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设计部分课后答案.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617252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系统设计部分课后答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电子系统设计部分课后答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电子系统设计部分课后答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电子系统设计部分课后答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电子系统设计部分课后答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系统设计部分课后答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系统设计部分课后答案.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什么是电子系统?电子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每部分的 作用。 答:通常将由电子元器件或部件组成的能够产生、传输、采集或处理电信号及信息的客观实体称之为电子系统。 一般电子系统由输入电路、信息处理、输出电路三大部分组成。 输入电路:主要是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处理,比如滤波或模数转换等,使更加适合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对预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运算、转换、比较等不同的处理。 输出电路: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或数模转换等,使之适合输出需要。,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2、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针对不同的电路设计领

2、域,又有几条特殊原则: 先进性,主要针对科研攻关项目。 可靠性,主要针对军工、航天领域。 实用性,主要针对市场产品,要求对价格、性能和可靠性综合考虑,能进行大批量自动化生产。,(2)电路简单 (3)电磁兼容性好 (4)可靠性高 (5)系统集成度高,(6)调试简单方便 (7)生产工艺简单 (8)性能价格比高 (9)操作简单方便,3、电子系统的常用设计方法有哪些?每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电子系统的常用设计方法主要有自顶向下、自底向上和两者相结合三种方法。 (1)自顶向下的特点: 运用概念(抽象)描述、分析设计对象,不过早地考虑具体电路、元器件和工艺; 抓住主要矛盾,不纠缠在具体细节上,控制设计

3、的复杂性; 底层修改,不影响顶层。 适合于大型系统设计,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3、电子系统的常用设计方法有哪些?每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电子系统的常用设计方法主要有自顶向下、自底向上和两者相结合三种方法。 (2)自底向上的特点: 直观,效率较高,可利用前人的设计成果。 在系统的组装和调试过程中有效; 部件设计在先,设计系统时将受这些部件的限制,影响系统性、易读性、可靠性、可维护性。 适合于小型系统设计。 (3)以自顶向下方法为主导,并相结合自底向上的方法,发 挥两种方法的优点,扬长补短,使设计效率更高。,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4、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答:(1)行为描述与设计:描

4、述系统的各项功能、各单元的输入和输出关系、各种技术指标。主要包括硬件框图设计和软件流程图设计。 (2)结构描述与设计:描述单元模块间的互连关系。主要包括硬件电原理图设计和软件源程序设计。 (3)物理描述与设计:实现结构的具体形式、技术和工艺等。主要包括传统的PCB、PLD或VLSI和元器件选型、布局布线、工艺设计等。,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5、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有哪些影响? 答:(1)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是基本放大电路的(1+AF)倍。 (2)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引入串联负反馈将增大输入电阻,引入并联负反馈将减小输入电阻。引入电压负反馈将减小输出电阻,引入电流负反馈将增

5、大输出电阻。 (3)展宽频带,是基本放大电路的(1+AF)倍。 (4)减小非线性失真。,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1、用一双电源供电的运放,设计一单电源交流电压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为10倍。,第二次作业及参考答案,解:可采用反向输入和同相输入两种方法。 将双电源供电的集成运放改成单电源供电时必须满足:V+=V-=VO=VCC/2。如图所示电路为uA741构成反相交流电压放大器电路。 其中R2、R3称为偏置电阻,用来设置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为获得最大动态范围,通常使同相输入端静态(输入电压为零时)工作点电压V+=VCC/2。,C1、C2为放大器耦合电容,取C1=C2 =10uF。 电压放大倍数Au

6、f=RF/R1 =10,所以RF=10R1。 取R1=20k,则RF=200k。,所以取R2=R3=10k。 静态时,放大器输出电压应等于同相输入端电压。,1、用一双电源供电的运放,设计一单电源交流电压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为10倍。,第二次作业及参考答案,解:可采用同相输入和反向输入两种方法。 将双电源供电的集成运放改成单电源供电时必须满足:V+=V-=VO=VCC/2。如图所示电路为uA741构成同相交流电压放大器电路。 其中R2、R3称为偏置电阻,用来设置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为获得最大动态范围,通常使同相输入端静态(输入电压为零时)工作点电压V+=VCC/2。,C1、C2为放大器耦合电容

7、,取C1=C2 =10uF。 电压放大倍数Auf=1+RF/R1 =10,所以RF=9R1。 取R1=20k,则RF=180k。 电路接入R4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所以取R2=R3=10k。 静态时,放大器输出电压应等于同相输入端电压。,2、设计一差分放大电路,电压放大3280倍,要求高输入阻抗,较高的共模抑制比,抗干扰能力强。 解:由题意分析可知,不能采用单运放的差分放大电路,必须采用三运放的差分放大电路。,第二次作业及参考答案,解:,可取R1=R3=10k,R2=200k,R4=800k。,3、用温度传感器AD590设计一个摄氏温度的测量电路,分析其工作原理,并求出输出端的表

8、达式。 (电流温度灵敏度是1A/K) 解:可以用电压抵消法和电流抵消法。,第二次作业及参考答案,利用差分电路的特点,将R1上得到的温度信号经运放N1缓冲隔离后,在运放N2的同相端和反相端进行相减,输出与摄氏温度成比例的电压。变换绝对温度T(K)为摄氏温度(C)。 电路图如右图所示,AD590通过R1转换成1mV/K,与N2运放反相端的电压相减,从而得到灵敏度为1mV/C的摄氏温度输出。,在0C时调整R2,使Vo=0,可扣除273.15的常数项,从而实现摄氏温度的测量。,3、用温度传感器AD590设计一个摄氏温度的测量电路,分析其工作原理,并求出输出端的表达式。 (电流温度灵敏度是1A/K) 解

9、:可以用电压抵消法和电流抵消法。,第二次作业及参考答案,利用运放的虚地概念,将AD590电流输出支路与产生273.15的常数支路在虚地点叠加变换绝对温度T(K)为摄氏温度(C)。 电路图如右图所示,MC1403输出2.5V电压基准,通过R1与R2的和(9.157k欧),得到273.15uA,可在运放反相端与AD590在0C时产生的273.15uA相互抵消,从而得到灵敏度为100mV/C的摄氏温度输出。 在0C时,调整R1,使Vo=0;在1C时,调整R4,使Vo=100mV。,4、用温度传感器AD590设计一个测量两点间的温差电路,分析其工作原理,并求出输出端的表达式。 (电流温度灵敏度是1A/

10、K),第二次作业及参考答案,解:电路如右图所示,在反馈电阻为100kW的情况下,设1#和2# AD590处的温度分别为t1()和t2 ()。电位器R2用于调零,电位器R4用于调整集成运放的增益。 A点,由KCL得:I+I2=I1+I3+I4(1) 由运算放大器的特性知:I3=0 (2) 调节调零电位器R2使:I4=0 (3) 由(1)(2)(3)可得: I=I1-I2 设R4=90kW,则有: Vo=I(R3+R4)=(I1-I2)(R3+R4) =(t1-t2)100mV/C (4),其中,t1-t2为温度差,单位为。 由式(4)知,改变R3+R4的值可以改变VO的大小。,5、选择适合的集成

11、电子开关,实现一个增益可控的放大电路,要求实现2倍、4倍、8倍、16倍和32倍的增益。,第二次作业及参考答案,解:由题意分析可知,可选用四路双向集成模拟电子开关CC4066来实现四种增益可控。 采用反相放大电路实现增益,电路如右图所示。,将R1阻值固定,通过电子开关改变Rf来实现增益的改变。取R1=1k Au=32,则Rf=32R1=32k;,R=R1/Rf2/Rf1k,Au=16, Rf1=32k;Au=8, Rf2=16k; Au=4, Rf3=8k; Au=2, Rf4=4k;,1、设计一二阶压控电压源(VCVS)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fc=3kHz。( =1.414) 解:-3B

12、D截止频率fc=f0=1/(2RC),则 RC=1/(2fc)=5.310-5 取C=0.01uf,则R=5.3k,第三次作业及参考答案,因为Q=1/(3-Aup),所以 Aup=3-1/Q=1.586 Aup=1+Rf/R1=1.586, Rf=0.586R1。,运放两个输入端的外界电阻必须满足直流平衡条件,即R1/Rf=2R=10.6k与Rf=0.586R1联立求解,可得 R1=37.9k,Rf=22.2k。,2、设计一二阶压控电压源(VCVS)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fc=400Hz,通带放大倍数为2。(1/8=0.0398) 解:-3BD截止频率fc=f0=1/(2RC),则 RC=1/(

13、2fc)=3.9810-4 取C=0.01uf,则R=39.8k,第三次作业及参考答案,Aup=1+R3/R4=2 所以R3/R4=1,R3=R4。 由平衡条件R3/R4=R/R 联立解得R3=R4=R=39.8k,3、设计一二阶压控电压源(VCVS)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f0=2kHz,通频带宽fBW=400Hz。,第三次作业及参考答案,解:中心频率f0=1/(2RC),则 RC=1/(2f0)=7.9610-5 取C=0.01uf,则R=7.96k BW=f0/Q,Q=f0/BW=5 Q=1/(3-Aup),Aup=3-1/Q=2.8 Aup=1+R5/R4=2.8,R5=1.8R4 由平衡

14、条件 R4/R5=R3=2R=15.92k 联立解得 R4=24.76k,R5=44.57k,4、利用仪表放大器AD620设计一个压力检测电路,标出AD620的连接引脚标号,并简述电路的工作原理。,第三次作业及参考答案,压力检测电路,由桥电路构成的压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送入仪表放大器AD620,AD620和一缓冲分压器完成信号调节,并通过ADC输出数字信号。,1、设计一个信号发生电路,该电路可产生频率为160Hz和1KHz的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计算电路的参数,简述工作原理。 解:(1)确定设计方案 (2)计算元器件参数 因为产生的正弦波频率不高,所以采用RC桥式振荡电路。 桥电路参数 由

15、RC正弦波振荡频率公式可得,第四次作业及参考答案,RC0.001,RC1.610-4,第四次作业及参考答案,若电容不变,改变R来实现两个不同频率的产生。 取C=0.01uF,则R100K或R16K 起振条件参数 R7+R92R6 R6=10K,则R7+R9 20K,取R7=15K,R9=10K。 为了便于产生正弦波和调节正弦波输出的幅值,R7采用电位器。,(3)设计电路,(4)电路工作原理 由运算放大器A1构成的桥式振荡电路,串联在反馈回路中的两并联二极管构成非线性环节,使输出波形电压幅值稳定,最后输出稳定幅值的正弦波。紧接着是一个由A2构成的电压跟随器,把正弦波输入到由A3组成的过零同相比较

16、器,产生方波,并由两稳压二极管稳压;方波输入到由A4构成的积分器电路,最后输出三角波。,第四次作业及参考答案,第四次作业及参考答案,2、利用集成运算放大器设计一实用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分析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理想运放情况下:,实用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图中R1=R2=R3=R4=R,因此,第四次作业及参考答案,第四次作业及参考答案,3、电路如图所示,已知T1和T2的饱和管压降UCES2V,直流功耗可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1)R3、R4和T3的作用是什么? (2)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输出功率Pom和电路的转换效率各为多少?,(3)设最大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1V。为了使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峰值达到16V,电阻R6至少应取多少欧姆?,第四次作业及参考答案,解:(1) R3、R4和T3的作用是消除交越失真。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3)电压放大倍数为,R11k,故R5至少应取10.3 k。,1、用DAC0832与单片机来产生锯齿波,要求画出硬件电路图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