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内涵和会计信息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探索课件讲解材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609752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的内涵和会计信息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探索课件讲解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信息化的内涵和会计信息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探索课件讲解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信息化的内涵和会计信息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探索课件讲解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信息化的内涵和会计信息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探索课件讲解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信息化的内涵和会计信息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探索课件讲解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化的内涵和会计信息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探索课件讲解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的内涵和会计信息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探索课件讲解材料(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化的内涵和会计信息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探索,信息化概述、内涵和外延 会计信息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探索 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对年青的会计学子要求,一、信息化概述,信息化是既定的国策之一 什么是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困惑,信息化是既定的国策之一,科学院院士吴澄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2001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纲要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以后的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涉及信息化国策的有关内容,信息化一词的历史来源,何谓“信息化”,对此至今仍无定论 1963年,日本学者在论信息产业文章中首次提

2、及“信息化”的含义,从此信息化一词便逐渐流行开了,并逐步形成了概念。 值得指出的是,“信息化”这一概念是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西方国家的文献中极少使用信息化之类的说法。,信息化的结构模型,按信息化的实施主体分析,信息化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社会、国民经济信息化 行业、领域信息化 组织、企业信息化 家庭、个人信息化四个层次,社会、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指 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以采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社会信息资源来推动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社会、国民经济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行业、领域信息化,行业、领域信息化是指 在行业、领域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渗透、蔓延和对行业信息资源的充

3、分开发、利用、管理和监控,使行业的技术发展和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行业、领域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组织、企业信息化,组织、企业信息化又分组织、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组织、企业其它信息化(例如CAD、CAM等) 组织、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组织或企业中在确立了信息化战略目标基础上,整合企业的物流、业务流、信息流,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及其控制和审计体系;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及时、准确地向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组织、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家庭、个人信息化,家庭、个人信息化

4、是指 家庭及其成员在工作、学习、娱乐、休闲、生活及与社会和他人交往中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家庭和成员自身信息文化素质的过程 家庭、个人信息化已是现代家庭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和提高个人生存技能的有效工具,信息化结构模型的主体分析,社会信息化是信息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结构模型中的核心要素,它是实现社会和行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源动力 行业信息化是社会与企业信息化的桥梁 个人信息化是实现所有信息化的关键要素,企业信息化的困惑,不搞信息化死路一条,搞信息化死的更早! 企业信息化的最佳实践过程是什么? 企业信息化能否可以实现跨跃式发展?,从现代国际经济发展史,从现代经济发展史看 存在着大

5、量相对落后的国家,抓住技术革命机遇,确立正确的发展策略,重视科技进步和应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事例。,工业革命跨跃式发展的实例,18世纪以前,北欧国家:西班牙、荷兰等称霸 18世纪: 英国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后来居上,一举超过原来的强国,在长达100年的时间内称雄世界。 19世纪: 德国利用煤炭、化工技术革命,仅用50年时间,就走完了英国过去100年所走过的道路,成为欧洲大陆无人匹敌的经济强大国家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20世纪: 美国抓住以电子和电信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机会,注重科技、教育和人才的引进,用了40年时间就追上德国和英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实

6、力最强大的国家充当世界警察。,中国的国情,上世纪90年代完成农业革命 工业革命尚未完成,确迎来了信息革命 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同时进行的困惑(认识和行动上的诸多误区) 如何克服困难,走出误区,实现信息化的跨跃式发展:请大家思考,二、会计信息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探索,理论研究问题:会计信息化的研究体系 实务应用问题:内控的实施与会计信息化 实务应用问题: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建设,第一热点:会计信息化的研究体系,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 会计信息化方法学体系 会计信息化应用体系 会计信息化实施体系 会计信息化行业和社会管理体系,(一)信息化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信息化内涵定义和研究内容 会计信息化外延定义和研究内容

7、,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会计信息化的立论基点: 会计信息化的定义、对象、目标、原则、假设等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学的融通论 (研究信息科学与会计学的关系) * 信息技术对会计学的影响 * 会计学的发展和变革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 会计信息学和传统会计的有机结合:会计信息学的创建,会计信息化的定义,会计信息化的几种流行名称 从会计”信息系统论”到”会计管理活动论” 什么是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的几种流行名称,会计电算化 问题: 强调了信息技术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IT是工具论,降低了信息技术的作用 会计信息系统(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和中国部分学院派) 问题: 涵盖内容不够全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是隐含的,

8、反映了信息系统的静态特征,没有强调信息化的过程,适用于大学的课程名称 电算化会计、计算机会计(部分学院派) 问题: 不是会计学的一种分类,从会计”信息系统论”到”会计管理活动论”,为了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必先对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对象定位 会计学(工作)的定位 会计学作为大学科划分是属于管理学 为什么属于管理学:会计学的发展史,会计学的发展史,会计是个商业语言:XX60年代 会计信息系统论: 60年代 会计管理活动论: 80年代,会计商业语言论,XX60年代末:西方很早提出会计是个商业语言: 会计的职能是使用会计商业语言的分类、汇总和报告的功能来提供以财务为特征的报告和以货币为

9、计量的信息。 实质:会计是财务管理的工具,内涵较肤浅,早已被西方学者所放弃。,会计信息系统论: 60年代,40年代由于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一些亚哲学:信息论(香农)、控制论(维哪)和系统论(贝塔朗菲 ) 受三论和越战财务情况研究的影响:在西方产生了”会计信息系统论“, 会计的职能是利用信息系统来确认、计量和传播达到为财务管理和经济分析服务的一种职业 实质:会计是一个在价值运动中产生信息、加工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从“商业语言论”到“信息系统论”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因为语言只是个交流工具,而信息系统论则认为会计是个过程,用“过程论”否定了“工具论”是一大进步 “信息系

10、统论”更加明确地阐述出会计的目标:会计要为信息使用者制定决策服务 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从单纯的财务信息扩大到经济信息,会计管理活动论,80年代初期:我国在充分研究了外国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会计管理活动论 会计的职能:会计是一个由会计人员参加管理和控制的实践活动 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实质是扩大了会计对象和会计职能 *会计对象:由资金运动和价值运动扩展到再 生产活动 *会计职能:由提供会计信息(技术属性)扩展到参与再生产的管理活动(社会属性),什么是会计信息化,从会计史三论的演变 * 提供财务报告的工具 * 资金运动和价值运动记录、计量的过程 * 再生产的管理活动的过程 什么是会计信息化: “

11、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管理活动中的应用过程,它的主要内涵是会计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会计信息产业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层次结构,会计信息化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子集,它也将分为四个层次 社会会计信息化主要研究的内容和目标是: 在社会大生产中加强会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社会化共享应用,以推动会计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 行业会计信息化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目标是: 建立和完善会计行业信息化的行业管理体系,以推动会计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完善、优化会计行业的管理、研究水平;,会计信息化的层次结构,组织或企业会计信息化主要研究的内容和目标是: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会计处理流程、控制流程、审计流程和信息流程

12、,集成会计财务信息和其它非财务信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及其控制和审计体系;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地向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支持 以加强会计反映、监控、管理和决策职能,支持会计实践与会计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活动,会计信息化的层次结构,会计人员信息化是指会计人员在其会计工作、学习中,不断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技能学习,提高自身的IT能力 以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和完成会计本职工作,会计信息化的原则与假设,会计信息化发展阶段论与共生观 会计信息技术工具论和环境观(不仅是手段和工具) 信息化的IT生产力“悖论”和IT风险治理观(效益与风险共存) 信息化的不对称论和博弈对策观

13、信息化的重组论和资源再分配观,会计信息化的外延,会计信息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观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学与其它管理学科的融通趋势观 会计信息化与其他信息化过程之间的联系,(二)会计信息化方法学体系组成部分,哲学:马列主义 亚哲学(系统科学): 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一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规范与实证 具体方法:会计学研究方法、信息科学研究方法,(三)会计信息化应用体的研究课题,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研究和建立会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目标所对应的应用体系 * 以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为主要目标的会计部门独立应用 * 以强化全程会计

14、监控职能为主要目标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 * 以强化财务决策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价值链应用 针对不同会计领域研究和建立相应的应用系统 应用效益的价值观:在统一的IT环境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通、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融通、会计学与其它管理学的融通趋势 融通:不是融合,融通主要的内含是信息共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关系,(四)会计信息化实施体系组成部分,实施体系的基础工作和环境建设 实施体系的技术模型 实施体系的管理模型 实施体系的评价模型,会计信息化实施体系的基础工作和环境建设,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协同 会计信息化目标与企业发展和管理目标的协同 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规范 会计信息化的标准化设计

15、 会计信息化的业务流程和岗位优化调整 会计信息化的平台建设,会计信息化实施体系的技术模型,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软件的设计模式 从概念建模(会计人员为主体)到逻辑建模 从逻辑建模到物理建模 逻辑建模有:功能建模、信息建模、对象建模、动态建模、知识感知建模等 面向输出视角建模、面向事件驱动建模、面向工作流建模等 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模型(ISCA模型),会计信息化实施体系的管理模型,会计信息化的成本控制工程 会计信息化的项目管理工程 会计信息化质量控制工程 会计信息化的IT治理和风险控制工程 会计信息化的监理工程,会计信息化实施体系的评价模型,关键成功因素控制 建立会计信息化实施成功关键因素分析模

16、型 实施绩效管理 实施过程控制模型、实施绩效评价模型 实施能力评价 实施能力评价模型 实施过程工程化研究,(五)会计信息化行业管理体系,会计信息化的行业管理制度、法规、标准化等建设 会计信息化的人才工程 会计信息化产业工程(软件产业、信息系统审计产业、软件工程监理产业等) 会计信息化的能力成熟度模型(会计软件评审的发展) 会计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工程,第二热点内控的实施与会计信息化,内控的重要性 内控已有的模型 内控规范与条例实施对信息化提出的新需求 IT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改造策略 REACA扩展模型研究,内控实施的重要性,安然事件、金融风暴的启示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务的诚信问题 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实施的重要性 对会计工作者(政府官方、实务、教师、学者)的反思和挑战,内控已有的模型,COSO模型 COBIT模型 2002年美国颁布的萨班斯法案 2008年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