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设计2.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617271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研究设计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案例研究设计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案例研究设计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案例研究设计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案例研究设计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研究设计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研究设计2.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10月11日,案例研究设计,2013年10月11日,目 录,一、案例研究设计的界定 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四、案例研究设计的判定标准 五、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 六、案例研究设计的相关建议,2013年10月11日,一、案例研究设计的界定 研究设计是用实证数据把需要研究的问题和最终结论连接起来的逻辑顺序。 研究设计是从“这里”到“那里”的逻辑步骤, “这里”指需要回答的问题,“那里”指得出的结论。在“这里”与“那里”之间可以有几个步骤,包括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等等。 研究设计是一种指导研究者按步骤收集、分析并解释资料的计划,研究设计是一种进行论证的逻辑模式,

2、 它能使研究者对研究中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推论(Nachmias 必须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向西航行( 为什么不是向南? 为什么不是先向南再向东?) ; 必须提出据以判断其所见到的陆地是印度的标准( 当然, 他的发现的新大陆后来证实并不是印度)。总之, 尽管他的发现后来证实是错误的, 但他在探险之前确实已经有了方向和原则(Wilford , 1992 ) 。同理, 在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之前, 也同样要先提出研究的方向和原则。,2013年10月11日,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界定分析单位 定义何谓“案例/个案”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一些事件(event)或是实体(entity)。别惹蚂蚁 一般原则:

3、 当你准备对你要研究的原始问题进行更精确的分析时, 你就面临选择合适的分析单位的问题。 对分析单位( 以及个案) 的尝试性界定是与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类型的界定联系在一起的。对分析单位的不同界定, 会导致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或者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 分析单位应从所研究现象对研究单位的需求出发。 随着资料收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发现, 你的分析单位应该接受不断的修订。 要对分析单位的空间界限(现象本身与背景的关系)和时间界限(时间点的起始)进行界定,避免混淆。 文献可以成为定义案例和分析单位的指南。,2013年10月11日,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界定分析单位 更清楚地界定分析单位 艾拉玛格津纳尔和

4、马克帕丁金( Ira Magaziner and Mark Patinkin )1989 年出版的无声的战争: 塑造美国未来的全球商战一书中收录了9 个案例研究, 每个案例都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国际经济竞争的真实情况。 书中的两个案例看起来非常相似, 但实际上有不同的主要分析单位。关于韩国三星企业的案例, 研究的是能够让企业更具竞争性的关键政策, 而理解韩国的经济发展仅仅是研究背景的一部分。案例中还包含有一个嵌入性分析单位用三星研发微波炉的过程作为说明性的例子。另一个案例是关于新加坡的苹果计算机工厂的发展情况, 它实际上分析的是新加坡那些使国家更具竞争力的重要政策。苹果计算机的经验嵌入性分析单位实

5、际上是用来说明新加坡的政策是如何影响外国投资的。 这两个案例表明, 对主分析单位、嵌入性分析单位以及包围这些分析单位的环境事件的界定, 取决于研究的层次。主分析单位很可能与主要研究问题处于同等层次。 孙俪甄嬛传的例子,2013年10月11日,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连接资料与假设 需要关注的是主要资料的选择,以及这些资料是否适合所要进行的案例研究。 需要一些分析技巧:模式匹配、建构性解释、时序分析、逻辑模型、跨案例聚类分析等等 例如,唐纳德坎贝尔( Donald Campbell ) 所述的“ 模式匹配”。借助这种方法, 同一个案的几组信息可以共同形成某种理论假设。 可能出现的两种问题: 收集

6、资料太多,却在后期分析中毫无用处; 收集资料太少,以至于难以分析,不得不退回到资料收集。,2013年10月11日,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连接资料与假设,2013年10月11日,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解释研究结果的标准 就目前这个案例来说, 无法精确地设定解释这类研究结果的标准。 要预测并列举出各种可能的重要的竞争性解释,这样有利于在收集资料时将竞争性解释的相关信息也收集起来,才有助于后续的分析。,2013年10月11日,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与民族志、扎根理论的不同在于,案例研究需要进行一定的理论假设。 所谓理论假设就是“关于行为、事件、结构和思想为什么会发生的假设”(Sutto

7、n 都有严重的阶级冲突; 知识分子都不与他们的政府合作; 政府机器腐败低效; 统治阶级堕落、放荡、靡烂、无能。然而, 作者并不是仅仅依据这些“ 因素”对历史进行叙述, 而是用“ 发高烧的病人”来比喻、描述事件发生的模式。发烧的病人一会儿感觉冷, 一会儿感觉热, 体温上升到达某一临界点后, 出现宁静的假象, 作者就是用这种周期变化的模式, 来描述各国历史事件的起伏不定。,2013年10月11日,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2013年10月11日,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从个案中归纳理论 分析性归纳(analytic generalization)与统计性归纳(statistical

8、generalization )。 在“统计性归纳”中, 研究者是通过收集样本的各种实证数据, 然后推导出总体的某种属性。这种归纳被称为“第一层次推论”( Level One Inference)。 在分析性归纳中, 先前提出的理论被当作“模板”( template ) , 实证结果要与这一模板相对照。如果两个或更多实证结果都支持同一理论, 那么, 研究者才可以说, 他的研究具有可重复性。如果两个或更多的实证结果都支持同一理论, 且不支持与之竞争的理论( rival theory ) , 那么这一研究结论就更具说服力。分析性归纳是“第二层次推论”。 每一个个案并不是抽样单位,而且也不应该是为了

9、要选取抽样单位而被选取成为个案。 要避免出现类似“案例的样本”、“ 不大的案例样本数”这样的说法, 坚决不要把案例研究的对象看作是实地统计调查时的调查对象, 或者实验室中的一个实验对象。,2013年10月11日,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从个案中归纳理论,2013年10月11日,四、案例研究设计的判定标准 建构效度 ( construct validity ) : 对所要研究的概念形成一 套正确的、可操作性的测量。 聚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与区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 需要以一些具体的概念来界定你所研究的问题,并将这些概念与初始研究

10、目的联系起来,之后再找到与这些概念相匹配的操作性措施。如“组织公民行为”。 内在效度 ( internal validity , 仅用于解释性或因果性案例研究, 不能用于描述性、探索性 案例研 究 ) : 从各种纷乱的假象中找出因果联系 , 即证明某 一特 定的条件将引起另一 特定的结果。 外在效度 ( external validity ) : 建立一个理论范畴, 把研究结果归纳于该类项下,即通过“分析性归纳”来总结出更为抽象的、更概括性的理论来进行检验。还需要通过多案例的“复制”法则来坚实理论。 信度 ( reliability ) : 表明案例研究的每一步骤例如资料收集过程都具有可重复性

11、 , 并且如果重复这一同样的研究, 就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其目的在于降低和减少研究中的错误和偏见。,2013年10月11日,四、案例研究设计的判定标准,2013年10月11日,五、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2013年10月11日,五、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 单案例研究设计的适用范围 对一个广为接受的( well-formulated)理论进行批驳或检验。 对某一极端案例或独一无二的案例进行分析。 了解某一典型性案例出现的环境和条件。 研究启示性案例( revelatory case)。当研究者有机会去观察和分析先前无法进行的科学现象时, 适宜采用单案例研究设计。“同性恋”的调查 纵向案例( longitu

12、dinal case) : 对于两个或多个不同时间点上的同一案例进行研究。,2013年10月11日,五、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 整体性单案例研究与嵌入性单案例研究 一个案例研究可能包含一个以上的分析单位。当需要对一个或多个次级分析单位进行考察时, 就会出现一个研究中同时并存多个分析单位的现象。 当不存在次级分析单位时, 或者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案例的整体属性时, 整体性单案例研究设计就较为有利。 整体性研究设计常常出现的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是案例将流于抽象化, 缺少明确具体的证据或指标。 整体性研究设计常常引起的另一个问题, 是研究者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 案例研究的性质在研究过程中发生漂移。研究者最

13、初的设计可能是指向某一问题, 但随着研究的进展, 新的问题出现了, 观察到的证据指向另一个方向。 嵌入性研究设计是对案例保持高度注意的一个重要工具。 研究者往往把目光集中于次级分析单位, 而未能回到主分析单位上。原计划要研究的对象不再是研究的目标, 而变成了研究的背景环境。,2013年10月11日,五、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 多案例研究的优缺点 多个案例得到的证据,通常都被认为是较强有力的,因此,整个研究常被认为是较为稳健的。 执行多个案例研究可能会需要大量的资源,耗费大量的时间。 无法替代关键性、揭露式以及例外或少见的案例。 多案例研究遵从的“复制法则”(replication logic) 每

14、一个案例都要经过仔细挑选, 挑选出来的案例要么能产生相同的结果(逐项复制或原样复制, literal replication ) ;要么能由于可预知的原因而产生与前一研究不同的结果(差别复制或理论复制, theoretical replication) 在复制过程的所有步骤中, 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建构合适的理论框架。理论框架需要申明在哪些条件下, 某一特定的现象将有可能出现(逐项复制) , 或者在哪些条件下某一特定现象不可能出现(差别复制) 。 多案例研究的数量选择 到底进行几次逐项复制, 取决于你想让你的多案例研究的结果具有多大程度的确定性; 差别复制的个数则要根据竞争性解释的重要程度来定,

15、还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复杂程度。如果你对某些外部条件是否会引起不同的结果感到不确定, 那么在进行研究之前, 你需要对这些相关条件进行明确的界定, 并选择较多的案例进行研究。,2013年10月11日,五、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 皮特桑顿 Not Well Advised( 1981 年): 桑顿首先列举第一组共8 个案例8 所大学都与市政当局有过合作, 但都失败了。这8 个完全相同的、重复的案例足以向读者证明, 高校与市政当局合作失败是一种普遍现象。 其次, 作者又提供了另外一组共5 个案例5 所非大学研究机构与市政当局的合作也失败了,作者以此证明合作失败的原因与高校的学术性质无关。 第三, 作者再次列

16、举了第三组案例这些大学与商业公司、工程公司等市政当局之外的其他部门的合作都是成功的。 最后, 作者又列举了第四组共3 个案例, 这3 个案例与政府合作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在这3 个案例中, 有关大学不仅关心合理化建议的提出过程,而且关心市政当局实施建议的过程。由此, 作者最终归纳出市政当局接受合理建议的特殊性之所在。,2013年10月11日,五、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2013年10月11日,五、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 复制法则与抽样法则(sampling logic)的区别 统计调查中的抽样法则要求对总体中所有个体进行编号, 然后再经由统计学程序从总体中抽取待调查的对象( 样本)。当研究者需要研究某一现象出现的频率或分布状况时, 统计调查往往是最佳选择。 案例研究法并不是考察某一特定现象发生频率的最佳方法。 由于案例研究既需要研究现象本身, 又必须研究现象的前后关联, 这将会生成大量的变量。涉及的变量越多, 需要考察的案例就越多, 结果导致研究方案过于复杂、难以执行。 如果在案例研究中被迫采用抽样法则, 那么许多重要的问题将无法进行实证调查。,2013年10月11日,五、案例研究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