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17.六国论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636397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 17.六国论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二语文 17.六国论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 17.六国论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 17.六国论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梳理文题解读文题“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为了独占天下,国与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六国论中的“六国”指的就是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一个个地击破而消灭了。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 本文是为反对北宋王朝用贿赂屈服于外族而写的。苏洵在文中不从其他方面去论证,而是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展开论证,是为其针砭北宋王朝一味地贿赂,以求苟安,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这个主

2、旨服务的。作者作品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苏洵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故自号),眉州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现在河南开封),以所著文章二十二篇(几策两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嘉祐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祐五年,授职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参与修纂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不久即去世,

3、追赠光禄寺丞。背景纵览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其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行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字词梳理1.通假字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

4、”,不、不要)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通“曝”,暴露) 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通“倘”,如果)2.古今异义词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可以用;今:能愿动词,表示许可)至于颠覆(古:到了结局或地步;今:表提及)其实百倍(古:前者实际上;今:副词)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祖父) 然后得一夕安寝(古:这样之后;今:表动作时间的承接)可谓智力孤危(古:智慧能力;今:认识理解事物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前例;今:真实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3.词类活用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名词活用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以地事秦(事:名词活用作动词,侍奉)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一月月)不能独完(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保全)李牧连却之(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