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762020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进酒课堂实录一、导课师: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你们以前都 读过李白的诗,是不是?好,随便说说吧。 读过他的什么诗,随便一说。说来讲?这位同学。生:李白的秋圃歌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师:你最喜欢哪一首,你能背一下?生:送孟浩然之广陵吧。师:你背一下吧,大家听一听。生:(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师:好,好,请坐,还有哪位同学说一说?好,这位同学你来说。生:我最喜欢李白说的一句话: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师:好,好,还有吗?哪位同学?后面的同学有说的吗?请你来说。生:秋圃歌。(背诵)。师:你就是班长,是吧?生:不是。师:水平不比班长差,是不是?怪不得你班 长说你们班个个都是这个水平,还真是这个

2、样子。师:李白的诗歌有没有什么特点,同学 们还记得?豪放、浪漫、 读了之后很痛快。是 这个样子吧?不像读其他人的诗,读 了使人 难受,是这样吧?读 李白的诗很痛快。今天我们学的他这首诗读后也是一种痛快淋漓的这样一种感受。同学们打开书,请同学 们把这首诗自己先看一遍,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课文注释,一边看诗一边看注释,有些关键的地方你认为重要的你就画一画,圈点勾画。生:(看书,约 3分 钟)师:(板书课题及作者,巡 视)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请放下。 这 首诗呢,是在高中三年级,就是现 在高三的同学,第 5册教材里面的,我们同学是高二的,因为今天要上 课,同学们才学这首诗,以前没看过这首诗的请举手

3、。请放下。以前就看 过的,举手我看一下。还是有几个同学。下面请一位同学 读一下吧。 这位同学,请你来推荐一位同学,谁来读比较好。生:就请我们班长吧。师:就请你们班长,为什么?生:他的声音比较洪亮。师:他声音比较洪亮,刚才我听到了,确实比较洪亮,那你为什么不推荐自己呢?生:我胆小。师:你胆小,我觉 得问题就在这儿,你们班长整天发表演说,胆量已经够大了,不能再让他大了,再大就坏事了。就因为你胆量小,所以才要练一练,对不对啊?那你说,你推荐谁来朗读?生:我自己。师:哎呀,太好了!生:(鼓掌)。师:咱们请这位同学来朗读。生:(朗读)。师:好,挺好的。这位同学我觉得他读得节奏还是挺准的,是吧?还有他的声

4、音我觉得也还是洪亮的,是吧?你 别看他胆小,他已经 不错了,以后慢慢地练,胆子会越来越大。是吧,同学?但是胆子大可有个限度,不能太大,你 说是不是这样?刚才他有一个字的读音读得特别准,哪一个字啊?生:将(qing)师:对,同学 们, 这 个字啊,可是很容易读错,为什么读(qing)呢?你说说。生:因为在这里的“将” 是“请”的意思。师:“ 将” 是 “请”的意思,以前学过这个字音吗?生:没有。师:我不信,学过 。生:是在诗经里面,学 过“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师:对,非常好,请坐。这个字有几个读音,同学们?知道吗?(板书 )第一个读音我们经常读的,是什么?生:ji ng。师:对, jing,“

5、将要”,第二个读音呢?生:ji ng。师:对, “将领”,名词了,对不对?第三个,就是 qing,是什么意思?生:请。师:对, 请 。“将进 酒”,就是什么意思啊?生:请喝酒。师:很好,很好,下面我们来一齐读一遍。将 进酒,一二生:(齐读)。师:停停停停,你 们觉得读得怎么样 ?太快。 读古诗要注意,当然该快的时候要快,对吧?但是基本上呢,是要稍微的舒缓一点, 这 是读古诗的一个基本的 语调吧,要舒 缓,速度放慢一点,同学 们读得太快了。好,重新来,将进酒,一二生:(齐读全诗)。师:呼儿将(jing )出换美酒,还是将(qing)出换美酒?生:ji ng。师:什么意思?生:拿。师:对, “拿”

6、、“取 ”。注意。 还有一个字的读音,“千金散尽还复来” ,读“h i”复来,还是读“hun” 复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老 师,我 认为应该这样读 生:我认为两个都行吧。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千金散尽 还(h i)复来”,就是他还会回来的;“千金散尽还(hun)复来”, “还”(hun)也有回来的意思。师:言之有理啊, 还有其他同学要说 一说的吗?这位同学请讲。生:我觉得应该念“hu n”。师:为什么呢?生:这样比较符合古人的语言习惯。师:噢,你 对古人的 语言习惯很有研究啊?生:不是,因为古文里,大多数这个字都念 “hun”。师:对啦,很好,我觉得这位同学很细心啊,同学 们如果你查一下古汉

7、语常用字字典,你 查到这个字的时候你就发现一个问题啦,什么 问题啊?这 个字是没有“hi” 这个音的,也就是 说,它在古代就只有一个读音的, 对不对啊?那现在呢,现 在汉语当中,它有了两个读音了。所以读古诗的时候,遇到 这个字, 读“hun”是对的。那么你要是读成“ hi”,有时候也是对的,是不是?根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有时候读成“ hun”,有 时候读成“ hi”。读了两遍了,我 觉得还不够,下面同学们自己放开再读一遍。生:(大声自由读)师:读完了,下面咱 们这个样子。同桌或前后桌你们自由结合一下,互相商量商量, 讨论讨论,你认为我在读的过程中,感觉到哪一个句子不好 处理,大家商量商量,看怎么

8、读才能读出点儿味道来。 现在,大家互相商量一下。生:(讨论,教师巡 视)。师:为什么要请同学们商量一下呢?这首诗它是一首叙事诗,还是抒情诗啊?生:抒情诗。师:对,抒情 诗。尤其是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的、飘逸的,这是李白 诗歌的特点,因此你在朗 诵这首诗时要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咱们先请这位女同学把 这首诗朗读一遍,我 觉得不能叫朗 读啦,应该叫什么?生:吟诵。师:对,很好,应该叫吟诵,知道这个词吗?请你先吟诵一遍。生:(吟诵)。师:好,请 坐。 这位同学吟 诵得声音 还是挺很好听的,吐字比较清晰,咱们哪位同学主动来试一试?好, 这位同学。生:(吟诵)。师:请坐请坐,读 得也不错。同学 们 考虑一

9、个问题啊,李白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写这首诗的?想一想,咱们请一位同学发挥想象,来叙述一下当时的情境,好不好,你来说。生:那个时候李白应该是在官场上正处于不得意之时,不受到朝廷的重用,没有人去赏识他,然后他是相当的清高,也是相当高洁的人品,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 污,然后就因此写下 这篇文章。师:你叙述的是当时一个大的背景,讲得挺好的,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 个镜头再缩小,让它聚焦在当时李白和他的几个朋友在一起干什么啊?生:饮酒。师:对,想象 这个情景。哪位同学来说?好,这位同学,你来说。生:可以想象,当时李白和他的两个好友在一起喝酒, 谈语间就谈到了一些官 场上的事情。师:李白说什么了?生:李白就说官场上

10、是比较黑暗的,然后李白就跟他 们说,人活在世上应该活得豪放一些,不应该被那些世俗所束缚,应该 活出自己的那种人生出来。师:好。生:结果李白就非常的激昂,心情非常的激动, 结果就写下了这么一首 诗篇。师:好,很好,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同学?哪位同学要补充呢?刚才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感受到一点儿醉意来没有啊?感觉出来没有?大家都知道,武术 里面有醉拳,是不是啊? 谁打醉拳打得好?知道 吗?不知道?武松啊。对不对?看过那个吗?水浒传。武松舞醉拳打谁呢?打老虎?打蒋门神?那打得痛快淋漓啊。(作手势)还有醉剑,知道吗?耍醉剑,看过吗?同学们注意了, 读李白这 首诗要读出一点儿酒味来,要 带着一点儿醉意来朗 诵

11、这首诗,那才是有点儿味道的,我看见后面那位同学一个劲地点头,好像老师还是说得还是可以的,是不是?请你来说一说。生:李白是官场不得志,然后呢,与几位好友把酒痛饮,酒 劲正浓,稍有醉意的 时候,李白是借酒销愁,诗兴大发,然后就才思如泉涌,如妙笔生花,大笔一挥,就写下了 这个将进酒,成 为万古不朽的名作。师:好,这 是出口成章阿。不得了啊!那就请你来吟诵一遍。生:(吟诵)。师:好不好啊?生:(鼓掌)师:同学们,这个李白的 诗,它确确实实是激动人心的,尤其是他的这种抒情诗,因此我们在吟诵的时候呢,就要做一点儿技术上的处理。比如 说,哪一个字我要重读,注意啦,哪一个字我要重 读。刚才那位同学有几个字他就

12、重读,很好。就是重音啊。再就是节奏要注意,有些地方呢,可以把它排得密一点,像是机关炮一样地给打出去;有的时候呢,要读得慢一点,非常舒缓;有的时候要高亢;有的 时候要低沉。使整个吟诵赋予感情的起伏变化。再来试一遍。请举手,哪位同学再来试一遍,哪怕就是第一小段也可以啊。这位同学,你来 试一下。生:(朗读)师:好,好,好,请坐请坐,我觉得这位同学是用心在读,声音还可以再大一些,再放开一些,好吧!师:我想点将,点 这位同学, 请你来朗 读一遍。生:我就读第一段吧。师:可以。生:(读“ 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停停停停停停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地上来,地上冒,对不对?(示范朗读“君不见黄河之

13、水天上来”一句,高亢)。生:(鼓掌)。师:这才是从天上来啊,你说对不对 啊?不能把“天”读成“ 地”,是吧?好,重新来,重新来。生:(重新读)。师:好,有些地方,咱们商量一下啊,第一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你读得很好,真的上了天了。但是他说的这句话,你看着我,(指着刚才那个同学),他说的这句话不是目的,他的目的是在第二句 话,“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示范), 这就有点儿味道了,对不对?你请坐你请坐。所以 这个吟诵啊,它是要以生命投入的,同学 们,用自己的生命投入的,你要把李白的诗变成你自己的语言,似乎李白就是你,你就是李白,你面 对的那些权贵们,你要发出“ 天生我材

14、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示范,作手势)生:(掌声)。师:这样一种气魄, 这样你就是李白了。同学们啊,这首诗呢它确确实实有这么一点儿感情的起伏。(串讲古诗)师:大家看“高堂明 镜悲白发” ,这是他感情的第一个 发展阶段,是什么呢?这种感情是什么呢?生:悲。师:(板书“悲” )对 ,“悲”什么呢?“悲” 的是“朝如青丝暮成雪”,什么意思啊?生:人生苦短吗?师:对,人生苦短。人生易老,转眼之间,满头的青丝,已经变成了满头的白发。中国古代的文人,在面对着永恒的大自然的时候,经 常发出这样的一种感慨。尤其是那些有着远大的宏 伟志向的人。当他的这种志向不能够得以实现的时候,报 国无 门的时 候,更容易

15、 产生 这样一种人生易老的感慨。从诗经到“楚辞”,到 古时十九首,到李白这首,一直到李白的后代,许许 多多的历代文人都在感慨人生苦短。所以这是一个 “悲”。悲的是人生苦短。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李白就提出了一个观点。什么 观点啊?生:“ 人生得意 须尽 欢” 。师:对, “人生得意须尽欢”。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就进入了他感情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由“悲” 转成什么了?人生得意须尽欢。(板书悲 欢),进入了这样一个 阶段, “欢”,那么我问同学们, 这种欢快,这种欢乐,是发自内心的吗?是吗?生:不是。师:为什么呢?谁来说一下。为什么不是 发自内心的?你来

16、说。生:我觉得这是李白的一种无奈。师:同学们注意,在第一小 节当中啊,有两句我觉得它放在那儿好像有点不太 连贯,但是把这两句给摘出来呢,那诗歌就变得很连贯了,你们看一看,你们看一看第一小节当中有两句放在那儿呢,实在是不太连贯,把它去掉之后啊,第一小节就格外连贯了,哪两句啊?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师:嗯,同学 们都看出来了,都看出来,那么我 们把它拿出来,让你放的 话,你觉得放在哪个地方会比较好啊?放在哪个地方会比较好?嗯,你说一下。生:我觉得放在诗的末尾。师:诗的末尾,我同意你的意见。老师也有这种感觉,我觉得放在诗的末尾,就这一段的末尾,是吧?但是,李白为什么会放在这呢?大家想一想。一下子就插 进这么两句来,是 吗?“ 天生我材必有用”。好,我有这么一个观点,同学们注意啦。有的人就说啦, 这句话说 得真豪放,表现了李白的一种特性。同意的举手。同意 这种观点的举手。还有不举手的啊。不举 手的。 请 放下。哪位同学说,老师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