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7628766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5.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18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18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2018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2018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依据并阐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理论、方针、政策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意义。,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教学难点: 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关联?,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我们建立的社会是什么性质的社会?,一、新民主

2、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840,1919,1949,195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社会,思考,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形态的社会,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

3、态。 如何理解这种过渡性? 这个社会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既有资本主义的因素,又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而且社会主义因素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主导地位并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带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 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带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国营经济领导

4、下的五种经济成份并存,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具体表现在:,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领导地位) 、个体经济(绝对优势)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性质,半社会主义性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 渡的形式,个体经济向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领导地位,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2.在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各革命阶级”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还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人民民主专政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马

5、克思主义为指导,因而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因素。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依然存在,在经济、政治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具有资本主义因素。,3.在文化方面,新民主主义社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但资产阶级文化、封建主义腐朽文化仍然广泛存在。,(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底。主要矛盾: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镇压反革命、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革命。,第二阶段:1953年-1956年。在土地问题解决以后,主要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国际是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

6、盾。主要任务:在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020/7/10,1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社会主义的因素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起决定作用;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胜利。 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改造直至消灭,从而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

7、了发展变化过程。,(一)总路线的提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1949.3,西柏坡)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先建设,后改造”的最初设想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第一,中国的经济太落后。,第二,建国初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也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马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广泛的社会主义改造。,关于“先建设,后改造” 设想的客观依据:,“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8、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 1945年论联合政府,初步的设想: 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 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 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 价地消灭资本主义。,2、实行“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中共战略思想的重大改变,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现在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理由:经过从1949年至1952年三年的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

9、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53年12月,毛泽东同志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表述。,一化三改造: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总路线,工业化(主体),三大改造 (两翼),农 业,手 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解决生产力,解决生产关系,“一化”和“三改造”的关系,总路线的内容与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

10、举。 第二,坚持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第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文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民族资本不完善,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使占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80%,占工业、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占全国工业资本总额2/3左右的官僚资本变成国营资本。 土改完

11、成,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不景气,苏联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马恩: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利用国家政权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渡时期,这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12、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恩格斯还曾设想用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的问题,并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列宁: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 改变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经营方式和习惯势力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公有财产,同时,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使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并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的根本任务提到首位,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

13、的经济基础。,毛泽东科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设工业化国家的同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尽快消灭剥削,摆脱贫困,迅速发展经济,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的愿望,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结构图,一、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互助合作,改造农业和手工业,把

14、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毛泽东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传达到农村,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合作社,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情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1955年,毛泽东撰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1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过渡 形式,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生产资料,经营,劳动,分配,性质,私有,对某些牲畜、农具共同使用,有少量公共财产,土地、牲畜、大农具私有,有较多公共财产,土地及其它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个体经营,集体劳动,经营所得,社会主义萌芽,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土地分红 和按劳分 配结合,集体劳动,半社会主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的意义,2、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方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具体三个步骤,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织了

16、10万个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改造的方式方法和平赎买 国家税收:34.5% 职工福利:15% 企业公积金:30% 资本家红利:20.5%,和平赎买的可能性,要对其妥协、动摇甚至 投降的一面给予坚决的 斗争,从而引导革命朝 着胜利的方向发展。,Please write down of contents explanation for Business Area.,我国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民族资本家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马克思、恩格斯的继承和发展,委托加工,改造形式,初级形式,高级形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