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629835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17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17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17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17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谁能顺应历史潮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假设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希望出现什么局面呢?,东汉末年社会,(1)政治上:政局混乱,外戚宦官专权,朝败,农民起义爆发 (2) 军事上:军阀割据混战 (3) 经济上: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匈 奴,刘 璋,刘 表,袁 术,张 鲁,袁绍,曹操,一、曹操统一北方,孙策,官渡之战形势图,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南下,曹操率军约3万驻扎于官渡,袁绍战败,向北方撤退,曹操取胜,率军向北追击,官渡之战

2、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以少胜多,公元200年,袁绍VS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曹操,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原因),政治上:,(1)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2)招贤纳士,经济上:,(3)实行屯田,军事上:,(4)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客观: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人民渴望统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你觉得曹操更大的志向是什么?,统一全国,看图说话,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外结好

3、孙权,内修政理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隆中对,三顾茅庐,隆中对策 三分天下,图中反映了那些人物?,诸葛亮与刘备,图中反映了那个典故?,二、三国鼎立,公元208年,曹操,20多万 大 军,5万联军,败,胜,刘备孙权,公元208年,曹操VS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问题一: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分析讨论,问题二: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同样是曹操,两次战役中取得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为什么?,1、来自北方,不习水战;,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2、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误,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

4、略战术;(火攻),4、根本原因:统一条件尚未成熟;,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不同结局,给我们的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兵力的多少不是唯一因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政治经济因素,战争指挥者的正确决策和指挥,战略战术运用是否得当;还要处理好谦虚和骄傲的关系。,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正确的战略战术; 兵力的多寡不是唯一因素;骄兵必败!,不是.曹操生前并没有称帝,他的儿子建立了魏以后才追封他为魏武帝.到这时候,东汉的政权才真正结束.所以,曹操是生活在东汉后期,而不属于三国时期.,曹操是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想一想,评说曹操,曹 操,粉白脸细眉长目。在脸谱中,白色象征阴险疑诈。,我

5、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白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评价历史人物的首要标准是否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你认为曹操是一位怎样的历史人物呢?,参考答案: 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

6、洛阳。,魏,蜀,吴,220年,220年,221年,222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魏,蜀,吴,动动脑筋,提示:联系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军阀混战局面,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 三方互相牵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政治,经济,全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小结 :,一种局面: 两大战役: 三国鼎立: 四个人物: 五个时间:,三国鼎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魏蜀吴,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小结,200年官渡战,曹统一北方基础奠

7、; 208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 三国曹魏吴蜀汉,曹丕孙权刘备建; 相互利用又牵制,鼎立局面暂不变。,三国实力比较表,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三、西晋的兴亡与南北朝对峙 1、统一进程: 263魏灭蜀 266西晋代魏 人物:司马炎(晋武帝) 都城:洛阳 280西晋灭吴,统一中国,2、短期而亡(266316),灭亡原因:各种矛盾的激化 阶级矛盾尖锐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民族矛盾激化 匈奴贵族起兵反晋(永嘉之乱),灭亡标志:316年匈奴贵族破长安,俘晋愍帝,(八王之乱),(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民族矛盾实质还是阶级矛盾),3、东晋的建立 建立:317年 司马睿 建康(南京) 偏安东

8、南: 灭亡:420年,刘裕废帝自立 4、南朝:(420589) 政权更替:宋 齐 梁 陈 定都于建康(今南京) 大将夺权方式建立 宋国力最强,陈最弱,宋,420年,齐,梁,陈,南北朝政权的变化,5、十六国、北朝的分裂与统一 (1)十六国与北朝的更替: 十六国(304-439):北方和西南的割据政权 北朝(439581):,(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北魏,东魏 西魏,北齐,北周,隋,这一时期共有几次黄河流域的统一? (曹操、西晋、前秦、北魏、北周),魏 蜀 吴,西晋,十六国,北魏,宋 齐 梁 陈,东汉,隋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东晋,北朝,南朝,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管是分裂时期还是大一统的时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何特点?,政权分立、民族汇聚,1、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C,课堂练习,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B,3、下列不属于南朝政权的是( ) A宋 B北魏 C齐 D梁,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