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知识整合讲课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632326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末知识整合讲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章末知识整合讲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章末知识整合讲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章末知识整合讲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章末知识整合讲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末知识整合讲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末知识整合讲课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 末 知 识 整 合,一、我国的降水和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洋面上,保留在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有时位于夏威夷附近,称夏威夷高压;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移,雨带也随之南移。 2异常年份: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1)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

2、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2)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发生干旱。,针对训练,1(2008江苏卷)(双选)我国东部地区 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 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 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 移动。右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

3、少雨 (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副热带高压脊在长三角的南部(或东南部),此时长三角多盛行东南风,A项错误;台风从低纬度北上遇到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时,不能继续北上,只能在其南侧活动,B项正确;台湾海峡正好处在副高的控制之下,天气晴朗干燥,C项错误;图中副热带高压脊大致位于25N附近,材料中的“雨带位于高压脊以北58个纬度”,说明华北地区不处于雨带范围之内,所以干燥少雨,D项正确。第(2)题,此图所示的雨带位于江淮地区,梅雨和秋雨最为恰当。冬末春初时节,锋面雨带尚未 登

4、陆我国大陆,所以A、D两项与副热带高压脊线出现的位置不 符合。 答案:(1)BD(2)BC,3潜水与河水补给关系的确定 (1)等潜水位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流水位低于 潜水水位,则是潜水补给河流水。在剖面图上,由河流 向两边等潜水位线数值越来越大。,(2)等潜水位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流水位高于潜水水位,则是河流水补给潜水。在剖面图上,由河流向两边等潜水位线数值越来越小。,4等潜水位线图的应用 (1)等潜水位线图与水井 在等潜水位线图中,水井位置设置:为了有利于最大限 度地积累潜水,各水井并列应与等潜水位线平行。如图 中,1、3布置水井是合理的,1、2取水有冲突,是不合理的.,水井

5、中水面离地面高度的计算:H=H海拔-H潜水位,HA655015米,HB55469米 (2)等潜水位线图与排水沟:排水沟线应平行于等潜水位线且潜水埋藏深度较浅的地方。如图中,排水沟5是合理的,而4不合理。,2.(2010无锡市高三统考)下图中实线代表地形等高线,虚线 代表潜水等水位线(单位:米).读图分析回答(1)(2)题。,针对训练,(1)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中河流流向为由a到b图中河流流向为由b到a 此图表明该处潜水补给河水此图表明该处河水补给潜水 A B C D,(2)有关图中潜水流向和潜水埋藏深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潜水流向为AB 潜水流向为BA E处潜水埋藏深度为5米F处潜水埋藏深度为85米 A B C D 解析:第(1)题,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流,由图中数据可看出,应是由a向b流,此处河流周围潜水水位高于河流,只能由潜水补给河水。第(2)题,潜水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可以推知AB;潜水埋藏深度为该地点实际地面海拔与相对潜水水位的高度差值。E处潜水水位为87米,地面高度为92米,则潜水埋藏深度为5米。 答案:(1)A(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