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23学习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630501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拌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23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预拌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23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预拌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23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预拌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23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预拌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23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拌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23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拌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23学习资料(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主讲人:李彦昌 2007年4月19日 呼和浩特,预拌混凝土由于其最终质量无法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检验,因此其质量控制有一定的特殊性,只能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来达到控制混凝土最终质量的目的。混凝土质量的过程控制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原材料进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运输、泵送和浇筑质量控制质量跟踪与回访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一、培养一支有经验、责任心强的质检队伍,培养一支有经验的质检队伍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混凝土质量控制,人为因素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任何一个混凝土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强硬的质检员队伍,就很难对混凝土质量实施有效控

2、制。,好的质检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1、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试验员; 2、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3、具备一定的生产和施工经验。 4、具有独立处理一般质量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 6、最好还应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二、充分发挥试验在日常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按照有关标准对原材料和混凝土进行全面试验是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因此应充分发挥试验在日常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原材料的批量试验必须认真进行,同时应定期进行生产现场取样的混凝土试拌,通过试拌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等,同时,试拌后应留置1d、3d、7d、28d试件,观察凝结时间和测试混凝土各龄期强度,有条件的单位最好能进行混凝土快测试验,及时掌握混

3、凝土强度变化,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有条件的情况下,试验室每天都应进行砂石试验,以便及时掌握砂石质量变化情况。,三、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原材料的选择看起来好像与质量无关,实际上与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原材料的选择不是单一的选择,选择的过程应该是结合企业和工程的特点进行质量初步控制的过程。尽管我们都知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好的产品质量需要好的原材料,但是原材料的选择绝对不能够为了质量一味地要求优质材料,必须充分考虑性价比,因为赢利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原材料选择的原则为:稳定性品质价格。 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是一个企业行为,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前提。,四、原材料进站质量控制,原材料性能试验尽管能够

4、全面了解原材料的品质,但多数试验项目由于其试验周期和时间较长,不适应于进展检验,因此,企业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各种材料的特点,以及供应商的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进站检验措施。 原材料进站检验的依据是合同的内容、有关标准的指标要求以及样品的试验结果。,1、砂石进场检验,a.分清责任:进站目测由收料员负责,抽检由质检员负责。 b.目测:在对收料员进行培训的基础上,由收料员对进站的砂石料进行逐车目测,目测合格后方可领位卸料。目测内容:含泥量、细度、级配、杂物、含水率、(含石量)等。有明显不合格项,直接退货,有怀疑时应取样送试验室进行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由相关领导进行处理。通过收料员完成初步检测,避免有明显

5、问题的砂石料进入堆场。收料员对初步检验负责。 c.质检员抽检:质检员抽检应在砂石堆场进行,抽检的内容和方法同上。质检员对堆场砂石料质量负有复检责任。,我们知道,尽管混凝土生产过程很简单,但混凝土质量稳定性却非常难以控制。而混凝土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来自砂石料,我的这一观点可能和很多人的观点不同。多数人认为水泥、外加剂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最大,他们的质量变化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很大波动,对这一点我也不否认,但是我认为,我们所用的水泥和外加剂只要是正规厂家的产品,只要厂家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只要他们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出厂的产品是值得信赖的。尽管水泥和外加剂的质量会有波动,但这种波动应该是可追溯的、是有规律

6、可循的、是可以通过提前沟通来尽可能避免的。但是我们反过来看一看砂石生产状况,我所认识的砂石生产和供应商全是很不正规的个体企业,没有一家有质量管理体系,其质量稳定性可想而知,因此对砂石质量的控制全部在混凝土生产企业完成,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重视。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很好地控制砂石质量,我们的混凝土质量应该能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在此还应该说明一点,对砂石料的检查又不能过于死板,不能过于“较真”,要综合考虑,要顾全大局,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重,能够通过一定手段和方法消化在技术质量内部的问题就不要扩大化。,2、掺合料进站检验,a.分清责任:收料员负责逐车检验,试验员或质检员逐车进行掺合料部分性能试验

7、试验。 b. 收料员应逐车核对掺合料的随车资料,对比检验颜色变化,没有明显问题时,通知试验员或质检员进行有关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要求时,方可领位卸料,否则应由有关领导处理。由于粉煤灰是电厂的废料,质量波动非常大,应象对待砂石那样进行严格检验,而粉煤灰并不像砂石那样量大难以逐车检验,因此可要求试验员或质检员应逐车取样进行细度试验,需度超标较大时,通知收料员退货,对于细度稍稍超标的情况,应进行需水量比试验,需水量比合格也可以让步接受。,3、水泥进站检验,a.分清责任:仅由收料员负责逐车检验,质检员不参与水泥进站检验。 b.收料员应逐车核对水泥的随车资料,测量水泥温度,满足要求后领位吹料,否则应通知试

8、验室,由相关领导处理。对水泥的进站检验应重点放在测量水泥温度上,因为水泥厂在供应紧张时,水泥的出厂温度往往很高,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性能,特别是由于水泥的温度高,提高了混凝土的初始温度,加快水泥水化,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坍落的损失;而水泥的快速水化又会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又会加速水泥水化,这样相互促进的结果,使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快速增长,大大增加混凝土开了的危险。如果我们对水泥的温度变化一无所知,混凝土性能一旦发生变化就不能很好的及时解决,甚至会错物的判断为其他问题,盲目调整配合比,出现越调越乱,还有可能冤枉外加剂等其他供应商。,4、外加剂进站检验,外加剂质量波动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是致命的,因此对

9、外加剂的进站检验不能有半点马虎。对外加剂的进站检验最可靠的方法是取样进行混凝土试拌,但长期这样做有一些困难,可以由检测外加剂密度和进行净浆流动度试验代替,发现有问题时再进行混凝土试拌,以试拌的结果为准进行处理。 原材料的进站质量控制在不少混凝土生产企业被忽视,但作为技术质量人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原材料进站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根据企业的特点制定一套合理的控制措施,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减轻生产压力。对于原材料的质量状况,领导层特别是技术质量方面的领导应该定期察看砂石堆场、进了台帐、质检日志等,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也检查相关岗位的职责是否到位。,五、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过程检验以开

10、盘鉴定为中心,加上一些日常检查构成过程检验。检验包括如下内容:,1、日常检查,(1)原材料的日常检查:砂石的日常检查。以检查砂石料场为主,同时检查有无混料现象。每班检查应不少于一次。检查内容与进场抽查基本相同。水泥、掺合料及外加剂的日常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检查标识;检查使用的水泥或掺合料与筒仓中的水泥或掺合料是否对应等;检查外加剂的标识是否正确,使用的外加剂与储罐中的外加剂是否对应等。 (2)计量检查:静态计量检查。由计量员负责,生产部门配合,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原材料计量设备的校验。动态计量检查。动态计量检查是检查每车混凝土的整体计量误差情况。检查频率视计量情况而定。,2、开盘鉴定,(1)开盘前

11、的检查。检查送到搅拌台的资料是否正确,核对操作员输入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检查使用的原材料与配合比是否相符等。 (2)开盘鉴定。新配合比使用或特殊配合比使用必须进行严格的开盘鉴定,包括:计算用水量、观察和易性、做坍落度试验及制作试块等。,3、过程检验要点,过程检查以控制混凝土用水量为重点。我们都知道,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各项性能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保证混凝土强度是质检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保证混凝土强度就必须知道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混凝土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灰水比成正比例关系,因此,一般情况下,控制混凝土的灰水比就等于控制混凝土强度。在混凝土的其他原材料质量波动不太大时,混凝土的水灰比就取决于混凝土

12、的单方用水量和混凝土的出盘坍落度。,下面以下述配合比为例说明控制用水量的方法:,生产时每盘为2 m3,使用的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0.5%,电脑显示的生产用水量为:244 kg。,(1)计算用水量及计量误差,实际显示用水量:244+8575%1.5+10060.5%1.5=338.72 kg。 单方用水量为:338.32/2=139.36 kg/m3。计量误差为:169.361700.64 kg/m3。显示的计量误差为:0.64/170=0.38%,(2)根据实测砂石含水率,计算实际单方用水量,a.使用的含水率比实际的大。比如实际的含水率为:砂4%,石0.3%。实际用水量为:244+844

13、4%2+10320.3%2=317.712kg。单方用水量:317.712/2158.86 kg/m3。比例论用水量少了158.8617011.14 kg/m3。水灰比变为:158.86/340=0.467。水灰比降低,混凝土强度将比原来高。 b.使用的含水率比实际的小。比如实际的含水率为:砂6%,石0.7%。实际用水量为:244+8446%2+10320.7%2=359.728 kg。单方用水量:359.728/2=179.86kg/m3。比例论用水量多了179.861709.86 kg/m3。水灰比变为:179.86/340=0.529。水灰比增加,混凝土强度将比原来低。,c.混凝土强度变

14、化,该混凝土配合比灰水比与预侧强度的关系为: R28=38.89C/W-34.43 C/W=0.50(理论配合比)的预侧强度为:43.4Mpa C/W=0.467(少用11.14 kg的水)的预侧强度:48.8 Mpa C/W=0.529(多用9.86 kg的水)的预侧强度:39.1Mpa,d.允许的最大用水量,允许的最大水灰比:W/C=38.89/(35+34.43)=0.56。 允许的最大用水量:WMAX=0.56340=190.4 kg/m3。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向质检员授权允许用水量变化范围。 为了配合以上检查,石砂含水率试验应该进行明确规定,一方面是正常的砂石含水率试验应该每班几

15、次、什么时间、什么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试验,数据如何传递和记录等;另方面是什么情况下应该立即进行试验。比如:雨天砂石含水率变化较大时,生产过程中混凝土的坍落度突然发生较大变化时等。,为什么过程检验以控制用水量为中心呢?,a.只要计量设备工作正常,水泥、掺合料和外加剂的用量就是准确的。 b.砂石含水泥难以随时准确测量,因此砂石和水的用量是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变化的。 c.原材料质量发生变化时,90以上都会造成混凝土单方用水量的变化,因此即使用水量准确无误,混凝土的坍落度也可能是变化的。 d.通过用水量的准确计算,可以确定混凝土坍落度变化究竟是生产时采用的汉水率与市级不符而使用水量本身不准造成的,还是

16、其它原材料质量变化造成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变化,从而引起混凝土坍落度波动。,影响混凝土用水量的因素很多,在过程检查时,有经验的质检员应能够判断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因此质检员必须充分理解影响混凝土用水量变化的因素。以下就影响混凝土用水量的主要因素加以说明。,a.水泥需水量带来的用水量变化。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是随着水泥的细度等变化的,但是正规水泥厂的水泥需水量基本上是稳定的。通过试验室的复试可以发现这一点。变化太大可对配合比做出调整。 b.砂石级配和含泥量带来的用水量的变化。含泥量对混凝土用水量有较显著的影响。含泥量增加1%就足以使混凝土的用水量产生10 kg/m3变化,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c.粉煤灰(掺合料)需水量比带来的用水量变化。粉煤灰是一种工业副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其需水量比随其等级、产地等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对粉煤灰应加以严格控制。粉煤灰对混凝土的影响还随其用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粉煤灰用量较高时更应该加强控制。 d.外加剂减水率带来的用水量变化。外加剂减水率的变化对混凝土用水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其减水率高时,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