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师精编资料大全[4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7634658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师精编资料大全[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师精编资料大全[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师精编资料大全[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师精编资料大全[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师精编资料大全[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师精编资料大全[4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资源网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等。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词语本身的意义、熟练掌握辨析词义的方法、对语境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一、虚词的运用正确使用关联词例题:依次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 )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量提高到5000万吨,( )可以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 )为西南腹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A既 又 从而 B因为 所以 而且C既 所以 从而 D因为 又 而且解析归纳:此题在考查关联词的运用。A项正确。“使航道单向年通过量提高到5000万吨”与“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是

2、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B、 C、 D都可以排除。由此可见,关联词的运用要注意其搭配是否规范,使用是否符合分句间的语义关系和语法关系。正确运用其他虚词“正确运用其他虚词”也是中考要检测的重点,题目多设置在阅读部分。例如:2003年河南中考试题第14题:简析“停止实验15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一句中加点词“逐渐”的表达作用。做此类试题,要从副词的词义和功能入手:“渐渐地”、“有一个过程”而不是“立刻”“马上”;从时间这个角度突出事件或事物发展进程。另外还要审视具体的语言环境,分辨副词在句中的作用:使语意表达是否与作者原意或与事实相符,能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或能否

3、体现议论文语言准确、概括的特点。参考答案:“逐渐”说明了慢性中毒现象的消失经历了一个过程,与事实相符,用语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因为在现代文阅读部分老师还要涉及这个问题,在此我不再作详细讲解。二、正确使用近义词和成语(一)使用词义大小、轻重得当的词语例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仅仅( )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2)如何( )核污染是核能利用中的一个大问题。(3)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对( )传染病至关重要。A防止 防治 防御 B防御 防止 防治C防治 防止 防御 D防治 防御 防止 例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是否

4、正确?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时,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解析归纳:例1中的三个词语有大小之分,“防御”最小,是“防守”的意思,多用于军事方面;“防止”还含有“阻止”之意;“防治”则有“防止、治疗”的意思。正确答案是B 项。例2“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从全句意思看,这一次群众评议对机关作风很不满意,相信下一次大家会比较满意,而用“有口皆碑”显然用词过重,程度失当。因此,在语言表达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使用词义大小、轻重得当的词语。(二)使用感情色彩恰当的词语例1:在下面句子空白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4、5月份,SARS病毒突然袭

5、来。为最终战胜病魔,我国医护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在积极谋求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废寝忘食,日夜攻关,所取得的( )为世人瞩目。A成果 B结果 C后果 D结局例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解析归纳:例1选项中的词语感情色彩有所不同,其中A 项“成果”是褒义词,B和 D项的“结果、结局”是中性词,而C项的“后果”是贬义词。题目所给语句是褒扬的语境,因此A项正确。 例2“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是褒义词。而“垃圾食品厂”是笔者要批判的对象,这个成语就不合语境。因此,在语言表达运用的过程中

6、,我们要使用感情色彩恰当的词语。(三)使用形容对象正确合理的词语 例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是否正确?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例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解析归纳: “拮据”往往用来形容经济境况,而在例1句子中形容人的言行举止显然不恰当。例2“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这里误用指人。因此,在语言表达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使用形容对象正确合理的词语。(四)使用与其他成分搭配恰当的词语 例1:选词填空。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到少数民族地区 了许多优美的民歌。 (备选:搜集 收集)。 例

7、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是否正确?这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解析归纳:例1中的两个备选词语,相异的语素是“搜”、“收”,“搜”着重指“搜寻、寻找”,而“收”有“收拢、聚集、接纳”之意。结合语境,民歌采集是一次寻找、求取的行为,所以应该选“搜集”一词。例2中的“莘莘”一词形容众多,与句中的“一位”矛盾。所以,在语言表达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使用与其他成分搭配恰当的词语。(五)使用语体色彩合乎语境的词语 例题: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是否正确?1我们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戒我们要清清白白做人。2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8、解析归纳:第1句中的“令尊”是敬称,用来称呼对方的父亲,与语境不合。第2句中的“抛砖引玉”是谦辞,不合语体色彩。所以,在语言表达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使用语体色彩合乎语境的词语。(六)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词生义”; 看成语是否“一语多用” 例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例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是否正确?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解析归纳:例1中的“偃旗息鼓”意思较多,可以指“秘密行动,不暴露目标”,也可以指“停止战斗”,还可以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但全句意思是说,几家汽车大厂一直无声无息,没有什么动静,因而使用不当。 例2中的“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以指暴露得很彻底,这里用来形容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这个成语没有用错。- 4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