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安庆市中考语文(含答案)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18143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安庆市中考语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安庆市中考语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安庆市中考语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安庆市中考语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安庆市中考语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安庆市中考语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安庆市中考语文(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安庆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安庆市中考命题研究课题组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自己保留,只须交“答题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来源:学科网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2、(苏轼定风波) 知不足,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虽有佳肴) 苏轼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指: ,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表达了新旧更替之意,表现诗人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13分)(1)请阅读文段,按要求答题。(9分)在他的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美在骨头里,就是她满身都长了疮,把皮肉都烂掉,在他心中她依然很美。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jin。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他并不想马上就续娶,他顾不得想任何的事。可是她j然愿意,而且是因为生活的压迫不能不马上提出来,他没有法子拒绝。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

3、点的字注音。(3分)长了疮( ) 勤jin( ) j( )然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2分)文段选自骆驼祥子,文中的“她”是谁,最终命运如何,其结局对祥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是共同的。请根据下面的图片内容,写出相应的人物和情节名称。(4分)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你如何强占了快活林 3.2020年4月4日清明节,我国举行了全国性哀悼活动,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逝去的同胞表示哀悼。为此,光明中学开展了“寄托哀思,奋力前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12分)(1)4月4日上午10时,随着防空警报的鸣响,师

4、生和家长一起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活动结束后,请你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一段感言,表达自己的心愿和祝福。(3分)你的留言: (2)王梅梅同学在校报上发表了一则当日快讯,请按要求完成下面【A】【B】两处病句的修改。(3分)“清明时节雨纷纷”,在4月4日的全民哀悼活动中,【A】我校团委组织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通过网络,开展线上观看视频和悼念。【B】学校值班教师在校降半旗,师生面对屏幕沉痛哀悼抗击疫情过程中死亡的烈士和遇难同胞。三分钟默哀活动后,全体师生在网络平台上留下签名和寄语,表达哀思。【A】处划线句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B】处划线句中有一个词感情色彩不太恰当,应将“ ”改为“ ”。(3)清明

5、祭扫是中华传统民俗,活动中某同学拟出了一个上联,下面最适合做下联的一项是()。(2分)上联:鲜花献英烈下联: A.跪拜祭祖先 B.哀思祭忠魂 C.洒泪祭亡灵 D.焚香祭故人(4)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中国企业联合会通过网络数据平台对我国制造业500强的部分企业进行了调查,以下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的调查表,请简述其内容并得出结论。(4分)企业性质企业数量(家)员工返岗率(%)成员企业开工率(%)产能利用率(%)国有10670.6682.3862.19民营23664.0771.8657.42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21分)清 泉

6、熊红久八岁的时候,父亲递给我一把斧子:“你是大人了,可以到大渠里取冰了。”大渠离土屋有二里地。我拉着爬犁站在渠边,几十平方米的区域已被采空,三十厘米厚的剖面,晶莹浑浊。我费了很大的劲,才砍出一块冰角。当满怀喜悦,即将完成对一块大冰的取料时,却脚下一滑,我的欢欣和一双黑条绒棉鞋,一起跌落进了刺骨的水里。费尽周折,终于把一车冰拖进自家的院子,冻僵的双脚比我的眼泪更早地感受到了伤害。整个冬天,家里吃的,都是我的汗水和泪水。终于熬到春天了,母亲摸着我的头兴奋地说:“村里马上要打井了,咱们可以吃到清甜的井水啦,你再不用到渠里剁冰,咱家再不吃黄泥水啦!”从架子搭起来那天起,全村孩子的目光,就没离开过打井队

7、。经过多日的奋战,终于完成了一个直径三米的水井。对这口黑魆魆的井,我怀有极大的恐惧,总觉得大地突然张开了血盆大口,想吞噬些生命。为了浇地,村里把一根很粗的黑色胶管,从这个怪兽的口里直插井底。电闸一合,这根黑管,就口吐清泉,喷薄而出。尤其是夏天,我们成群结队地围在水管前,把头伸进水里,停几秒,再猛喝几口,夏季的燥热随即( ),一种清爽的惬意,甜遍全身。井边的水池,已成为( )我们快乐童年的摇篮。母亲陪父亲到外地看病去了,往家担水的任务,无可选择地落在十岁的我和十二岁的姐姐身上。秋收之后,村里不再抽水,我只能提着空桶,第一次无限敬畏地走近黑洞。两只瘦小的胳膊紧攥着摇把,一寸一寸将半桶水晃到井面。随

8、着冬日临近,站脚的井台也结满了冰,我们不知所措。直到有一次,冰面上洒了些水,鞋底被粘住,解决了脚滑的难题,这个发现让我兴奋了好久。在下次的担水中,桶里都会留点水,洒到井边,双脚站上去,几秒之后,就不再担心滑倒。可是,水洒多了,鞋就会被冻牢,又得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松动鞋子。所以,有一段时间,经常有人看见我和姐姐站在危险的井台边,相互拉扯彼此的棉鞋。直到现在我都深刻地记得那次事故。想到同学家里玩几天,决定一鼓作气把水缸添满。四五担之后,有些疲惫了,加之冬季又都戴着棉手套,不宜抓牢摇把。眼看水桶升出井台了,却右手一软,摇把从手里滑出,沉重的水桶迅速下坠,井绳牵引着辘轳飞速反转,铁摇把重击了姐姐的左手臂

9、,她当场趴倒在井台上,若不是右手及时抓住井架,很可能就跌落井底。我们都吓哭了,跪在井口,半天没敢动。停了好一阵,才扶着姐姐慢慢爬下井台,坐在雪地上休息。我想把那桶水慢慢摇上来,却根本没有了重量。刚才桶坠落得太猛,从井绳上脱落了。姐姐也不顾疼痛,一起趴在井壁上往下看,除了晃动的两颗小脑袋,什么也没有。我的心情悲哀到了极点,水桶是我们家的大件。冬天不能下井,明年冰融了再下去捞吧!寒风驱赶着我们,将一桶水抬回家。一冬过后,是否再去打捞了那只桶,已记不真切了,但那口始终张着嘴的深井和井台上厚厚的冰,却牢牢地镌刻在记忆的深处。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我上大学离开村子,井依然以不老的姿态,( )着村民的生活。后

10、来,母亲来电话说,村里马上要安装自来水了!又让我想起了那口老井。终于要废弃了,竟生出了些许眷恋,好像那井活着,我的童年就不会( )一样。(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 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消亡 畜养 滋润 消失 B.消失 滋润 畜养 消亡B. 消失 畜养 滋润 消亡 D.消亡 滋润 畜养 消失5. 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2分)得知村里打井,我高兴的盼望夏季痛饮井水,我全身清爽惬意冬日深井担水,充满艰辛危险。6. 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简要作答。(6分)(1) 当满怀喜悦,即将完成对一块大冰的取料时,却脚下一滑,

11、我的欢欣和一双黑条绒棉鞋,一起跌落进了刺骨的水里。(从人物描写的角度)(2) 两只瘦小的胳膊紧攥着摇把,一寸一寸将半桶水晃到井面。(从加点词语运用的角度)7.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段文字有什么作用?(4分)8.文章标题“清泉”有很深的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19分)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盛玉雷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出了不少人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体内爆发的“洪荒之力”,点燃了不少人挑战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发明”,更是带火了“秒杀”“刷脸”“抢红包”“高铁游”等一批热词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

12、人们的精神气质。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迥然不同。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先入为主,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语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有人用“杠精”来形容动辄抬杠的情形,可如果只是生活上有不同看法、工作中

13、提出改进意见就被如此称呼,岂不冤枉?又比如,有人用“积极废人”指称那些爱给自己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如果仅停留在揶揄或自嘲层面,奋斗的意义又该如何安放?实际上,不论是“隐形贫困人口”还是“逃避性沮丧”或是“口头学渣”,这些网络热词看似调侃,实际上却是用贴负面标签的方式传递着焦虑,不经意间放大了一部分并没有那么大的负面情绪。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驳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媒体的影响增大,有学者提出“反沉默螺旋”现象:曾经的“一己之见”“片面认识”“表面意思”,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一些网络流行语,正是因为抓住了人们对困难际遇、负面情绪的代入感而走红一时。我们需要认识到,被情绪裹挟的判断不会令人信服,被标签标注的生活无法让人热爱。更何况,正如短暂的阴雨不能反映整年气候,一两个情绪化的热词,也不足以勾画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全貌,更无法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精神动力。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