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课件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20507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课件(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10 古诗三首,新课导入,马,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在战场,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有一位诗人生平写了几十首有关马的诗歌作品,你知道他是谁吗?,1,第一课时,马诗 【唐】李贺,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了解作者,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初读古诗,马 诗 【

2、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yn,燕山(yn),燕子(yn),燕,似乎(s),似的(sh),似,注意停顿,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整体感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广大的沙漠。,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借指边塞。,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何时将要。,指用黄金装 饰的马笼头。,奔驰。,归纳小结,通过字词的了解,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边塞诗,精读古诗,这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把描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比喻,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空旷的沙漠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月亮像弯钩一样。,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沙如雪”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沙子?,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触觉:冰凉,颜色:白色,为什么沙会是如雪的白色?,原因是月 光的照耀,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色,说说给你带来什么感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空旷寂寥,清冷荒凉,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为什么作者会期盼给马戴上金络脑?,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给马戴上金笼头,说明这匹马很贵重,很受重用。,诗人想借“快

4、走”“清秋”表达什么?,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写出马驰骋的样子,深秋,表达了诗人渴望驰骋疆场,肃清敌人的志向。,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没有实现,总结写法,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01,这与“马”有什么关系呢?,02,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之情。,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马,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马身上。,总结写法,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03,将某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诗人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托物言志,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吗?读出诗人

5、渴望建功立业,但又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之情。,课堂小结,李贺的马诗让我们领略了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到诗人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板书设计,马 诗,写景,沙如雪,月似钩,空旷冷峻,抒情,清 秋,没有实现,何 当,怀才不遇,杀敌报国,课后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 2.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古诗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复习导入,2,第二课时,石灰吟 【明】于谦,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石灰的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

6、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了解作者,于谦(1398 1457),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族俘(f)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他就被诬陷而死。,了解背景,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

7、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初读古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hu,zo,fn,石灰吟,【明】于谦,书写指导,注意右边“垂”的第三笔是竖。,注意“凿”的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后外。,注意停顿,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明】于谦,整体感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无数次用铁锤击,用钢钎

8、凿。,好像平常事一样。,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全,全然。,指高尚的节操。,精读古诗,这两句诗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开采矿石十分艰难。,不畏艰难。,夸张,石灰面临着各种考验。,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把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运用了

9、什么修辞手法?,双关,不怕牺牲,坚强不屈。,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洁身自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即使粉身碎骨也不畏惧,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色,说说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不屈的精神,总结写法,1.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01,2.这与“石灰”有什么关系呢?,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诗人以石灰自喻,借石灰不怕牺牲和要留清白的特点,说明了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崇高的品格。,总结写法,3

10、.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吗?读出诗人不怕牺牲和坚强不屈的品质。,课堂小结,石灰吟中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板书设计,石灰吟,前两句:描述特征,状物,喻人,后两句:体会情操,坚贞不屈,托物言志,课后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 2.搜集于谦的诗歌作品。,新课导入,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图片导入,3,第三课时,合作探究,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11、提示:可从竹的习性、生存环境、自然特点、外形、用途等方面思考。,02,(1)竹成片生长,中空外直,很谦虚; (2)它四季常青,不惧寒冷,坚强; (3)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 (4)它扎根很深,打牢基础,脚踏实地; (5)可做生活用具、建筑材料、运输工具,实用价值高。,竹石 【清】郑燮,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了解作者,郑燮(16931766)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

12、有板桥全集。,知识链接,“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的政绩是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百姓,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郑板桥书法欣赏,郑板桥墨竹图欣赏,知识链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初读古诗,竹石,xi,jng,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

13、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注意停顿,竹石,【清】郑燮,精读古诗,这两句诗描写了竹子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根扎得结实。,环境恶劣时不畏艰难。,拟人,本来扎根。,竹子刚毅的性格。,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咬”字好在哪里?,一个“咬”字,把竹子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描写了竹子的

14、什么特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经受无数次的磨难。,任凭你。,竹子坚韧不拔。,竹子坚强不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了诗人对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坚强不屈精神的赞美之情。,总结写法,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竹子吗?,01,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诗人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02,托物言志。,课堂小结,竹石中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借赞美竹子的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表达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板书设计,竹 石,前两句:描述石中竹子的特征,后两句:赞美竹子的品格,托物言志,回顾全文,三首古诗都具有托物言志的特点,在学习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的表面意思,还要结合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古诗隐含的意思。,课后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 2.搜集关于竹的典故和含有竹的诗句。 3.搜集并积累有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或者题画诗。,感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