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精编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37637827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统计)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管理统计)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管理统计)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管理统计)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管理统计)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统计)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统计)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精编(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统计套表)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总则文化部制定的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是对全国文化部门(含文化系统和文物系统)主办的或实行行业管理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以及文化部门主办的非文化及相关产业等,定期进行全面调查的统计报表制度。壹、基本概念及涵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对全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标准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行业类别,即每壹个行业类别都按照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归类,而不是依据行政事业编制、会计制度和部门管理归类。壹个行业(或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机构的集合。是按照各机构(或劳动者)从事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在划分国民经济行业时,壹个机

2、构的行业性质是根据该机构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确定的。如果壹个机构从事俩种或俩种之上的经济活动,则按主要活动确定行业。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三次产业划分:第壹产业,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第二产业,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上述第壹、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类产业。第三产业的分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3、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和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的属性特点,划分为公益性文化活动和运营性文化活动俩大类。文化及相关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的派生分类,有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俩大类:文化服务:主要有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相关文化服务:主要有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本制度调查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的属性特点和财务核算形式

4、划分,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俩大类。文化及相关产业活动的价值体当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壹致性上,即为社会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非文化及相关产业:指由文化部门主办的不属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其他各类行业活动。非文化及相关产业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壹定的物质条件。二、调查性质和目的本制度的制定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为核心,以服务于构建高效而又覆盖全社会、均等性、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目的,而建立的壹套科学统

5、计指标体系。本制度制定的指标体系立足于获取客观翔实的统计数据,分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态,分析微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状况,反映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反映文化及相关产业宏观规模、水平、结构,以及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等。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提供统计服务和决策依据,同时为社会各界了解文化工作提供统计信息服务。三、调查对象和内容调查对象:本制度的调查对象,有法人机构和产业活动机构俩大类。法人机构指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机构:(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

6、和其他机构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独立核算机构。产业活动机构指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机构:(1)位于壹个场所,从事壹种或主要从事壹种经济活;(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运营或业务活动;(3)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核算资料的单独核算机构或附属机构。调查内容:本制度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机构的从业人员情况、资产设施拥有量、财务运营状况、业务活动开展情况等四大方面内容。四、统计表本制度制发的统计表,有基层表和综合表俩种。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是填报基层表的依据,各地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制度。原始记录由基层机构根据发生的统计事项随时进行登记。统计台账

7、由基层机构根据原始记录登记,定期进行加总。基层报表由基层机构根据统计台账、会计报表、政府统计部门定期统计报表等有关业务活动或管理资料,按报告期填报。综合表是由计算机完成对基层报表进行综合汇总的报表。有关统计表的表式、指标解释及报送要求附后。五、统计报表的审核汇总和逐级上报本制度制发的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均由文化(以下均含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统计汇总,即将本辖区内的所有基层统计报表录入计算机,汇总出本辖区相关的综合年报。1、基层报表的填报基层统计报表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统计口径逐项填报,务必做到标识部分各项代码和表内各项指标数据不重、不漏;严格按照各项指标的计量单位填报,不得随

8、意改变计量单位;报表整洁、字迹清晰。审核后,经本机构负责人签字和加盖本机构公章后,按期上报本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2、基层报表的审核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首先将本级所有基层机构上报的统计报表收集齐全,对基层统计报表逐壹进行逻辑关系和平衡关系审核。再将本级所有基层报表数据录入计算机,用计算机系统软件提供的审核功能进行再次审核、汇总、备份、上报。3、综合汇总及信息反馈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完成本地综合年报的计算机汇总,且向下壹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反馈有关综合统计信息。六、实施要点为确保本制度有效地实施,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抓好以下要点:1、加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

9、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是文化统计工作的规范和准绳,是实施本制度的根本保证。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基层机构的领导及有关人员,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等法规,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有效地组织实施,保证统计资料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服务和监督作用。2、健全机构、充实人员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是实行文化统计工作的组织保证,也是开展统计工作的前提。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及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健全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中的统计机构,充实行政主管部门和基层机构的专职

10、或固定兼职统计人员,保持机构和人员的稳定,特别是统计年报工作要自始至终有专人抓到底。3、抓好基础建设、提高统计水平基层机构的统计基础信息建设是实施统计工作、提高统计质量的关键环节。各基层机构要根据本制度的要求,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基层的核算制度,加强统计数据管理;保证凭证和记录的完整,数字准确,防止数出多门。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制度的贯彻落实,采取短期培训等措施,组织专题性质的统计业务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统计人员既要熟悉掌握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仍应广泛熟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统计业务水平;且向相关领域的业务人员普及统计基本知识。为实现统计职能转变,要不断推

11、进管理创新,逐步完善由部门统计向行业统计的转变。4、加强基层表填报的组织工作基层表填报的组织工作,是贯彻本制度的主要环节。各基层机构的负责人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组织本机构的统计人员和有关的业务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学习且掌握本制度,真正做到懂表、识表,理解指标涵义,明确计量单位。同时明确内部填报工作的责任,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根据基层表调查内容,由负责管理日常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或其他基础资料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年度时期数和年末时点数的归纳、整理工作,如实提供完整数字和资料给本机构统计人员。统计人员负责综合汇总本机构的数据及相关资料,且对数据的逻辑关系、平衡关系进行审核,

12、和本机构的历史资料进行对比;遇有差错,分清责任,及时追查,纠正错漏;填写正式表格,交有关负责人审阅,履行签证手续,按时上报。5、准确掌握统计口径本制度使用的统计指标、计量单位、各种分类和编码等,是根据文化部门的业务特点,结合国家基本统计报表制度、国家标准和政策规定而编制拟定的。各地要准确掌握本制度的统计口径,不另外采用其他口径。在本制度规定的统计口径没有改变以前,其他方面如有改变,则仍以本制度的规定为准。6、统计职能部门的综合和协调作用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内对应的业务部门依法进行统计调查。各业务行政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收集齐对应行业的基层报表且完成数据的录入、审核和汇总后

13、,送本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内的计财部门进行综合汇总。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协调各业务部门的相应统计职能,全面完成本制度规定的统计调查任务。7、加强统计监督搞好优质服务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强化统计的监督职能,保障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能不受侵犯。统计监督的作用,应寓于优质统计服务之中。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要及时提供准确、系统、丰富的统计数据,写出内容充实、符合客观情况、具有观察力的统计分析报告,为党政领导机关决策服务。8、加强统计手段现代化建设加强统计手段现代化,是实行统计监督、提供统计优质服务的重要保证

14、之壹。计算机具有数据处理快、准确性高、便于对数据进行多种平衡关系、逻辑关系审核检错等功能,是科学开展统计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计算机的配备和升级换代,用先进的手段来保证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统计人员要努力学习业务、更新知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开展对统计资料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工作。9、其他统计调查为了广泛了解社会经济现象在文化工作中的反映,在必要时可采取多样性的统计调查,用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壹次性调查等,弥补年报的不足。不论用之上哪壹种调查方式制发的调查表,都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附则本制度自2009年11月1

15、日起执行。统计指标解释壹、标识代码解释标识代码是指在计算机“全国文化文物统计系统”中录入相应代码数字,供程序汇总运行时作判断识别使用的代码。标识代码务必填报准确,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数据的汇总结果。1、单位代码:是各填表机构的代码,该代码在每壹种基层表中具有唯壹性。在基层表录入时,由地区代码(计算机自动生成)和四位顺序码(由填报单位顺序编写)组成,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保证各年度连续填报单位代码的稳定性。本制度使用6位地区代码,即县及县之上行政区划代码。2、单位名称(公章):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和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壹致。3、邮政编码:由填表机构填报本机构所在地的邮政编码。4、电话号码:应填报填表人的联系电话,由区号、电话号组成。填写固定座机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之间以“”连接5、详细地址: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要求写明单位所在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以及具体街(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不能填写通讯号码或通讯信箱号码。6、行业代码:行业代码共4位,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02),参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