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610242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中听(zhng) 吹毛求疵(c) 下载(zi) 光阴荏苒(rn)B酾酒(sh) 偃武修文(yn) 荫凉(yn) 曲突徙薪(q)C整饬(sh) 转弯抹角(zhun) 颈联(jn) 外强中干(n)D精湛(zhn) 循规蹈矩(j) 稔知(shn) 璞玉浑金(p)【答案】A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当前中国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谐同性,让一切劳

2、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慧及全体人民。B书中的世界精彩纷呈,你可随沈从文走进边城去感受湘西那淳朴的风气,还可与鲁迅并肩作战,去唤醒那一个个急待苏醒的灵魂枕着书香,心灵就可抛弃烦嚣,受到鼓舞震撼。C他决绝地掉转头,俯瞰前方,余晖中隐隐绰绰现出了绿洲的轮廓,在如此苍凉寥阔的风景中上路,他心中涌起一股唯我独尊的气概。D滚滚红尘,名缰利锁缠绕。教师尤其是身负重担的班主任的生活更为艰难,在工作之余,教师要及时调适身心,将自我本性回归到清静无染之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历年高考字形题所考查的词语(包括熟语)都是使用频率高且错误率高的词语

3、。类型及错因分析:类型:音同义近字、音同(近)形异字、形近字;错因:读音相同相近字、形相似意义混淆、固定典故、语文法规、有个别词语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有相同部分,词义也相同或相近等。A项,“谐同性”应改为“协同性”,“慧及”应改为“惠及”;B项,“急待”应改为“亟待”;C项,“寥阔”应改为“寥廓”。故选D。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我在招生办工作过很多年,所以左邻右舍的孩子高考填报志愿时,常向我征询意见,我也总是热心地为他们出谋划策。B香格里拉古城被烧毁三分之一的惨景,还历历在目;拥有300年历史的一座侗寨,转瞬间又毁

4、于一旦,令人惨不忍睹。C欧洲自行车贸易博览会是欧洲新兴的一个自行车展会,该展发展迅速,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已与科隆、米兰展分庭抗礼。D不管我国目前面临的海洋权益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但我们要坚信,随着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同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议问题会得到圆满解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A项,征询,征求询问(意见),正确。B“惨不忍睹”指悲惨得让人不忍心看下去,形容极其悲惨。不能与“令人”搭配。C分庭抗礼

5、指双方,而不是“三者”,应用“鼎足而立”。D“不管”应改为“尽管”。故选A。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百年之际,华夏地理4月号刊载了卡梅隆的文章登泰坦尼克号与幽灵漫步,讲述了他在深海之下考察泰坦尼克号残骸的种种经历和感悟。B为什么许多人厌恶香菜?据科学研究调查的数据显示,这不仅与OR6A2嗅觉受体基因接收香菜中大量含有的醛类物质信息相关,文化因素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C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上演了非法“购岛”的闹剧,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已经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坚决抵制。D围绕地球运行的太

6、空垃圾已成为各机构极担心的问题。欧洲航天局将制造一种能利用新技术监控太空垃圾碎片位置的雷达,帮助操作人员评估风险并提高轨道安全系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A项,主语残缺,“讲述”前加“这篇文章”。B项,句式杂糅,删去“据”。C 项,搭配不当,“上”改成“的”。故选D。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年事渐长,慢慢懂得了一点道理,花中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是各有特色。

7、梅,剪雪裁冰, ;兰,空谷幽香, ;竹,筛风弄月, ;菊,不趋炎热, 。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态。孤芳自赏 凌霜自得 潇洒一生 一身傲骨A B C D【答案】D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下面是关于利用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一段报道。请依次概括出预防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步骤,每个步骤不超过7个字。(4分)英国科研人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通过监控在地毯上行走者的步伐,地毯可以在老人即将摔倒时发出提示音,从而避免摔伤事故发生。地毯里的塑料光学纤维就是奥妙所在。只要有人踏上地毯,地毯里

8、的光学纤维就会弯曲、实时记录下踩踏者的行走模式,然后地毯边缘的微型电子传感器就把记录下的信息传送给连接的电脑,电脑会自动分析这些信息,显示出踩踏者的足迹,同时识别其行走过程中的细小变化,以此判断其是否会突然跌倒。 【答案】记录行走模式、传送信息至电脑、分析并识别信息、发出提示音。(一个要点一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表达运用能力。此语段共有四句话,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不是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步骤,可重点分析第二句和第四句,按逻辑顺序可归纳出四个关键步骤为:记录行走模式;传送信息至电脑;分析并识别信息;发出提示音,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字数限制。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

9、运用E。7根据语境及你对汉字的认识,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语句。要求:形式整齐,内容恰当。(6分).Com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方正精妙;其次是 , , ;再次是 , , 。【答案】意之美,指事会意,意蕴优美;音之美,平上去入,抑扬顿挫。(特点符合汉字特征且形式整齐,各1分;解释与特点照应且形式整齐,各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仔细揣摩所要仿写的语句的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解答此题,在内容上,要从汉字的形、意、音等角度解释汉字的特征;解释的内容要与汉字的特点相照应。在句式上,

10、要仿照例句,意之美、音之美。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0分)关于存在世界的把握,在中国哲学中,气论是一个基本的形态。气的哲学是中国古代存在论的主要形态。气在本源的意义上是物质性的元素,宇宙论的气论代表了中国哲学从物质性的范畴解释世界构成的努力。在中国哲学中,“物”指个体的实物,有固定形体的“质”是由“气”构成的,未成形的“气”则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中国哲学中所说的“气”,是指最细微而且流动的存在物。西方哲学的原子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微小固体组成的,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中国

11、哲学的气论则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气的聚结与消散。气论与原子论的一个基本不同是,原子论必须假设在原子外另有虚空,虚空给原子提供了运动的可能;而气论反对有空无的虚空,认为任何虚空都充满了气。中国思想的气论与西方思想的原子论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对照。在这个问题上, 中国古代“气”的概念来源于烟气、雾气、云气等,气的观念是在对这些具体物气加以一般化后所得到的一个自然哲学概念,就自然哲学的意义而言,它仍然与平常所谓空气、大气的意义相近。把中国气论和西方原子论对照的一个明显结论,就是原子论表达的是物质的不连续的性质,而气论所反映的是物质的连续的性质。应当说,注重气的连续性,从哲学上反映了中国文明对事物连续性的重视

12、。这与中国文明被称为“连续性文明”的特点也有密切的关系。气作为一种连续性的存在,在中国哲学中有许多表达。如荀子说“充盈大宇而不窕”,意即云气充满宇宙而无间断,指示出气是连续性的存在。宋代张载说“太虚不能无气”、“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强调虚空充满气,或虚空是气的一种存在形式。朱子也说过“此气流行充塞”“无一息之间断,无一毫之空阙”,主张天地之间一气流行充塞,这种连续性是强调气的空间的连续充满和时间的连续不断。由于气是连续性的存在,而不是原子式的独立个体。因而中国哲学的主流世界观倾向是强调对于气的存在要从整体上把握;不是强调还原到原子式的个体,而是注重整体的存在、系统的存在。因此中国哲学中常常有

13、所谓“一气流行”、“一气未分”的说法。“一气”既表示未分化,也表示整体性,而“流行”则表示气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之中。整个世界为一连续、整全、流动之实在,这种宇宙论为儒家、道家等各派哲学所共有,是中国哲学宇宙观的基本立场。存在的整体即是人与世界的统一,即是人与宇宙的统一。近代哲学的二元分裂破坏了这种原始的统一性,在现代之后的时代,人类应当返回作为人与宇宙统一性的存在整体,同时,在中国文化中,个人不是原子,是社会关系连续体中的关联性存在一方,这种理解得到了气论哲学的有力支持。8下列对西方哲学的原子论和中国哲学的气论的差别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子论认为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

14、;气论则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气的聚结与消散。B原子论假定原子外另有虚空;气论认为不存在任何空无一物的虚空。C原子论表达的是物质不连续的性质;气论表达的是物质连续的性质。D西方哲学的主流世界观倾向是强调个体把握;中国哲学的主流世界观强调对于气的存在要从整体上把握。9根据文意,填入文章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张岱年先生指出:“中国古代哲学中讲气,强调气的运动变化,肯定气的连续性存在,肯定气与虚空的统一,这些都是与西方物质观念的不同。” B张光直先生强调:中国古代文明之所以是一个连续性的文明与中国文明中重视“存有的连续”有关,也与早期文明的整体性宇宙观有关。 C王夫之先生明言:“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 D黄宗羲先生说道:“天地之间,只有一气充周,生人生物。”10中国哲学认为人与世界是统一的,请根据原文简述这一宇宙观的成因。(4分)【答案】8D9A10(4分)中国哲学的气论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气的聚结与消散,而气是一种连续性的存在,所以把握物体要从整体上把握,把握人也要从人与世界这一整体、系统出发。【解析】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观点的能力。思考时,可根据题干要求,将选项代人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主流世界观倾向”与题干要求不相符,答非所问。故选D。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