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选择题特点及应对教学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606281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选择题特点及应对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全国卷选择题特点及应对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全国卷选择题特点及应对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全国卷选择题特点及应对教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全国卷选择题特点及应对教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卷选择题特点及应对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选择题特点及应对教学教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卷选择题特点及应对,四川省什邡中学 刘鑫,对比全国卷与地方卷的几道选择题 (2015年全国卷25 )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015浙江文综15)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2015北京文综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2、()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2014四川卷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 (2014四川卷9)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学科网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A自然法B万民法 C公民法D十二铜表法,(2015年全国卷29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

3、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2015年全国卷30 )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对比全国卷与四川卷对罗马法的考察: (2014四川卷9)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

4、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2014年全国卷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

5、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可以看到四川卷涉及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习惯法、成文法多个知识点的考察,但均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 全国卷就考察某一法律、某一判决、某一做法,但是极具思维力度。,对比四川卷和全国卷对古代政治制度的考察 (2015年四川卷2)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

6、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2014年全国卷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可以看出四川卷一道题涉及了汉代与唐代、三公九卿与三省六部、三省内部尚书令与中书令等多个知识点考察。全国卷仅明初加强皇权一点的考察,全国卷选择题的特点 2.轻覆盖广度而重考察深度 全国卷一道选择题往往就某一知识点展开,但围绕此知识点的力度、深度较大。需要学生全面掌握此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深挖

7、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比以下试题 (2014年全国卷30)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2015年全国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

8、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014年四川卷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要其归引之于节俭,此亦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收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全国卷选择题的特点 3.思维步骤较为复杂 四川卷许多选择题只需要一重思维即可得出答案,而全国卷需要多重思考。 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对材料进行分层、善于通过关键词指引自己的思维方向并构建自己的思维步骤。,应对思路: 1.善于概括和抽象,能够从具体到一般。 (2015年全国卷 24 )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

9、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概括该题核心:一个农夫创造的财富增加。 为何要强调“一个”、“九口人”、“五口人”? 这个事例说明的一般规律即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现象成为普遍。,2.善于联系生活常识 (2015年全国卷 28 )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

10、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根据生活常识判断,用于包装的都应该是廉价的、不值钱的物品,而用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说明其已经没有太多价值,原因自然是滞销所导致的,3.从已有知识进行逻辑推导 (2015年全国卷 35 ) 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根据所学知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协调机构 世界银行是发展机构,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发展问题。

11、因此该题的贷款对象应该是新兴国家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应该是A,训练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有一种是从答案出发,从语文角度分析答案的层次、答案的核心,从而比较四个答案哪一个更加符合题意。 以上海卷的最佳选择题为例 剖析解题具体思路,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第一、概括与抽象 孔子强调 天自有四

12、季运行之规律 老子强调 人、地、天、道都要遵循自然 韩非子强调 自然有其规律,规律是自始至终存在的 蕴含了两层含义 首先是自然是有规律的 其次是人应该怎么看待自然规律 第二、比较答案语言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与C的区别在于: B仅仅强调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C还强调了人应该如何对待自然及其规律,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可以直接从答案组织进

13、行反向思维,从答案出发去分析题干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从漫画可以看出,作者的主要批判对象是洛克菲勒而非芝加哥大学,故首先排除C,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从漫画来看,作者是要从洛克菲勒、芝加哥大学两个主体来共同表达自己的意图,而A只涉及洛克菲勒,故不符合漫画内涵,将其排除,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

14、额利润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B与D 的区别在于侧重点的差异 B是在强调资助资金的来源 D是在强调用助学美化垄断行径 根据漫画内容,D更加符合作者的主题,对于这些最佳选择题,要特别注意分析答案的组织,分析该答案有一层含义?两层含义?还是三层含义?这几层含义是什么关系?并列?递进?因果? 接下来再判断哪个答案的组织最接近题干材料的本意,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

15、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史料很重要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要使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历史学涵盖面要广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史学的客观很重要,ABC有个共同点: 都是在讲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即要重视史料(包括搜集、辨伪等等)、要使用各个学科的素材、要注意采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等 D则是在强调史学研究的结果(目的)问题 即研究结果一定要客观公正,如实反映事实原貌,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旨趣”是指最终目的 “材料”也好、“工具”也罢,最终都是为“建设得”(也就是目的)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