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 通关诗歌鉴赏(十五)炼字1训练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636412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语文 通关诗歌鉴赏(十五)炼字1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高考语文 通关诗歌鉴赏(十五)炼字1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高考语文 通关诗歌鉴赏(十五)炼字1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高考语文 通关诗歌鉴赏(十五)炼字1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高考语文 通关诗歌鉴赏(十五)炼字1训练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语文 通关诗歌鉴赏(十五)炼字1训练 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十五)炼字1 一、规律探究炼字题涉及到整首诗歌的内容,所以把它放到最后来学习训练,炼字可以从四方面来解读,分别是炼意,这类题往往是某个字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具有很深的意蕴;炼手法,即某个字运用了某种特殊的手法(前面所讲的修辞和表现手法),表现出诗人驾驭语言的高超艺术;炼结构,即某个字在结构(前面所讲的章法结构的内容)上成为全诗的关节所在,或统领全诗或起重要的转折作用。如果是“诗眼”的分析就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解读即可。当然也要记忆一些基本的常识性知识。1、动词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2、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如触其物,如历其境。3、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1)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2)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有时,诗人会虚数、确数同时运用,达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渲染气氛,强化诗情的效果。如:4、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5、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主要是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形容词或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更形象。(1)叠韵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2)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

3、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3)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却是相近的,就是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6、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诗歌当中有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一定要重视,这有可能成为理解诗歌的突破口。例: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从炼意、炼手法、炼结构三个方面考虑

4、,本题主要应该集中在炼意上,通过读诗先找到主要情感,有诗中的表意的关键词语“归梦”和“愁”可知本诗写的是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那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的表达这种情感呢?当然是“敌”,因为它写出了作者作者所处的那种孤独、寂寥的氛围,由此得到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二、通关训练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荤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杖声。 此诗为苏轼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费州居住与之所。学确:山多大石貌。1、用优美的语

5、言描绘全诗。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3、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4、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全诗。5、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6、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全诗,7、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

6、、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3、 “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4、在秋天清冷之时,我更觉愁思郁结,到溪亭观览景色,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翘首

7、遐观,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微风吹过,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林中落叶飘零,野地空旷寂寥,独行无绪,唯有闲坐,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萤光。忽闻渔歌唱晚,不知起于何处,放眼遥望,远汀之外孤灯隐现,想必是渔歌放处。5、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的孤独、徘徊的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6、在一个秋天的深夜,天边缺月,暗淡无光。旅舍的床边,一盏油灯,半明半暗。自己身体有病,最容易感到风露侵人,气候转变的早;“归梦不知山水长”,是虚写,在梦境中回到家乡,就不觉得山高水长。因为感到岁时已晚而慷慨悲歌;下句接“山水长”,从梦境回到现实,看到天地的景色,是一片苍茫凄凉。蝉声聒噪,使得旅途中的人心烦意乱,鸣蝉所停的梧桐,已是树叶半黄了。7、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