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本科-NS检查方法演示教学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626922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7.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本科-NS检查方法演示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影像本科-NS检查方法演示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影像本科-NS检查方法演示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影像本科-NS检查方法演示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影像本科-NS检查方法演示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像本科-NS检查方法演示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本科-NS检查方法演示教学(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 检查方法,邱士军 副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87400(0) 42090(H),颅 脑,一、头颅平片,一般用正、侧位,根据需要增加其它位置 作用:最适用头颅外伤、颅骨疾病的诊断 限度:临床症状明显但常无异常发现,正常头颅平片:侧位,二、脑血管造影,方法:将含碘对比剂注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使脑血管显影 根据脑血管的分布、形态、位置等变化来判断颅内疾病 常用数字减影技术 (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作用:主要用于诊断血管性疾病,并可了解脑瘤的供血情况 限度:CT、MRI的发展使脑血管造影

2、应用极度减少,主要应用于颅内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脑血管造影-禁忌证,有严重出血倾向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对比剂过敏者,1. 检查前准备: 制动,作碘过敏试验 2. 平扫:颅脑外伤,脑梗塞,脑出血 增强扫描:脑肿瘤,炎症,动脉瘤,AVM等,三、 CT检查方法,CT(扫描方法),横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或上眶耳线,层厚810mm,连续810个层面 如遇小病变则行薄层扫描(5mm) 垂体区病变常用冠状面,扫描基线尽量垂直于鞍底,CT扫描基线,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下部层面,CT,CTA(CT angiography)可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CT灌注成像(perfusion CT)可观察病变血

3、流灌注情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1 患者准备:去除一切金属异物 2 体位:仰卧,头颅线圈,层厚8-10mm,四、MRI检查方法,MRI扫描方向,横断面最常用,根据病变部位辅以冠状或矢状面 中线结构(三脑室、脑干、四脑室)、后颅窝病变辅以矢状面;颅底、桥小脑角及天幕附近病变辅以冠状面 垂体及鞍区结构病变需冠状及矢状面扫描,MRI扫描方法,一般横断面层厚810mm,间隔12mm。矢状及冠状面层厚45mm 垂体微腺瘤或微小听神经瘤需采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等于3mm 常规采用SE序列T1WI及T2WI。T1WI显示解剖结构较清晰,T2WI显示病变较敏感,正常颅脑T1加权像(T1WI),正

4、常颅脑T2加权像(T2WI),MRI成像序列,快速成像序列,可减少成像时间有: 1.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urbo-SE,FSE) 2.梯度回波序列(FLASH) 3.水抑制成像(FLAIR),较常在颅脑应用 4.EPI(echo planar imaging)序列,一般用于小儿、昏迷等不配合病人或危重病人的检查,水抑制成像(FLAIR),MRA,MR血管造影(MRA)有TOF法和PC法,已常规应用 主要用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MRA方法,一、时间飞越法(TOF,time of flight) 二、相位对比法(PC,phase contrast),正常颅脑3DTOF法

5、MRA,颅脑2D PC法MRA,正常颅脑MRA(TOF),MRA临床应用,颅脑:已常规应用,可检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观察肿瘤对血管侵犯情况。可部分替代DSA。,MRI增强扫描,鉴别肿瘤和水肿,为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有助于微小病变的显示,如垂体微腺瘤、微小听神经瘤及小转移灶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MR弥散加权(DWI)及灌注加权(PWI),DWI主要用于急性脑缺血的研究,特别是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 PWI用来反映脑组织微循环的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主要用于脑血管性疾病及肿瘤的良恶性鉴别,MRI-脑功能成像(fMRI),脑fMRI主要方法为血氧水平依赖对比法(BLOD)。是以脱氧血红蛋白的磁敏感性

6、为基础的成像技术 当局部血流量增加时,血氧成份增加,缩短T2时间,通过减影刺激前后的T2WI图像即可得到该区域血流灌注情况的图像,脑功能成像的应用,脑fMRI日前更多仍在研究脑组织的功能部位 临床主要用于脑部手术前计划的制定,如癫痫手术时通过fMRI识别并保护功能区,了解卒中偏瘫病人脑的恢复能力的评估及精神疾病神经活动的研究等,MR波谱(MRS,MR spectroscopy),磁共振波谱学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来测定分子组成有空间构型的一 种检测方法 . 目前常用原子核有:1H,31P等,MRS- 1H-MRS,常用来检测体内许多微量代谢物如 1.肌酸(Cr) 2.胆碱(Cho) 3.谷氨酸

7、(Glu) 4.谷氨酰氨(Gln) 5.乳酸(Lac) 6.N-乙酰天门 冬氨酸(NAA),MRS- 1H-MRS,可根据这些代谢物的多少,分析组织代谢改变,以诊断疾病及判断疗效。 常用于颅脑肿瘤及癫痫的诊断及研究,MRS- 31PMRS,可检测出7条不同的共振峰: 磷酸单酯(PME) 磷酸二酯(PDE) 磷酸肌酸(PCr) 无机磷(Pi) 三磷酸腺苷(ATP)中、磷原子,MRS- 31PMRS,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组织能量代谢和生化改变 临床应用较多的是骨骼肌和心脏,正常脑1HMRS,1HMRS临床应用,星形细胞瘤1HMRS Cho、 Cr及 Lac 轻度升高,NAA显著降低,正常脑组织1HMRS,放射性脑病1HMRS,1HMRS临床应用,CT与MRI比较,MRI多方向成像,定位优于CT MRI无颅底骨质伪影影响,对后颅窝肿瘤如脑干胶质瘤、小脑星形细胞瘤等的诊断,优于CT,CT与MRI比较,MRI显示钙化不如CT,故对以钙化为定性依据的肿瘤定性差,如少突胶质细胞瘤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