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607639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2017届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种兰养鳞之外,巴尔特喜在洗砚池边沃以饭汁,引出绿褥(r)似的青苔,又在墙下洒些鱼腥水,藤萝蔓(mn)生,并且时常抽出一管钢笔,锋棱崭然,摒除杂念写下些偶得,事后再叫助手誊清。

2、B. 此地山清水秀,芊芊凝绿,小林便开始逞其想象,仿似置身于暌(ku)隔多年的江南了,入港后又见半篙(ho)之水,两岸草坪,还有无事垂钓竿者,忍不住推了推睡眼惺忪的琴子,欲诉衷曲。C. 近来知堂散文备受推崇,却鲜有人注意到,舌与笔两厢背驰,欧化口语明显脱节,实是知堂一生未能祛除的顽症,其温雅纡(y)徐的絮语,多流于无精打采的絮叨(dao),没有鲁迅式的奇崛瑰玮。D. 眼睛都起翳(y)了,耳膜都烦了,舌苔(ti)都木了,唇齿都凉了,心都倦了。这个世界,当防犯做得太过,当私心藏得太深,当阴气养得太沉,再伟大的真诚与坦荡,再热烈的正直与崇高,也只好凉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甲史铁生说了这

3、么多,一言以蔽之,即:“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不过,这话很容易被读浅了。人们常以为园中万物虽然身处逆境,却依然顽强不屈,对于痛失双腿的史铁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恰切而又强劲的激励。殊不知这样一来,史铁生好不容易从“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中领受的生存启悟就被一笔勾销了,不甘屈从的人与云谲波诡的命运则架起了一副不可调和的对峙阵势。乙这甚至可算是一种严重的误读了,它武断地将“这一个”史铁生泯然于“身残志坚者”的行列。其实,除非读上一两句,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与命运之间的和解气氛。丙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阴凉”,现出了一个静谧、适意的所在;“我把轮椅开进去”,自然而又自如,仿佛“我”

4、的身体不曾发生任何变故,以致于常人“迈着轻快的步伐”之类的表述反显得做作。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一笔勾销 B云谲波诡 C泯然 D除非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 B乙 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 鉴于科学的双刃剑性质,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信息落在生物恐怖主义者或其他人类公敌手里怎么办?B相应地,余光中从雨季的台北咂摸出的“黑白片”的味道,与其说是心理的,毋宁说是视觉的,它关涉着一段久远的人事经历与浓郁的乡情牵念。C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开的,早晚随品种

5、而不同,比如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则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色或绿白或淡黄。D我突然看见我们家的房顶,觉得那么远,那么陌生。那截烟囱,横堆在上面的那些木头,模模糊糊的,像是梦里的一个场景。5在横线上补写出下列声明的两个要点,使之用意明确、内容完整。(不超过70字)(4分)声明近日,有不明身份人员盗用本报名义在各地承揽广告业务,造成恶劣影响,严重侵害了本报声誉。本报现郑重声明如下: ; 。敬请广大读者、订户及广告客户提高警惕,谨防上当。本报保留对盗用本报名义实施欺骗活动的机构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XX日报社 2017年2月15日6请用散文的笔法演绎“夕阳穿树补花红

6、”这个诗句的意境,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少于 100 个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一块石头,进入人玩味的世界,就成了审美对象,不是纯然之物了。中国人还将石作为艺术品,即利用石进行艺术创造,从而表达心灵。这时的石就不是简单的把玩对象,而是一件艺术品了。赏玩石需要人工加工的因素,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其中透露出的思想值得玩味。可以说,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强调自然天成,不露雕琢痕迹。如选石,清梁九图谈石说:“藏石先贵选石,其石无天然画意者我不中选,曰皱曰瘦曰透,昔人已有成言,乃有化工之妙。”一块没有经过人工雕琢

7、的石,是自然的,但不代表这样的自然之石就能入选,人们选择那些能突出自然天工之妙的石,即依照人的眼光所体现出的造化特征,或者说富有人的精神性因素,如对瘦漏透皱的偏好,显然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中国古代的玩石者,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造石”方法,不是人创造出石头,而是通过人的努力,再加以自然的伟力,创造出一种合乎人们审美习惯和生命追求的石来。南宋赵希鹄有“怪石辨”之说:“太湖石出平江,太湖工人取大材,或高一二丈,先雕刻,置急水中舂撞之,久久如天成,或用烟熏,或染之色,亦能黑。”这种方法一直流传至今。很多奇石就得自于这样的手段,“鬼斧神工”中也包括了人工,不过人工的痕迹不露,做得如天然创化,这是不可置疑

8、的原则。但这一原则在今天则有所背离,以致破坏了中国赏玩石的基本审美规律。以奇为尚,人工雕琢痕迹尽显,有的甚至是粗糙、拙劣的;石的深加工,使其更向工艺化方向发展,石原有的古拙苍莽的意味荡然无存。中国传统的玩石,还注意辅助设施的配置,将其置于最能体现石的特点的地方。梁九图说:“选石得宜,次讲位置,位置无法,无以美观。鬼斧神工俱成滞相,此事只堪为知者言耳。”所谓“位置”,就是石的布局。他认为,石的位置得当,还需要小景的配置:“石上种莳之法,竹与木俱宜,极小然后重峦叠嶂,始露大观,唯必择其小而枝柯苍劲者裁之,令见者有穷谷深山之想,一苔一草俱费匠心。”在这方面,古人还有“石无位置”的观点。小窗幽记说:“

9、山居有四法:树无行次,石无位置,屋无宏肆,心无机事。”石无位置,不是不讲究位置,而是要有自然天成之趣,不能流于机心,不能有人工的痕迹,人精心设定的位置,就像没有经过加工一样。即如东坡题其壶中九华石所云:“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零落散漫中,可见自然之妙;刻意安排处,反伤真趣。从选石、造石到位置的斟酌,都是对石的再创造,一块精心雕琢的玩赏石已经不是纯然的外物,而成了一种艺术品。这些艺术的再创造,都必须遵循“虽叨人力,全由天工”的准则,必须合自然之秩序。这是中国赏石文化最根本的思想。 (选自朱良志顽石的风流,有删改)7下列对“作为艺术品的石头”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作为

10、艺术品的石头渗入了人的因素,既非纯然之物,亦非简单的把玩对象。B作为艺术品的石头摆脱了石头的原始状态,成为人们表达心灵的艺术载体。C作为艺术品的石头本质上应是自然之石,也就是没有经过人工雕琢的石头。D作为艺术品的石头可以说是经过了人力的加工,但又不露人工痕迹的石头。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选石中对“瘦漏透皱”的偏好,表明石的美学特征是人们审美观照的结果。B赵希鹄的“怪石辨”说明在“造石”过程中,人力的作用略胜于自然之力。C梁九图认为,石的布局倘不得当,会灭没了天地之美,有愧于造物之精华。D作者认为中国赏石文化最根本的思想是人力与天工的协调作用、完美融合。9请简述石头的

11、艺术再创造中“人力”与“天工”的辩证关系。(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请听万物倾诉 翟永明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超高的噪声网中,各种机械的、人为的、由于摆脱不掉而习已为常的噪声,已成为我们的生存背景。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听不到来自自然的声音。在我们幼年时,叽叽喳喳飞过头顶的麻雀的鸣叫已被弹弓、沙弹和除四害的吼声驱赶了,而午休时躲在桉树上聒噪不已的蝉声,也已随着被砍倒的树木消散了。至于那童年时勾得我们无法入睡的深夜蛙鸣,也早已被搅拌机巨大的轰鸣声击碎了。剩给我们的还有什么呢?除了那巨浪一样淹没我们耳朵的喧哗和噪声,马达声、敲打声、吵闹声,夜深人静时,推开窗户,我们

12、仿佛住在一个巨大的工地上。当我们的灵魂欲俯身倾听时,我们能否听见那些有名和无名的事物,那些细物质的被淹没的声音?偶然,在电视的“发现”频道上看到,一个美国人肩挎录音设备,在几年时间里,走遍全世界,去收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密林中的鸟鸣、刮过荒野的风声、尼亚加拉大瀑布湍急的吼叫和野兽的奔跑。这位自然之声的收集者痛感属于这个世界的万物的声响正在日夜流失,不复再来。他用一只录音话筒,试图留住它们物质的声音,然后在某个需要的时刻,把它们释放出来,就像两手拢成一团,捧住一只鸽子,然后朝向天空,放飞了它,使它重又回到自然之中。几年以后,那个美国人甚至去了东方一座城市,在那里住了三天。他录下了大城市的喧嚣:汽车的轰鸣声、马达声、人的吵闹声、和尚诵经的声音。三天后,他离开了这座城市,长期浸淫于自然之音中的他,耳朵已爱憎分明。都市尖锐而嘈杂的响声穿透了他的耳膜,使他再次逃亡。一个夜晚,在一座深山,有一位朋友依山傍水,结庐在一块巨大的岩石边。我和几位朋友在他那巨大而不铺张的客厅里举杯同乐,兴致高昂。酒过数巡后,话题变得晶莹剔透,酒帮助了我们表达思想的愿望,也推倒了我们内心那易碎的、并不结实的墙。尘世和我们每天生活其中的噪音远离这里,剩下的只是几个朋友的低沉亲近的声音,如同清风倾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