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创新型教学案)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18300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土高原(创新型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土高原(创新型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土高原(创新型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创新型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土高原(创新型教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1. 富于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有哪些? 2.读图:(1)山脉、地形区:A. 山B. 岭C. 岭D. 高原(2)省级行政区: (3)河流: 3.黄土高原位于哪里? 4. 为什么开挖窑洞作为传统民居?(1) (2) 5.窑洞有什么优点? 6.信天游唱腔有什么特点? 7.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8.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什么风从哪里吹来的? 9.自中亚到黄土高原地表物质有什么变化? - - 10.“风成说”的证据有哪些?(1)(2) (3) 11.气候有什么特点?12.地表特征是什么? 。形成 等多种多样的地貌景观。1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哪

2、里? 14.为什么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15.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自然原因:(1) (2) (3) 人为原因:(4) (5) 16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什么?(1) (2) 17.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 18.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1) (2) (3) 19.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黄土高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21.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1. 富于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有哪些?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2.读图:(1)山脉、地形区:A.太行山B.秦岭C.乌鞘岭D.内蒙古高原(2)省级行政区:山西省陕西省宁

3、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3)河流:黄河 汾河渭河3.黄土高原位于哪里?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4. 为什么开挖窑洞作为传统民居?(1)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2)比较干燥,容易开挖。 5.窑洞有什么优点?冬暖夏凉。6.信天游唱腔有什么特点?高亢而悠长。 7.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风成说”。8.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什么风从哪里吹来的?西北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戈壁吹来的。9.自中亚到黄土高原地表物质有什么变化?戈壁-沙漠-黄土10.“风成说”的证据有哪些?(1)黄土像冬季积雪一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不同的地形上。(2)自西北到东

4、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矿物成分不一样。11.气候有什么特点?自南向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温度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12.地表特征是什么?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地貌景观。1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哪里?黄土川。14.为什么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长期严重的水土流失。15.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自然原因:(1) 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2)地表缺少植被保护。(3)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4)人多地少,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

5、环境恶化。(5)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16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什么?(1)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2)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17.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8.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1)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2)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等。19.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口增长过快。20.黄土高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什么?旱涝灾害 21.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谷子前言 从事初中地理教学20多年,接触了海量

6、的初中地理教学资料,吸收其优点,经过对比修整,编写出了自己的教学案。教学案的编写与教材同步,采用了正反页的方式。正面提出问题,反面相应位置展示答案。解决了学生背诵不知答案,感觉背好后无法自我检测的问题。学生可对着反面背诵,对着正面自我检测。问题的提出分为两个层次,问题后划横线的为基础知识部分,所有学生都应掌握。问题后无横线的部分为拓展提高内容,上升到了中考的高度,初一、初二年级优秀的学生应掌握,开阔他们的知识面,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对部分后进生可不作要求。对中考年级的学生是要求全部掌握的,因为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中考考纲所要求的。教学案集教案、学案、笔记、测评等于一体,明确了学

7、生的学习目标,减轻了教师的讲课负担,真正做到了学生能学、教师能教、家长能查,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地理知识与地图有密切的联系,编写中对地图进行了详细修改,去除了无关内容对学生记忆知识的影响,只保留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图上记忆的知识,更利于学生学习。学生掌握好了基础知识才能做题,没有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做再多的题,也会有欠缺。有了对知识的拓展提高,才会考高分。教学案两者都兼备了。 教学案中地球、地图、气候部分设置了大量的习题,因为这部分像理科知识一样,变化很多,需要学生掌握方法。其它部分考试题就直接从基础知识及拓展部分中出,设置过多的习题只能是重复,只设计了少量拓展对比性的习题。教学案的编排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两册,可用于初一、初二年级的地理教学,更适合于中考年级的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学案也非常适合于初一、初二年级教学中学生预习、小组合作、师徒结对等新教学理念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