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生产理论.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617276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期生产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短期生产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短期生产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短期生产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短期生产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期生产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期生产理论.ppt(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期生产理论,102015673,一、短期生产函数,经济学上的短期是指生产者还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即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在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分为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固定投入,厂房 机器设备 土地,可变投入,原材料 燃料 劳动,对于简单的生产函数而言,短期内资本K的数量是固定的,用K表示,而劳动的数量则是可以改变的,用L表示,则短期生产函数可以记为:,Q = f ( L , K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劳动的总产出、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 劳动的总产出记为TPL,是指在某一给定时期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能生产的最大

2、产量。定义公式为: 在未给生产函数时,也可表示为:,TPL= f ( L , K ),TPL= TP ( L ),劳动的平均产出记为APL,是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能够生产的产量。定义公式为: 也就是以总产量除以劳动的投入量,因此又称为产出劳动比。 劳动的边际产出记为MPL,定义公式为: 经济意义:当劳动的投入量为L时,再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出量。,APL = TPL / L,MPL = dTPL / dL,总产出、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小于某一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值时,

3、边际产量会递减。,原因: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合比例所需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边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个基本理论。,三、总产出曲线、平均产出曲线和边际产出曲线,总产出曲线TP:逐渐上升加快 增长趋缓 最大不变绝对下降 平均产出曲线MP:逐渐上升最大值下降 边际产出曲线:逐渐上升最大值下降小于0,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 总产量增加,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4、总产量增加,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 总产量开始减少,Q,L,TP,AP,E,L2,G,MP,O,L3,L1,F,A,B,9,MP与TP之间关系: MP0, TP MP=0, TP最大 MP0, TP,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AP, AP 当MPAP, AP MP=AP, 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如果连续增加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Q,L,TP,AP,E,L2,G,MP,O,L3,L1,F,A,B,2.MP、 AP 和TP关系,三、短期生产的决策阶段,第I阶段:(O,L)内,MPLAPL,且APL,此时,只要增加劳动的投入量,就可提高劳动的平均产出量,从而大幅提高总产出量。称为“缺乏效率”阶段。 第II阶段: (L,L)内,TPL,APL 、MPL ,这个阶段称为短期生产决策阶段,也称为“有效率”阶段。 第III阶段:大于L范围内,TPL,即如果增加劳动L的投入量,劳动总产量反而会降低,称为“无效率”阶段。,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