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部分知识课件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643783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部分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现代部分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国现代部分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国现代部分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国现代部分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部分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部分知识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2013届第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部分,20135,“毛泽东让中国人站 起来, 邓小平让中国人_起来!”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这样一句话,富,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高2013届第二轮历史复习,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6-1978年: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 1978年以后: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相关模块知识: 必修一专题4、5;必修二专题3、4;必修三专题4、5;选修(人物)专题5等,单元一 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6),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开拓外交的新局面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科技文教的奠基 社会生活的变迁,(2012

2、年上海历史,30)“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A,(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18题)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缓和 (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5题)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

3、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A,C,2010年:北京文综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江苏卷:多党合作制度、社会主义改造;四川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选举方式;福建卷:求同存异的方针;广东卷和新课标全国卷:“一边倒”方针及背景;上海、海南卷:一五计划;海南卷:社会主义工业化等; 2011年:浙江卷:1949年政协会议的特点;江苏卷:通过一届政协看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上海卷、海南卷:亚非会议;江苏卷:日内瓦会

4、议的影响;福建卷:“一边倒”方针;海南卷:一五计划;福建卷: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理解等 2012年:广东卷:一届人大;山东卷: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福建卷: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对中国的影响;上海卷:亚非会议等;,近年涉及的主要考点:,【备考启示】,近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从内容上看,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一五”计划(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外交方针和外交活动等考点频繁出现; 从题型上看,选择与非选择题都有出现,以选择题为主,【2013年考情预测】,考点: 1.1954年“一届人大”和政协制度(现实热点) 2.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3.“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化建设 4.社会转型带来的社

5、会巨变 题型: 应该还是以选择题为主,民主政治制度、土地改革、一五建设等考点也比较容易与其他考点一起命制非选择题 复习:注意用现代化、整体性、文明等史观认识评价相关历史事件和现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954年,政治前提、法律基础、经济基础、组织基础等,条件:,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地位:,通过材料概括,或联系政治内容了解,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考点梳理】,性 质,确定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

6、的新阶段。,两大原则,主要内容,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联 系,近代中国的宪法、世界历史的宪法,发 展:,正式确立:,完 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发展历程,各级人民政协,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主要机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地位:,1949年,1954年,1956年,1982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的:,形式:,特点:,原因:,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是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结合:在少数民

7、族聚居地; 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结合下的自治。,意义:,启示认识: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的进步,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与完善,经历了曲折、反复的过程。 民主政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保障。 民主制度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呈现出多样性与统一性(选择什么样的民主制度须与自身的国情相结合),纵横联系: 1.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区别 2.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 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探索(洪仁玕、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问题探究,从文明发展史观,从现

8、代化和革命史观,从全球发展史观, (山东省聊城市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D,应用巩固, (新疆乌鲁木齐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09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乃尔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

9、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B,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在各民族间增加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

10、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 B C D,D,工业化的起步,措施:,特点:,成就:,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工业集中东北,交通集中中西部),联系:,与苏联、西方国家联系;也可通过材料联系其他国家,如印度、巴西等,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三大改造的完成,意义,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内容,实质,必要性:,方式:,必要性:,方式:,问题探究,启示认识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关注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等,纵横联系: 1.与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联系 2.梳理近代以来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梳理与土地和农村生产

11、关系有关问题的知识,如苏俄的土地法令、太平天国天朝天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共的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也包括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农业政策、土地制度,(2012秦皇岛模拟)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严重冒进倾向,C,应用巩固,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

12、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改造方式是() A强行没收,建立国营企业 B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C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发展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C,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 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 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

13、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1952年与1957年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根据材料,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主要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了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任务: 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背景:,方针:,开拓外交的新局面,主要的外交成就(见提纲

14、),开展建交活动,突破外交孤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亚非会议,中苏结盟(目的、标志、评价),提出、背景、目的、意义,议题、贡献、地位,主题、贡献及理解,注意理解“一边倒”方针,“一边倒”方针 积极方面:有助于打破外交孤立、有助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有助于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等。 局限性:助长了盲目照搬苏联模式、阻碍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交往、使中国在对美国外交等问题上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等。,纵横联系: 1.注意联系南京临时政府、国民政府的外交 2.注意与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突破”外交、新时期外交的调整联系起来把握 3.注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

15、合国的宗旨与原则的联系; 4.把近现代以来一系列国际会议联系起来掌握,启示认识: 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独立是外交的根本目的等,中国政府在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第26届联大,应用巩固,B,建国初我国政府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

16、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另起炉灶” B“不结盟” C“一边倒” D“一大片”,A,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渡时期的探索 着重要了解: 领导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注意七届二中全会 领导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领导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政权建设、政治制度、法制建设、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等,新中国科技的起步,着重要了解: 新中国科技起步的背景、措施(成就),文艺双百方针的提出,着重要了解: 提出的背景、目的,人民教育的奠基,着重归纳: 新中国初期教育的措施,也是主要成就,【阶段特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经济: 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演变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政治: 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主要矛盾: 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演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阶级关系: 剥削阶级被消灭,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外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