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西北旅游线路地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617402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 西北旅游线路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10章 西北旅游线路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10章 西北旅游线路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10章 西北旅游线路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10章 西北旅游线路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章 西北旅游线路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 西北旅游线路地理(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西北地区旅游线路地理,山东省省级精品课旅游线路地理教材配套课件,章节目标、重点、难点,章节目标:,章节重点:,章节难点:,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基本特征,西北地区重点旅游景点的特色,西北地区重点旅游景点的特色,西北地区的旅游地理概况,本区面积广大,民族众多,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区域。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文物古迹众多,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以荒漠草原、戈壁绿洲、丝路文化、西夏文化、古都文化、民族风情为特色,旅游开发前景广阔。但总体看,本区地处内陆,距离主要客源市场较远,交通不太便利,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陕西省,青海省,宁夏回族

2、 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西北地区,导读: 以荒漠草原、戈壁绿洲、丝路文化、西夏文化、古都文化、民族风情为特色。,第一节、西北旅游区概述,6,高山与盆地相间,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荒漠气候,东西部的明显差别,戈壁荒漠与绿洲交错,地理最为复杂,一、旅游地理环境概况,(一)高山与盆地相间,南部有昆仑山脉,北部有阿尔泰山,中部横亘着天山、阿尔金山,东南部有祁连山、阴山、华山,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二)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荒漠气候,本区境内大部分属于干荒漠,东西侧边缘地区属于荒漠草原。,(三)戈壁荒漠与绿洲交错,天然降水的不足,使赖于水分生存的绿色植被极其贫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不足,不仅使现有充裕

3、光热能资源白白浪费,而使大西北空间丰富的地表资源失去开发的价值,并成为现有和将来地丧资源开发的限制和决定因素。,(四)土地退化严重,处在与青藏高原区、东部季风区过渡带边缘的大西北地区,是地理景观变迁的敏感地带,亦是现代复杂地理过程中最为复杂的地区。多相地貌过程的发展、地理环境带的变迁,给认识该区地理过程带来了困难。,(五)东西部差异显著,自然地理环境带所具有的明显地带分异、人类历史上长期开发的结果,使大西北内部形成了东西部的明显差别,从而形成了大西北地理区的两个亚区。这两个亚区在大农业结构及资源结构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二、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一)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

4、发祥地之一,寿县,(二)开放、兼容的丝路文化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段均位于中国境内,而核心路段则在西北地区,基本沿着供水条件较好的绿洲穿行而过,促进了沿线经济、宗教、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三)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文化,本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生活着40多个少数民族,尤其是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占到6成,被称为“中国民族的橱窗”。除汉族外,本区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又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藏族。一些民族如柯尔克孜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等是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云南,(四)旅游资源具有文化性和多样性,旅游资源的文化性和多样性源于本区多元的文化环境和复杂的地理环境。本区历史

5、文化、丝路文化、草原文化、绿洲文化及多种民族文化的融合,积淀深厚,灿烂辉煌。区域环境内部变化显著:气候上有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极干旱之分;植被上有温带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的差别;地表类型复杂多样,有我国最平坦的高原、最大的内陆盆地、最浩瀚的沙漠和戈壁。,(五)旅游资源具有组合优势,森林、草原和绿洲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充满异族风情,戈壁荒漠中又保存着众多历史遗存,体现丝路文化古韵。,三、主要旅游线路枢纽城市,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中国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兰州是唯一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银川地处

6、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独特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及塞上明珠的说法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是青藏高原第一大城市。,敦煌是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 。,乌鲁木齐自然风光优美,天山山脉分布着高山冰雪景观、山地森林景观、草原景观,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第二节 区域旅游发展轴线,一、线路详情 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区域旅游发展轴线,二、线路自然旅游资源,华山,Insert Text,湟水河,湟水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被称为是“青海的母亲河”。,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魔鬼城,五彩城,五彩城号称新疆最美的雅丹

7、地貌。,新疆天山天池 风景名胜区,天池古称“瑶池”,以天池为中心,融森林、草原、雪山、人文景观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风光特色。,三、线路人文旅游资源,华清池景区位于西安东部临潼骊山脚下北麓,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 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大雁塔是玄奘为藏经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所在地,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乾陵位于西安西85公里的乾县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

8、。以山为陵,海拔1049米,呈圆锥形,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唐陵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塔尔寺 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地处酒泉盆地西缘,南临祁连山,北依马鬃山,地势险要,景色雄伟,是以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命名的城市。,四、线路交通,在铁

9、路方面,兰青、兰新铁路连接着兰州、西宁、敦煌、乌鲁木齐,成为本区域重要的铁路干线。兰新铁路东与陇海铁路相连,西北和北疆铁路相接,构成了“欧亚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通道,在兰州与包兰线交汇,在河口南与兰青线连接,在武威接干武线,在吐鲁番接南疆线。航空方面,西安、兰州、西宁、敦煌、乌鲁木齐皆有机场,本地区电气化铁路加快建设。,第三节 区域特色旅游线路,一、特色旅游线路 1西安铜川延安榆林 2西宁青海湖德令哈格尔木可可西里 3石嘴山银川中卫固原 4兰州临夏合作碌曲玛曲九寨沟 5兰州天水陇南成县康县武都文县九寨沟 6乌鲁木齐天山天池克拉玛依阿勒泰 7乌鲁木齐库尔勒阿克苏喀什,(一)以西安为枢纽的旅游线路

10、 1西安铜川延安榆林 (二)以西宁为枢纽的旅游线路 2西宁青海湖德令哈格尔木可可西里,(三)以银川为枢纽的旅游线路 石嘴山银川中卫固原 (四)以兰州为枢纽的旅游线路 1兰州临夏合作碌曲玛曲九寨沟 2兰州天水陇南成县康县武都文县九寨沟,(五)以乌鲁木齐为枢纽的旅游线路 1乌鲁木齐天山天池克拉玛依阿勒泰 2乌鲁木齐库尔勒阿克苏喀什,二、线路自然旅游资源,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喀纳斯景区 是中国新疆 一著名淡水湖,位于阿尔泰山脉中, 平均水深120米,外形呈月牙,被推测为古冰川强烈运动阻塞山谷积水而成。,沙漠海市蜃楼在沙漠里,白天沙石被

11、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气温升高极快。由于空气不善于传热,所以在无风的时候,空气上下层间的热量交换极小,遂使下热上冷的气温垂直差异非常显著,并导致下层空气密度反而比上层小的反常现象,这就形成了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从吐鲁番市遥望火焰山,赤砂灼灼,草木不生。但火焰山峡谷中距市区约15公里的葡萄沟,却别有洞天,景色秀丽。与沟外形成鲜明的对照。一进沟口,铺绿叠翠,茂密的葡萄田漫山遍谷。,伊犁那拉提旅游风景区那拉提,变作“纳喇特”,是东起吐鲁番,经托克逊、阿拉沟、巴伦台、巴音布鲁克、那拉提、巩乃斯、伊犁,西至中亚的丝绸之路中线“天山道”上的一个重要山口(今称那拉提达坂)。,三、线路人

12、文旅游资源,黄帝陵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墓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传说黄帝生于山东寿丘,逝世于河南荆山,葬在陕西桥山。,西夏王陵 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位于宁夏银川市贺兰山东麓中段。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九座帝陵布列有序,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楼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的河流阶地上,它背依明屋达格山,南临木扎提河和雀尔达格山, 其间有渭干河蜿蜒流过,东距库车县城约 69千米。 这里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新疆著名的古代文物遗迹的旅游胜地。,艾提尕清真寺最初修建于公元1442年,是全新疆乃至全国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礼拜寺。,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