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节文学本体论电子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616405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5.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章节文学本体论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一章节文学本体论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一章节文学本体论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一章节文学本体论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一章节文学本体论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章节文学本体论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章节文学本体论电子教案(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文学本体论,第一节 文学的一般本质,一、 文学的本质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反映论 (一)什么是文学? 这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人类创造了文学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探讨这个问题,说它是常新的,是因为至今仍然没有取得一个能被大家所接受的明确答案,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对它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 如何对这些观点进行比较呢,事实上因为缺乏会合冲突的共同基础,许多文学观点根本就无法轻易地进行比较,它们似乎是不能用同一尺度去衡量的,实际上都是人们从不同角度对文学是什么所作的不同的回答。,需要找到一个中介,从而能将各种理论联系起来进行比较。 艾布拉姆斯在其镜与灯一书的导言里

2、提出了艺术四要素,并由此构成了一个坐标从而有可能将不同的理论纳入其中进行比较。 艾氏认为,关于艺术的理论不论它们有多大的分歧,但都少不了这四个地素:即,作品艺术家世界读者,这四要素构成了一个坐标:,世界 作品 作者读者,1摹仿说世界,这种观点偏向于世界,这是古希腊也是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一种文艺观,代表人物是德谟克里特、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这种看法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摹仿。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这个世界既包括现实世界,也包括柏拉图的理论世界。,3表现说作者,这种观点偏向于作者,是由

3、作者与文学的关系来论述文学的本质的,这种观点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观点,如华兹华斯在其抒情歌谣集序言(1800年)里就明确提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还有托尔斯泰他认为:艺术是人类表达感情的工具,起源于人们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4客体说作品,这种观点偏向于作品本身,是20世纪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文艺思潮,它不是某一家的观点,而是一种共同的倾向,其共同的一面就是都只关注艺术作品本身,而反对由社会生活对作家的影响、作品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读者对作品的反应等等方面来说明文学和艺术的本质即,都是由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出发来探讨艺术的本质的。 如英国的克莱夫贝

4、尔在其艺术一书里就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可能是最能被大家接受的艺术本质论了。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反映论,文学就是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特殊的意识形态。它的哲学基础直接地就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 如果由以上所述的四要素来看,反映论是都将其包含在内了,而其核心是“实用论”,要求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一切都要以能否鼓动起读者的革命热情来衡量。,它主张文艺要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在此强调的是“世界”,但反映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认识世界,从而为改造世界而奋斗; 它也强调作者的情感表现,但目的

5、是为表现无产阶级革命的热情,借以起到鼓舞读者革命斗志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事,所以要改造作者的世界观,要作家为人民、为革命事业而写作。 它也强调文艺形式的重要性,但决不是为了艺术欣赏,而是为了让读者在欣赏文艺作品时,无形中接受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教育,即寓教于乐。,(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反映论,二、文学的一般本质社会意识,文学的一般本质: 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并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一)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1纪实作品实际有的人和事 写的是真人真事。如,报告文学、抒情散文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朱自清的背影等等。 2虚构作品可能有的人和事 是作家根据可然律、或然律对现实进行

6、虚构、加工的结果,这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作品。,第一、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尽管是奇特的,但它也是由现实触发的,因此其创作动机的来源是真实的。 第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尽管是夸张的,但它也是以现实中的人和事为原型的,只不过经过了作家的变形加工而已,因此其审美对象的来源是真实的。,3变形应该有的人和事,第三、浪漫主义文学尽管是按应该有的人和事对现实进行加工以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但它是和社会大众的意愿相通的,因为作家也同读者一样首先是一个社会的人。 总的来说,文学形象是作家情感的对象化,即体现者、载体,当现实中的人和事,即生活原型,不足以表现其情感时,作家就会

7、采取变形的手法,创造出足以表达其情感的文学形象。,4概念化的作品,一个事件两套方案三类人物四个阶段 一个事件:某个政治任务,如龙江颂,就是为了泄洪要淹龙江村大堤内即将收获的三百亩麦田。 两套方案:就是以村支书为代表的顾全大局的一套方案和以队长为代表的只顾龙江村利益的一套方案。 三类人物:村支书、大队长和阶级敌人。 四个阶段:任务下达、说服动员、敌人破坏和任务完成。这同样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那个极左思潮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的产物。,关于概念化,1定义:为某个政治任务服务、使其成为“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文艺作品。 2特征: 只有类型化而没有个性化,这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艺术家独立的个体意识,表

8、现出对当时政治的积极认同。 作品缺乏或者根本没有审美对象的主体性,即作品中的人物没有自己行动的内在动机,也就是促使人物行动的不是个人的打算,而是当时政治的风向。这是早就在斐拉萨尔一文里,马克思批评他的冯济金根中的主人公,“你的济金根顺便说一句,他也被描写得太抽象了也是多么苦于不以他的一切个人打算为转移的冲突”。,(二)作家对生活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心灵化,列宁曾说过“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因此文学尽管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作家在反映时,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反映,而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反映和表现的。这其间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说明:,所谓心

9、灵化就是作家主观对客观对象进行情感投注使其主观化的过程及其显现的结果。,1心灵化的定义,事理化:通过作家的心灵的能动创造,使反映对象更加符合于人对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的认识,即要透过现象而把握到本质。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实际年龄比诸葛亮大,但为了艺术效果,则作品中让其比诸葛亮小,以符合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一般经验,即老年人大都老成持重、富于智谋,而年轻人大都血气方刚、富于斗志。文学形象的塑造,所谓真实与否,就是看其是否合于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事理就是事物的本质规律,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事物的道理。 情理化:即理想化使反映对象更加符合于人对社会生活的目的需求,以人的生活理想对生活现象进行加工,是生活的理想渴

10、望的表现。,2心灵化的内容,3心灵化的类型,(1)虚构作品事理化 这类作品作家在进行心灵化的加工改造时,主要是偏重于符合事物的本质规律,加工的是事物的现象,符合的是事物的本质。在此情感是隐蔽的,形象是富于客观化的。 (2)变形作品情理化 这类作品作家在进行心灵化的加工改造时,主要是偏重于作家的情感需要,变形的是事物的现象,符合的是人们的生活理想。在此情感是显露的,形象是富于主观化的。,(3)记实作品真情实录 这类作品虽然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但也有作家的心灵化的加工过程,但这个加工过程,重点不在对生活现象的改造和加工上,而是在对材料的选择上,在写什么与怎样写方面,偏重的是写什么。如司马迁的史

11、记留侯世家在写张良这个人物及其与刘邦的关系时称:“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作品中的生活与现实中的生活,(一)联系: 第一、作品中的生活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和出发点。 1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是作品中的形象的现实原型,或者说是模特儿。 2生活中的真事真人是作品中的故事情节的基本线索,如红与黑、复活都是现实中的具体法律案件。 3作家在生活中的现实情感是其作品情感氛围的基调,特别是主人公的情感几乎可以说就是作家个人的情感表现。 第二、作品中的生活真实与否,必须以实际生活作为尺度和归宿 1. 生活真实符合事理化的要求,即文学形象要符合社会生活的本质规

12、律; 2. 情感真实符合情理化的要求,亦即文学情感要符合人们的社会理想。,(二)区别,第一、艺术真实应该比生活真实具有更高的哲学意味, 也就是作品中的生活比现实生活更能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和历史前进的规律性。 1现实生活是自然状态的各种现象杂乱无章,其本身的规律性是隐藏于复杂的现象背后的。 2而艺术家则通过自己的心灵化的创造过程,能够透过现象把握到事物的本质,并且统一到形象上来,而由于形象自身的特性所决定形象往往能暗示出连作家都意识不到的真实。,第二、作品中的生活比现实生活更能体现出社会自身的目的性,即更符合人的理想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老实人永远都是受欺压的,小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

13、而且都一样可憎只不过表现的具体形态不一样而已,而这正是艺术的本意所在,即普遍的特殊表现不合情理的事是永远都存在的。这就要求艺术对社会生活进行改造、加工,即给以情感化的改造,否定假丑恶,肯定真善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更美、更有人情味,也更符合人性。,四、 文学的一般本质和文学的源流关系,(一)一般本质 文学是作家由社会生活所决定并且能动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或社会意识 必然性:任何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受社会生活的决定和制约,不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作家的审美感受、作品中的审美对象和读者的审美需求都是由社会生活所决定。 能动性:反映什么、怎样反映,就体现出作家的主观

14、能动性。,(二)文学的源与流,最初本源: 社会生活是文学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只能是流,是他们那个时代根据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创造出来的。所谓“唯一源泉”是指: 1、文学活动所需要的一切,都是由社会生活提供和决定的,其中包括:创作动机、审美对象,即作品的人和事读者的审美需求等。,2、文学的源泉只有一个,不能有第二个,其他文学作品和作家的心灵、灵感都不能构成文学的创作源泉。 3、社会生活是无穷无尽的,即广阔的空间、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从作家的创作动机、审美对象和读者的审美需求等方面,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因此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三)源泉论的历史

15、,客观唯心主义理念或上帝 柏拉图普洛丁黑格尔:理念是宇宙的本源,它是无限的、绝对的,世界万物都是理念的具体显现,因而是有限的、相对的,文学、艺术就是无限显现于有限的一种形式。艺术审美价值的高低,就取决于对作为绝对的理念的体现的多少。,局限性:理念的抽象性,即理念是如何体现于具体的世界万物之中的。 积极性:对现象背后的本质无限的关怀,从而克服了就事论事的浮浅的实用主义美学观。在艺术本质的观念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寓无限于有限之中。,主观唯心主义代表叔本华、厨川白村、弗洛伊德,叔本华认为: 人生来就是痛苦的,欲望无法满足是痛苦,满足以后没有了欲望和理想,陷入一种失落,仍然是痛苦,解决的办法一是宗教

16、的无我式的涅盘,一是艺术的忘我,即沉入艺术的虚幻世界中而暂时忘却了人世的痛苦。由此可以看出,叔本华是从人的生存意志出发来探讨艺术的本质的。(悲观论集卷),主观唯心主义代表厨川白村,厨川白村说: 我人生命之力,好像含有猛烈爆发性和破坏性的蒸汽力,社会则像各部分的机器,巧妙地加蒸汽力以束缚压制,使之化为力量,发动一切轮齿在一定轨道上进行。人类生命力本不甘心受社会规条的约束,现在受了,必极力挣扎,以图摆脱,摆脱不掉,则必化成一股郁积心头的苦闷,这苦闷借文艺形式渲泄出来,便是文艺的创造。(见苦闷的象征),弗洛伊德性本能的冲动说 艺术家与精神病患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则仅在于前者找到了发泄冲动的合理的方式;后者则无法发泄性本能的冲动,因而导致精神的崩溃成为精神病患者。性本能的冲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由此他将意识分为潜意识和意识两个层次,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即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即追求性冲动的满足,它属于潜意识层面;超我,则是人类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构成的对本我的限制,它属于意识层面;自我,则是在这两者间所达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