数据来存储、管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与其他信息资源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和特点。(4)辩证地认识数据库应用的优势与不足。(5)通过操作简单的数据库,了解数据库的组成要素,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含义。(6)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和方法。(7)根据具体案例,探讨和归纳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4信息技术与社会。(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促进科技进步,加速生产业的变革、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