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607609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i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何炜瑜,本课程主要讲述硅集成电路制造的工艺,介绍各项工艺的物理基础和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氧化、扩散、离子注入、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外延、光刻与刻蚀、金属化与多层互连,最后简要介绍集成电路的工艺集成。 本课程也是从事微电子相关领域(如太阳电池、激光器、LED和TFT及其它半导体器件等)的研究和工作的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程学习的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 了解并掌握常用的半导体工艺技术; 能够简要叙述集成电路每一个工艺过程; 了解基本的集成电路制备过程; 能够从事半导体工艺相关的工作。,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关旭东,硅集成电路

2、工艺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参考书: Michael Quirk , Julian Serda 著,韩郑生 等译,半导体制造技术(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中英文版) Stephen A. Campbell著,周润德 译,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中/英文版均有) 张兴/黄如/刘晓彦,微电子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教学方

3、式: 课堂讲授为主,每周2学时。 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80%,考勤+作业:20 %。,教学方式与成绩评定,集成电路发展的简要历史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基本工艺流程,前 言,1947年12月16日贝尔实验室 Willian Shockley、John Bardeen、Walter Brattain, 以Ge为半导体材料,发明了用于替代真空管的固态晶体管,成功使用一个电接触型的“可变电阻”-即今天被称为三极管“Transistor”的器件得到放大倍数为100的放大电路。,第一个晶体管,美国Bell实验室,1947年。,集成电路(IC)发展的简要历史,这是微电子技术发展中第一个里程碑

4、,第一个晶体管的发明者: Willian Shockley、John Bardeen、Walter Brattain 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50年代 晶体管技术不断发展,1952年,第一个单晶Ge晶体管。 1954年,第一个单晶硅晶体管,德州仪器公司,Gordon Teal。 1957年,加利福尼亚州的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 制造出第一个商用平面晶体管。 平面技术 。 1958年,德州仪器(TI)公司,制造出第一个集成电路(IC)器件,半导体产业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第一个集成电路(IC)器件 1958年7月24日,德州仪器(Texas

5、Instruments)的雇员Jack Kilby,在笔记本中写道:如果电路元件,比如电阻、电容可以使用同种材料制造,则有可能将整个电路加工在单个片子上“single chip”。 当时的真空条件很差的情况下,Kilby于1958年9月12日制造了具有5个集成元件的简单振荡电路,1959年Kilby提交了专利申请 US3,138,743:Miniaturized electronic circuits并获得授权。 2000年Kilby和其他两位物理学家一起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61年,第一个Si集成电路(IC)产品, 由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 的Jack Kilby

6、制备完成。,1960年代 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1、在技术上,新材料和工艺技术不断出现,集成电路工艺快速进步。 1960年,H H Loor和E Castellani发明了光刻工艺。 1962年:美国RCA公司研制出MOS场效应晶体管。 1963年,C.T.Sah和 F.M.Wanlass,首次提出CMOS技术,今天95%以上的集成电路都是基于CMOS工艺。 1966年,美国RCA公司研制出CMOS集成电路,并研制出第一块门阵列(50门) 1966年,多晶硅栅技术出现 。 1968年,离子注入技术被应用于半导体器件制造中。,2、半导体制造商激增 。 1961年,Signetics公司。 196

7、7年: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成立,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 1968年,Robert Noyce、Gordon Moor、Andrew Grove成立了Intel公司。 1969年,Jerry Sanders和其他FairChild Semiconductor 科学家成立了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3、半导体产业出现分工 。 出现了专门从事供应的行业,这些行业提供半导体产业必需的化学材料和设备。,1970年代,1、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迅速发展 1971年,Intel采用nMOS技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Intel 4

8、004,这也是一个里程碑的发明。在20世纪的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初,nMOS技术成为集成电路的主流技术。 1974年,RCA公司推出第一个CMOS微处理器1802; 1976年,16kb DRAM和4kb SRAM问世; 1978年,64kb动态随机存储器诞生,不足0.5平方厘米的硅片上集成了14万个晶体管,标志着非常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时代的来临; 1979年,Intel推出5MHz 8088微处理器,之后,IBM基于8088推出全球第一台PC;,2、70年代生产设备实现了半自动操作 3、出现了标准化组织 1970年,SEMI (Semiconduct or Equipment an

9、d Meterials International)国际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协会成立。 1977年,SIA(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 半导体协会成立。 4、建厂费用激增,1980年代,1、工艺技术进步,低功耗的CMOS技术成为主流。,1981年:256kb DRAM和64kb CMOS SRAM问世。 1984年:日本宣布推出1Mb DRAM和256kb SRAM。 1985年:80386微处理器问世,20MHz。 1987年,IBM研制成功0.1m MOSFET, 标志着当代超深亚微米MOS技术基本成熟。同年,Intel在386CPU中引入1.2m

10、 CMOS技术至此CMOS技术占据了集成电路中的统治地位。 1988年:16M DRAM问世,1平方厘米大小的硅片上集成有3500万个晶体管,标志着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阶段。 1989年,486微处理器推出,25MHz,1m工艺,后来50MHz芯片采用0.8m工艺。,2、生产设备自动化 包括全部的重要硅片加工步骤,大幅度减少工艺中的操作者,这使得硅片制造厂的启动成本快速增加,到80年代后期,上涨到接近10亿美元。,1990年代,1、芯片的最小特征尺寸(Critical Design, CD)进一步缩小到1m以下,进入ULSI时代。,1993年:66MHz奔腾处理器推出,采用0.6工

11、艺。 1995年: Pentium Pro, 133MHz,采用0.6-0.35工艺。 1997年:300MHz奔腾问世,采用0.25工艺。 1999年:奔腾问世,450MHz,采用0.25工艺,后采用0.18m工艺。 2000年: 1Gb RAM投放市场。 2000年:奔腾4问世,1.5GHz,采用0.18工艺。,2、金属化与多层互连技术的发展(Cu互连),使得芯片的集成度、速度进一步提高,同时降低了功耗,减少工艺步骤。 3、集成电路设计全部采用计算机CAD。,2000年代,最小特征尺寸( Critical Design )越来越小 2001年:intel宣布2001年下半年采用0.13工艺

12、。 2003年:奔腾4 E系列推出,采用90nm工艺。 2005年:intel 酷睿2系列上市,采用65nm工艺。 2007年:采用45nm 基于High-K工艺的intel酷睿2 E7/E8/E9上市。 2009年:intel酷睿i系列全新推出,创纪录采用了领先的32纳米工艺,并且下一代22纳米工艺正在研发。,IC 规模分类,1、 提高芯片性能 缩小最小特征尺寸 (Critical Design)。 特征尺寸:芯片上的物理尺寸,如线宽、间距、接触孔等 。,2000年,Solid State Technology的技术总结与展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2) 提高集成度,到了1980年代,这

13、一定律的速率放缓到18个月。,摩尔定律: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发展,每过12个月集成电路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一倍,而价格保持不变。 Intel的创建者之一Gorden Moore于1964年发现这一定律。,摩尔定律,3) 降低功耗,半导体工业的发展路线图,特征尺寸和硅片尺寸,特征尺寸越来越小,同时硅片尺寸越来越大,因而集成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大 。,集成电路几何学上的限制,密集排列的每一个硅原子由原子核和外层电子构成。 原子具有一定的尺寸,这决定了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不可能无限小下去。,集成电路器件的限制, 原子尺寸为:数 ; 需要一定数量的原子才能形成器件; 这使得集成电路的最小特征尺寸限制在100 即

14、0.01 微米左右; 这一最小特征尺寸大约包含30个硅原子。,目前已知的特征尺寸最小的晶体管,由日本NEC公司于1997年制备完成(14nm),2 提高芯片的可靠性,随着生产过程超净化的实现,化学试剂纯度的可控制,以及各种检测和测试技术的提高,使芯片的可靠性越来越高。,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对超净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3 降低价格,1946到1996年,半导体微芯片的价格下降了一亿倍。,集成电路的基本工艺流程,第一章 硅的晶体结构 1.1 硅晶体结构的特点,单晶结构-晶体由单一的晶格连续组成,多晶结构-晶体由相同结构的很多小晶粒无规则地堆积而成,非晶结构-固体原子无规则地堆积而成,晶格: 配

15、置有原子、分子、离子或其集团的空间点阵,可以看成是由质点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则周期重复性排列所构成,这种周期性结构为晶格。 晶胞: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晶体对称性质的最小单元 。 晶格常数 :晶胞的边长 300K时,a5.4305(Si),5.6463(Ge),1 晶胞,简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金刚石、硅、锗的晶格为金刚石结构,属于面心立方。,2 硅晶体原子密度,金刚石结构的立方晶胞 两套面心立方格子组成的复式格子,晶胞体积为:a3 一个原子占据的空间为:a3/8 原子密度单位体积含有的原子个数为:8/a351022/cm3硅4.421022/cm3锗,3 共价四面体,硅为元素周期表中四族元素,每

16、个原子有4个价电子,形成晶体时,可以形成4个共价键。一个原子在四面体的中心,另外4个同它共价的原子在4面体的顶角上,成为共价四面体。 硅形成的共价四面体的键称为四面体键,键之间的夹角为10928。 最小原子间距,即正四面体中心到顶角原子的距离,是体对角线长的1/4,为 。,4 晶体内部的空隙,空间利用率: 原子体积 晶胞中原子占据的体积 空间利用率,原子填充晶胞空间的百分比,则空间利用率为:34,1.2 晶向与晶面,晶向:一族晶列所指的共同方向,称为晶向。 晶面: 晶格中同一平面上的格点构成一个晶面。,: : :,线密度最大,原子线密度,100 110 111,原子面密度,2,1.3 硅晶体中的缺陷,点缺陷,间隙杂质 肖特基缺陷 弗仑克尔缺陷,线缺陷-位错,位错与滑移矢量平行, 为螺位错。,位错与滑移矢量垂直, 为刃位错。,1.4 硅中的杂质,替位式杂质 间隙式杂质 对于、族杂质,只有当其成为替位式杂质时,才能起到施主或受主的作用。 对于重金属杂质,以离子形式存在于间隙中 氧原子以SiOSi键合态存在间隙中,形成所谓的“成键间隙”状态。 碳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