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21047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一、记常识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学常识。 1.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朝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2.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 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 3.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他生于史官世家,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通史,开创了 体通史的恢宏先河。史记有本纪,列传,此外还有世家三十、表十、书八,共一百三十篇。,文山,南宋,编年,左丘明,子长,纪传,纪传,十二,七十,4.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

2、想家和文学家,家代表人物,宋国蒙人。他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人们把他和老子合称为“”。庄子思想复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对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都顺应自然,“安时处顺”;在政治上主张,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之中。但他也能辩证地分析问题,能对黑暗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其积极意义。庄子是 所著。现仅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五篇。 5.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战国初期思想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俭朴,能制防御器械。他主张“”“”。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原有七十一篇,现存 篇。其学说与孔子对立,在战国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文章逻辑性强

3、,语言质朴,富于说服力。,道,老庄,无为而治,庄子及其后学,墨家,非攻 兼爱,五十三,二、明通假 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 2.层见错出( ) 3.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 4.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 5.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 6.敛赀财以送其行( ) 7.无能为也已( ) 8.秦伯说( ) 9.失其所与,不知( ) 10.共其乏困( ) 11.可予不( ),具,同“俱”,全,都 见,同“现”,出现 陵,同“凌”,欺侮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 赀,同“资”,钱财 已,同“矣”,语气助词,呀,啊

4、说,同“悦”,高兴 知,同“智”,明智 共,同“供”,供给 不,同“否”,表疑问语气,12.肉袒伏斧质( ) 13.设九宾于廷( ) 14.拜送书于庭( ) 15.召有司案图( ) 1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17.距关,毋内诸侯( ) 18.要项伯( ) 1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2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21.令将军与臣有郤( ) 22.因击沛公于坐( ) 23.沛公之参乘() 24.拔剑切而啗之( ) 25.沛公不胜桮杓( ),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宾,同“傧”,傧相 庭,同“廷”,朝堂 案,同“按”,察看 孰,同“熟”,仔细 距,同“拒”,把守;“内”同“

5、纳”,接纳 要,同“邀”,邀请 倍,同“背”,背叛 蚤,同“早”,早早的 郤,同“隙”,嫌隙 坐,同“座”,座位 参,同“骖” 啗,同“啖”,吃 桮杓,同“杯勺”,三、释实词 解释下列实词。,读作“jin”,机会 读作“jin”,夹杂 读作“jin”,量词 读作“jin”,有时,间或 倒下 无,不 往,去 “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 及,比得上 往,去 像,如同,拿出 激发 发动 头发 抒发 究竟,到底 实在,真是 坚固 险要的地势,坚持,坚决 顽固,固执 本来,原来 使巩固,使稳定 坚守 一类人 空 一类人 徒然,白白地 只,仅仅 徒属:所属的人,用手压或握 追究,查办 捧着 接受 送 孰

6、与:与比,哪一个更 仔细 成熟 谁,哪个 使动用法,使承担 凭借,倚仗 辜负,对不起 背,回头 回头看 看 探问,拜访 考虑 表转折,只是,但是 所以 特意 故交,老交情 料想 意图 神态 意料,举起 尽 发动,举行 被推荐,被推举 被攻占、被占领 歉,谢罪 感谢 辞别 道歉,认错 告诉 换,换取 改变 容易,低微 稍微,略微 如果没有 陈述 杂说,一种文体 同“悦”,高兴 追求 探求 请求 追求,四、析虚词 说说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承接,就 连词,表转折,却,介词,用,凭借 介词,凭的身份 介词,

7、凭借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连词,因为 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修饰 介词,表被动 介词,向 介词,在 介词,表被动 介词,与 介词,对,动词,做 动词,作为 动词,是 介词,替,给 介词,向;动词,结为 动词,成为 动词,作为 连词,表并列,又 连词,表递进,况且 副词,况且 连词,即使,表假设兼让步 副词,将 连词,尚且,介词,同,跟 连词,和 连词,和 动词,送给 介词,由,通过 副词,于是、就 副词,趁机 副词,竟 副词,才 安定 怎么 哪里,五、懂活用 找出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

8、而葬焉() 晋军函陵( ) 范增数目项王( ) 则思江海下百川( ) 舍相如广成传() 左右欲刃相如(),道:取道 前:走上前 函:用匣子装 墓:筑墓 军:驻扎,驻军 目:眼睛,活用为“以目示意” 下:居于之下 舍:安置 刃:用刀杀,2.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 予分当引决() 草行露宿( ) 日与北骑相出没() 人皆得以隶使之( )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 既东封郑() 而相如廷叱之( )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貌:表面上 分:按名分 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每天 隶:像对待奴仆一样 夜:在夜间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东:向东 廷:在朝廷上 间:抄小路,3.形容

9、词作名词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 4.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亦以明死生之大()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 5.动词活用作名词 今寡人不能() 其继有在者乎() 此亡秦之续耳( ),先:榜样 急:危急,活用为“危急的事” 明:表明 少:小看 轻:轻视 能:才能 继:继承人 续:持续,活用为“后继者”,6.使动用法 安能屈豪杰之流( ) 则思知止以安人( ) 则思虚心以纳下( ) 必固其根本( ) 则思正身以黜恶() 完璧归赵( ) 秦王恐其破璧( ) 毕礼而归之( ) 项伯杀人,臣活之( )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屈:使屈身 安:使安定 虚

10、:使虚 固:使稳固 正:使正 完:使完整 破:使破碎 归:使回去 活:活的,活用为“使活命” 王:君王,活用为“让称王”,7.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 既东封郑( ) 且庸人尚羞之( )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鄙:以为边邑 封:以为疆界 羞:以为羞耻 先:以为先,六、通古今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1.古义:没有依靠。今义:单调;没有价值。 2.古义:到达。今义: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3.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 4.古义:访求,这里是盘查的意思。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5.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6.古义:行,品行、道德;为,作为、成为。今义:

11、所作所为。 7.古义:痛恨。今义:极端伤心。 8.古义:非同寻常。今义:副词,很、极。 9.古义:党羽。今义: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非公家的。 10.古义:头颅,借指性命。今义:某些集团领导人。,11.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12.古义:外交使节。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等。 13.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14.古义: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15.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16.古义:树木的根部,即在土里的那部分。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17.古义:使心虚。今义:不骄傲。 18.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宣告,声明。 19.古义:近亲及姻亲。

12、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成员。 20.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21.古义:平民。今义:布衣服。,七、明句式 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特点及标志。 1.判断句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 (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 (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4)此亡秦之续耳( ) (5)是寡人之过也(),用判断动词“为”表判断 用“即也”表判断 用“也”表判断 用“此耳”表判断 “也”表判断,2.倒装句 (1)定语后置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求人可使报秦者( ) (2)介词结构后置 郡

13、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以其无礼于晋(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虽董之以严刑( ) 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 故燕王欲结于君(),能不易其志之缙绅,“者”为定语后置标志 大之四海,“之”为定语后置标志 求可使报秦之人,“者”为定语后置标志 于当道请 于其墓之门立石 于社稷有重 于晋无礼 于郑伯言 以严刑董之 于西河外渑池会 于君结,(3)宾语前置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夫晋,何厌之有() 君何以知燕王() 大王来何操(),为何,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捕钩党,“之”为宾语前置标志 有何厌,疑问句中

14、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之”为宾语前置标志 以何,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操何,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在安,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为何,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莫若己,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谓我,“之”为宾语前置标志,3.被动句 (1)予羁縻不得还( )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3)几以不纳死( ) (4)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 (5)公之逮所由使也( ) (6)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8)徒见欺( ) (9)而君幸于赵王( ) (10)吾属今为之虏矣( ),意念被动句,“羁縻”即被扣留 “见于”,被动标志 意念被动句,“纳”,被接受,准许进入 “被”,被动标志 意念被动句,“逮”其实是“被逮” “于”,被动标志 “见于”,被动标志 “见”,被动标志 “于”,被动标志 介词“为”,表被动,4.省略句 (1)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2)断头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