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624989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2015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二期末联考物 理 试 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I(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有关惯性大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跟接触面间的摩擦力越小,其惯性就越大B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惯性就越大C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D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2物体运动时,若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则物体( ). A一定作曲线运动B可能作曲线运动C一定作直线运动D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3以下

2、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D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4下列有关力学单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力学的分析计算中,只能采用国际制单位,不能采用其他单位B. 力学单位制中,选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力、时间、质

3、量C. 力学单位制中,采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有千克、厘米、秒D. 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可以用基本单位来表示5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把一框砖先竖直向上提升40m,然后沿半径为30m的圆弧水平转过60,此过程中砖块的路程和位移大小为( )A路程大于70m,位移为50mB路程和位移都大于50mC路程为70m,位移为50mD路程和位移都是70m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x-t图像如图所示(乙的图线为抛物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B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C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Dtl时刻,两者相距最远7斜面放置

4、在水平地面上始终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在沿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正沿斜面向上运动,某时刻撤去拉力F,那么物体在撤去拉力后的瞬间与撤去拉力前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地面的压力一定不变B斜面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增大C斜面对地面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D斜面对地面的静摩擦力一定减小8如图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的现象 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的现象C“下蹲”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D“起立”、

5、“下蹲”的过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9我国“北斗二代”计划在2020年前发射35颗卫星,形成全球性的定位导航系统,比美国GPS多5颗。多出的这5颗是相对地面静止的高轨道卫星(以下简称“静卫”),其它的有27颗中轨道卫星(以下简称“中卫”)轨道高度为静止轨道高度的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卫”的线速度介于7.9 km/s和11.2km/s之间 B“静卫”的轨道必须是在赤道上空C“静卫”与“中卫”的动能之比为3:5 D“静卫”的运行周期小于“中卫”的运行周期10如图,将一篮球从地面上方B点斜向上抛出,刚好垂直击中篮板上A点,不计空气阻力,若抛射点B背离篮板方向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仍使

6、抛出的篮球垂直击中A点,可行的是( ) A增大抛射速度v0,同时减小抛射角 B减小抛射速度v0,同时减小抛射角C增大抛射角,同时增大抛出速度v0 D增大抛射角,同时减小抛出速度v011如图所示,一小球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悬于O点,现从最低点给小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使小球恰好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小球经过A点时,其速度为最高点速度的倍,不计空气阻力,则在A点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 )A30 B45 C60 D9012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光光子的频率大于b光光子的频率,a光的强度小于b

7、光的强度; Ba光光子的频率小于b光光子的频率,a光的强度小于b光的强度; C如果使b光的强度减半,则在任何电压下,b光产生的光电流强度一定比a光产生的光电流强度小; D另一个光电管加一定的正向电压,如果a光能使该光电管产生光电流,则b光一定能使该光电管产生光电流。13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可见光的光子的能量范围为1.623.11eV,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那么对氢原子在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A用能量为11.0eV的光子照射氢原子,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B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能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C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

8、的紫外线,并且使氢原子电离D用波长为60nm的伦琴射线照射,不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出自由电子二、选择题II(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和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钾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A波长 B频率 C能量 D动量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式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B.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C.核力是短程力,与核子间的距离有关,有时表现为引力,有时表

9、现为斥力D.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等于该原子核的质量16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康普顿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B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C汤姆逊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D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三、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55分)17(5分)在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图乙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的其中一段,纸带上的小黑点是计数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

10、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1 )可以判断纸带的_(填“左端”或“右端” )与木块连接。(2)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下A点、B点时木块的速度vA、vB,其中vA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如图所示是另一小组的实验装置,实验中,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实验中需要平衡阻力B释放小车后开启打点计时器C需要测量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数值D每次都要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18(5分)学习了传感器之后,在“研究小车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实验中时,甲、乙两实验小组引进“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

11、,分别用如图(a)、(b)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重物通过细线跨过滑轮拉相同质量小车,位移传感器(B)随小车一起沿水平轨道运动,位移传感器(A)固定在轨道一端甲组实验中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乙组直接用力传感器测得拉力F,改变重物的重力重复实验多次,记录多组数据,并画出a-F图像。(1)甲组实验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的条件:_。(重物质量为M,小车与传感器质量为m)(2)图(c)中符合甲组同学做出的实验图像的是_;符合乙组同学做出的实验图像的是_。(选填 、)19(9分)固定的倾角为370的光滑斜面,长度为L=1m,斜面顶端放置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质量为1 kg,如图所示,当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较小

12、时,物体可以沿斜面下滑,到达斜面底端时撤去水平恒力,物体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S(忽略物体转弯时的能量损失)。研究发现当不施加外力时,物体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3m。已知g=10m/s2,sin370=0.6,cos370=0.8,求:(1)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当F=4N时,物体运动的总时间;(3)画出S与F之间的关系图(要求标明相关数据,但不需要说明作图依据)。20.(12分)如图所示,AB是倾角为=30的粗糙直轨道,BCD是光滑的圆弧轨道,AB恰好在B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 )从直轨道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它能在两轨道间做往返运动。

13、已知P点与圆弧的圆心O等高,物体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1)物体做往返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AB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2)为使物体能顺利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释放点P距B点的距离至少多大?21(4分)(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则钢球直径为_mm。(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

14、将测得的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点是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或“BC或“CD或DE” )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后mAv+mBv=_kg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2(8分)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核俘获一个运动方向垂直于磁场速度大小为7.7104m/s的中子,若发生核反应后只产生了两个新粒子,其中一个粒子为氦核( )反应前后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核与另一种未知新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40:3则:(1)写出此核反应的方程式;(2)求产生的未知新粒子的速度23(12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顺时针匀速转动,右端与光滑竖直半圆弧轨道平滑对接,圆弧轨道的半径,O为圆心,最高点C正下方有一挡板OD,CD间距略大于物块大小,平台OE足够长,现将质量为的物块轻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A处,物块(可视为质点)与传送带间的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