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语文暑期巩固练习题24.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636413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语文暑期巩固练习题2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2高三语文暑期巩固练习题2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高三语文暑期巩固练习题2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三语文暑期巩固练习题24.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暑期巩固练习魏、晋、南北朝的笔法传承与充实书法一独立,就进入一个以笔法传承与充实为核心的欣欣向荣的时代。笔法传承是书法艺术赖以发展、繁荣的内在动力。顾名思义,所谓“笔法传承”,是指书家间对笔法技巧乃至笔法意识的传授与继承。通过笔法传承,历代书家所探求的笔法内容,以及对书法艺术本质的领悟,才不致随身而殒。东汉以前,文字书写能手之间的传承主要体现在字法(文字结构)上,如西汉今古文之争,很大程度源于古文字法的失传。东汉,书法开始自觉,基本笔法形成,笔法的传承从此越来越超脱于字法。且不说“龀齿以上,苟任涉学,皆废仓颉、史籀,竞以杜、崔为楷”的历史事实,单从历来将笔法神秘化的种种现象中,也不难看出笔法传

2、承在书法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对笔法无以复加的重视,决非仅仅出于一般所谓东方民族“崇古”的心理。否则,古人对笔法传承尤为青眼相加的事实将无法解释。那么,为什么众多成就斐然的书家,会以如许的精力来传承笔法?第一个原因在于人们审美心理的要求。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共通感”一说,认为“美”“对于愉快具有着必然的关系审美判断里所指的必然性却只能被称为范式,这就是说,它是一切人对于一个判断的赞同的必然性,这个判断更被视为我们所不能指明的一种普遍规则的适用例证”。应该说,康德这一看法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书法家热衷于笔法传承,是一种普遍地适合于人们审美心理的、带有一定程度必然性的“范式”,而这种“范式”的确立

3、和完善,需要数代人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二个原因在于,笔法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艺术地欣赏的东西这是笔法能代代相传而不厌的根本动力。历代书家之所以对笔法津津乐道,不惜笔墨铺陈描绘点画的种种奇妙,其唯一原因在于点画本身就是一种味之不尽的生命之“象”,是一种活的存在,而这种味之不尽的生命之“象”,又只有借助于丰富精到的笔法,才能得以完美的表现。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可以断定:笔法的产生,宣告了书法本体的确立、艺术品格的独立;笔法的传承,推动了书法的蓬勃发展。确实,对笔法的重视,是魏、晋、南北朝书家之所以能在中国书法史上写下光辉一页的根本原因。5对“东汉,书法开始自觉”中“自觉”的含义,理解准确的一项

4、是()A书法艺术已经完成了由书写的初级阶段到日臻成熟阶段的过渡。B书家已经致力于书法技巧的研究,技艺风格也趋于多样化。C基本笔法已经完成,与字法一样成为书家崇尚研习的书写方法。D笔法的传承已渐趋独立,并成为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推动力。6以下理解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A笔法的形成与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它表明书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B历代众多书家致力于笔法传承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使书法艺术不致随身而殒。C随着基本笔法的形成,人们在书法学习中,逐渐抛弃字法而争相学习笔法。D魏、晋、南北朝的书家视书法艺术为生命的表现,认为小至点画,都有欣赏价值。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

5、汉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时期,而魏、晋、南北朝则是一个辉煌的时期。B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东汉以前其传承体现在字法上,东汉以后体现在笔法上。C笔法与字法相比,笔法更能体现汉字书写的艺术魅力,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D没有笔法的创立与传承,中国书法就难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蓬勃发展。2011届高考社科文阅读训练(4)参考答案5、答案:D解析:A项,文中无此信息。B项,无“技艺风格也趋于多样化”的信息。C项,“与字法一样”和原文“皆废仓颉、史籀,竞以杜、崔为楷”的表述矛盾。6、答案:B解析:“随身而殒”是结果,不是原因。7、答案:B解析:东汉以前的书法不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