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1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20601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20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1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1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1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1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1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断句,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趣味断句,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u)。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掌握了六书知识,就有了一个识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一、什么叫断句,考试题型,1下列用斜线“”给文中

2、画波浪线部分 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选择题)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 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断句步骤,窍门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

3、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

4、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答案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再根据动词位置及前后词语的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的准确率。,1.(2014四川)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处)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首先,通读文段,大致了解整个文段的内容,文段主要讲了孔子世家产生的背景。其次,借助相似结构,利用动词“追”“匡”“垂”“

5、作”等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再次,利用词性断句,如诸侯、仲尼。 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参考译文 周王室已经衰落,诸侯任意而行。孔子伤感礼乐崩废,因而追研经术,以重建王道,匡正乱世,使之返于正道,观其著述,为天下制定礼仪法度。为后世留下“六艺”纲纪。作孔子世家第十七。,窍门3:,对话、引语常用标志有:,利用对话、引文定句读,“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

6、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注意:,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

7、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参考译文,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小 试 牛 刀,4、时间标志词:如:既而、未几、俄、俄而、少间、方、有顷等等。它们前面往往可以断句,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二,查虚词,定句读,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

8、”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看情况。,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断,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例如: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例7: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9、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孙 又 生 子/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例8、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过 失 未 足 以 亡 积 恶 多 者 虽 有 一 善 是 为 误 中 未 足 以 存 人 君 闻 此 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

10、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11、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老 而 无 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老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 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老 而 无 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老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 / 此 四 者 / 天 下 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规律五: 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如:故 知 胜 有 五 知 可 以 战 与 不 可 以 战 者 胜 识 众 寡 之 用 者 胜 上 下 同 欲 者 胜 以 虞 待 不 虞 者 胜 将 能 而 君 不 御 者 胜,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找虚词,定句读。,3、辨句式,定句读。,4、据修辞,定句断。,5、依总分,定句读。,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