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中山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考研必备过来人向你保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641408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45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中山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考研必备过来人向你保证)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交通运输)中山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考研必备过来人向你保证)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交通运输)中山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考研必备过来人向你保证)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交通运输)中山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考研必备过来人向你保证)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交通运输)中山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考研必备过来人向你保证)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中山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考研必备过来人向你保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中山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考研必备过来人向你保证)(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名词解释1、交通量; 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2、高峰小时系数; 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3、设计车速; 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标准。4、服务水平;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方面得到的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 (1)系统性; (2

2、)综合性: (3)交叉性;(4)社会性;(5)超前性;(6)动态性。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1) 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能力;2) 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的或期望(预测)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3、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OD调查内容包括那些?答

3、案:进行OD调查,目的是掌握与规划区域有关的现状;人、车和货物的起、终点和路径;出行目的、运输内容等情况。 OD调查内容包括货流和客流的调查。客流调查包括:起讫点,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及出行次数等;货流调查包括:货源点及吸引点的分布,货流的分类、数量与比重及货运方式分配。四、计算题1、某高速公路入口处设有一收费站,单向车流量为300(veh/h),车辆到达是随机的。收费员平均每10秒钟完成一次收费并放行一辆汽车,符合负指数分布。试估计在收费站排队系统中的平均车辆数、平均排队长度、平均消耗时间以及排队中的平均等待时间。答案: 这是一个M/M/1排队系统 =300辆/h =1/10(辆/s

4、)=360辆/h =300/360=0.831,所以系统是稳定的 系统中的平均车辆数:n=/(1-)= /(-)=300/(360-300)=5辆平均排队长度:qn-=5-0.83=4.17 辆 系统中的平均消耗时间:d=n/=5/300 小时/辆=60 秒/辆 (2)排队中的平均等待时间:=d-1/=60-10=50 秒/辆 (2)一、 是非题(共10分,每题1分;判断正确请在序号上划,判断错误在序号上划)1. 在阻塞交通流内,密度波向交通流行进的反方向传播。2. 由于外界因素干扰导致交通流周期性的中断,形成间断流。3. 空间平均速度不高于时间平均速度。4. OD表有矩形表和三角形表两种形式

5、。5. 交通流连续方程表明:当流量随距离而降低时,车流密度随时间而增大。6. 定时控制的信号周期是根据交叉口的进口交通量确定的。7. 随着行车速度增大,驾驶员的注视点随之远移。8. 停车需求的相关分析法是把城市土地分类,按照各类土地停车产生率预测停车需求。9. 跟驰理论描述了跟驰车辆的加速度与两车速度差的函数关系。10. 行使速度不高于行程速度。二、 名词解释(共15分,每题3分)1 停车周转率在某一段时间内停放车辆次数,是实际停车累计次数与停车场容量之比2 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的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小时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车辆数3 空间

6、占有率与时间占有率在某一个路段上,所有车辆的长度和与路段长度之比每一个车辆通过观测点的时间和与观测时间长度之比4 交通区的形心交通区的发声源或吸引源密度分布中心,是交通小区出行的代表端点,不是该小区的几何面积重心5 Wardrop均衡原理所有使用路径的旅行时间最短,并且相等,所有没有使用路径的旅行时间高于最短路径旅行时间。使得路网上所有路段的旅行时间最小的流量分布格局,称为第二均衡原理三、 问答题(共24分,每题6分)1 什么是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四阶段预测方法有哪些不足之处?1 交通量发生和吸引2 交通量分布3 交通方式分担4 交通量分配各阶段模型不统一,没有明确的行为假设;没有考虑个体特

7、性;预测精度与交通小区划分有关2 叙述智能交通系统(ITS)研究内容的主要构成,并就其中某个子系统简述其内容。1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2 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3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4 运营车辆调度系统5 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6 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7 自动公路系统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是ITS的主要部分1 出行车信息系统2 车载路径诱导系统3 停车场停车诱导系统4 数字地图数据库3 什么是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叙述两者的差别。谈谈我国城市现阶段应采取的交通技术管理模式。交通系统管理是一种技术性管理,其管理对象是交通流,通过控制引起交通流的时间、空间重分布,从而提高系统的交通承载能力。交通需求管理

8、是一种政策性管理,其管理对象是交通发生源,通过各项交通政策,抑制交通需求的产生,平滑交通需求,缓解交通压力。4 叙述浮动车调查法及其特性。一辆车,除了驾驶员以外,还需要3名调查员(1, 2, 3)1 计算读取工具车的行进速度2 观察工具车超过的车辆数和超越工具车的车辆数3 记录车辆保持稳定的速度行驶,往返56次特性:同时可以获得交通量、行驶时间和行驶速度四、 计算题(共21分,每提7分)1 设车流的速度密度的关系为V=88-1.6K,若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0.8倍,且车流的密度大于最佳密度Km,求:(1)密度的最低值和速度的最高值;(2)密度的最高值和速度的最低值。解:由题意可知:当

9、K=0时,V=Vf=88km/h当V=0时,K=Kj=55辆/km则:Vm=44Km/h, Km=27.5辆/km, Qm=VmKm=1210辆/h。由Q=VK和V=88-1.6K,有Q=88K-1.6K2当Q=0.8Qm时,由88K-1.6K2=0.8Qm=968,解得:KA15.2,KB39.8。则有速度VA和VB与之对应,又由题意可知,所求密度大于Km,故为KB。综上,流量密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的加粗部分即为密度的可能取值范围。1)故当密度为KB=15.2辆/km,其速度为:VB=88-1.6KB=88-1.639.8=24.32km/h即:KB=39.8辆/km,VB=24.32km

10、/h为所求密度最低值与速度最高值。2)显然,KKj55辆/km,V0 为所求密度最高值与速度最低值。2 某信号灯交叉口,色灯周期为40s,每周期内可通行左转车2辆,如果左转车流为220辆/小时,问:(1)是否会出现延误?(2)假定来车符合泊松分布,出现延误的周期在所有周期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解:(1)一个周期内平均到达的左转车数m=lt=220*40/36002.442,因此不管车辆是均匀到达或随机到达,均会出现延误(注意:即使m2)=1-P(0)-P(1)-P(2)=0.442所以,出现延误的周期在所有周期中所占的百分比是44.2%。3 一个新规划的城市中,假定两个交通区之间的OD量和起点

11、交通区的发生量及终点交通区的吸引量成正比,并且和交通区间的行程时间的平方成反比。已知三个交通区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见表1;同时还知道小区C到小区A的未来OD量,见表2。假设任意交通区间的行程时间均为10分钟,试作交通分布预测,即求解X,Y,Z的值。表1表2交通区发生量吸引量A36002400B20001600C50004000吸引源ABC发生源AXBYC480Z解:由条件可得, CA的OD量为480,可知 解得k=0.004。因此,二、名词解释27、非自由状态行驶车辆有三个特性:制约性、延迟性、传递性28、路网密度: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

12、积拥有的公路里程数。29、视野 : 人的双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叫视野。将头部与眼球固定,同时能看到的范围为静视野。30、交通量是指选定的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实际交通参与者(含车辆、行人、自行车等)的数量,又称交通流量或称流量。 31、交通流密度(又称车流密度)是指在某一时刻,某单位长的路段上一条车道或几条车道内的车辆数。32、地点车速是车辆驶过道路上某一断面时的瞬时速度,观测距离很短,以行驶该距离的时间小于2s为限33、基本通行能力:是指交通设施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

13、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辆数(最大小时流率)。34、驾驶员疲劳的主要原因:驾驶员的睡眠、生活环境、车内环境、车外环境、行驶条件、驾驶员自身条件35、影响车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驾驶员的影响车辆的影响道路的影响、交通条件的影响、环境的影响36、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作用:用于道路设计、用于道路规划、用于道路交通管理37交通工程学:研究交通规律及运用的科学38动视力:是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同车体一起按一定的速度前进,驾驶员观察物体运动的视力。39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40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和交通量正常的情

14、况下,汽车只受公路自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的速度。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41临界密度:在交通流密度中,能够使道路上的交通量达到最大值时的密度,又称为最佳车流密度42交通规律:交通规律是指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流流动、停车等规律。三、简答题1、驾驶员酒后开车所产生事故主要有以下特点:向静止物体(如安全带、分车道混凝土墩、电杆、树、栏杆等)撞击; 向停驻的车辆冲撞; 夜间与对向车迎面撞击; 因看错路而引起的各种翻车; 重大事故和恶性事故多,致死率高2、交通量资料主要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道路分级(2)为道路几何涉及和确定交通管理设施提供依据 (3)评定已有道路的使用情况,通过经济论证确定筑路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