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风格与文化讲课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604156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风格与文化讲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文学风格与文化讲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文学风格与文化讲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文学风格与文化讲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文学风格与文化讲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风格与文化讲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风格与文化讲课资料(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 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 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 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内在根据创作个性 基本条件主体与对象、内容 与形式的统一 外部特征文体和语言组织 影响条件:文化,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 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 念、行为、风俗、习惯、 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 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 的一切活动 。,1.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2.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3.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4.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任何作家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 生活在一定的地域和风俗之中, 时代和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 作家的个性特征无不受时代、地域和 文化风俗的左右。我们思考文学的

2、风格, 是不可能忽略这些因素的。,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 时代的特色,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 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 表现。,TIP: 只属于这个时代不属于其他时代。,自从实行吃饭不要钱,农村风气大改变; 男的听到吃饭不要钱,浑身干劲冲破天; 女的听到吃饭不要钱,做活赶在男人前; 老的听到吃饭不要钱,不服年老也争先; 小的听到吃饭不要钱,勤工俭学成绩显; 做活想到吃饭不要钱,一分一秒都争先; 睡觉想到吃饭不要钱,越想心里越是甜; 为什么心里越想越是甜?共产主义快实现! 人人干劲足,个个齐向前, 明年定有更多的不要钱。 1958红旗歌谣,一定时代的文学风格的形成也和当时文化

3、思想的发展状况有密切联系。如屈原和贾谊, 两个人的性情、才气、遭遇都有相似之处, 然而屈文恣纵,贾文沉郁,风格差别很大, 这原因也与时代有关系:屈原生活在百家争 鸣的战国时代,贾谊创作于儒家始尊正位的 汉文帝时代。可见作家的艺术风格不可避免 地接受时代生活的影响,正如鲁迅所说: “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 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时代不同,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和思想愿 望也相应不同,反映到文学作品中便会呈 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如“建安文学”,显 现着慷慨悲凉、浑厚刚健的时代风格的特 色。究其形成原因,从客观条件上说,作 家们面对的是战乱频生、社会动荡、人心 哀怨的社会现实;从主观条

4、件来说,作家 们都哀恤黎元,感慨人生,又都有建功立 业的伟志。主客观条件的融合就造成了 “建安风骨”。 时代塑造作家,作家也影响时代。,时代风格的变异,还同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建安风格便是继承了汉代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并加 以新的铸造而产生的。 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 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两汉的散文, 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 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 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 华而不实,不适于用,特点: 1、文学风格既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又

5、是时代精神的 发酵剂和催化剂。 2、时代风格的形成,受时代情境和语境的影响,也离 不开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 3、风格的时代差异可能体现在同一作家身上。 解读作品应进行时代还原,勿轻易否定。,时代差异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时代风格只是相对的。同一时代的文学 风格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同时代的作家 作品的风格依然有着千差万别。所谓时 代风格并非对当时文学创作

6、的全部特点 无所不包,只是对某种有代表倾向的主 要特征的概括罢了。,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文学上的民族风格,是某一民族的民族精 神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它是和该民族独 特的社会生活内容、风俗习惯、文化传统、 审美心理相联系的,是该民族独特的审美 要求、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习惯在 作家作品中的反映 。,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 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 史发展的水平。,民族风格是该民族的历代作家在长期的生 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民 族风格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民族文学的成熟, 是不同民族的文学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 。,法国学者

7、伏尔泰说:“从写作的风格来认出一个 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或一个西班牙人,就 像从他面孔的轮廓、他的发音和他的行动举止 来认出他的国籍一样容易。”,民族风格,意大利语的柔和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 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在我看来,词 藻的华丽、隐喻的运用、风格的庄严,通 常标志着西班牙作家的特点。对于英国人 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 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法国人 则具有明彻、严密和优雅的风格。 伏尔泰:论史诗,在内容方面,民族风格首先表现在反映本民族 的生活题材和主题上,以汉民族为例,自汉唐以来,不断产生和激化 民族矛盾,汉民族反击侵略的战斗和爱国主义 便成为一个不断重复的

8、表现题材和一个反复出 现的主题。,描绘这些社会风俗画,是构成民族风格 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战争与和平中田庄上冬节的化装舞会, 红楼梦中的元宵摆夜宴等; 民族的生活气氛越浓郁,民族的艺术风格 也就越鲜明。,在形式方面,民族风格首先表现在民族 的语言特色上,茅盾说,语言是民族形式的“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汉民族语言特有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它在结构上的对称 和谐、均衡,特别是诗歌语言的简约和精练,成为民族 风格的显著特征。,在构成民族风格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民族、 的文化心理特征,也就是民族情感、民族意识、 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正如果戈理所说:“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 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于

9、具有民族的精神。 诗人甚至在描写异邦的世界时,也可能有 民族性,只要他是以自己民族气质的眼睛, 以全民族的眼睛去观察它,只要他的感觉 和他所说的话使他的同胞们觉得,仿佛正 是他们自己这么感觉和这么说似的。” 如郭沫若孔雀胆中的云南兄弟民族妇 女的性格,也是按照 汉族妇女的道德规范 塑造出来的,读来同样使人感到亲切。,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 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 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 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代表作罗亭贵族之家 前夜父与子,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地域风格是某一地区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色。 它是某

10、一地区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心理所 形成的独特风貌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除了与自然环境密切有关外,当然与在此自然环境中发 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 同样密切相关。说明地域风格及其成因,必须把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综合起来考虑。,地域风格,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说杳冥而深远。 及庄、列之徒承之,其旨远,其义隐,其为文也,纵 而后反,寓实于虚,肆以荒唐谲怪之词,渊乎其有思, 茫乎其不可测矣。屈乎之文,音涉哀思,矢耿介,慕 灵修,芳草美人,托词喻物,志行芳洁,符于二南 之比兴。而叙事记游,遗尘超物,荒唐谲怪,复与庄、 列相同。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

11、地域性最明显的体现在南北两分上,法国的史达尔夫人(1766-1817) 最早从理论上区分南北文学,李延寿北史文苑传: 南方文风文雅,贵清绮重形式,文辞华美, 以诗擅胜,宜于咏歌;北风文风质朴,贵刚直 重内容,气质高昂,以文见长,便于实用。,敕勒歌 / 西洲曲;京派 VS 海派; 京剧/昆曲, 地域性往往是作家初步确立文学风格的便捷途径 (韩少功/王安忆/池莉/贾平凹/苏童),南方多文人雅士和绅贾,北方多豪侠壮夫将相君王。 南北文学的不同发端,在中国就是北诗南骚的传统, 一为现实主义,一为浪漫主义。 南方 :清绮,北方:贞刚气质。 诗歌的两个源头产生于春秋时期的诗经 和战国时期的楚辞,它们的分野

12、就不仅是南 音和北音,而且成为南北文学的代表,两种不同 的诗体形式的典范后世常用“风”“骚”对举来区别它 们的不同特征。 诗经以北方文学为主 ,楚辞以南方文学 为主,是在楚文化基础上生长出的文学之花 。,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 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 风吹乌臼(一说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

13、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

14、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重点),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 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 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流派并出造成了多种多样的流派风格,形成了风格 竞争的格局,这无论是对文学的繁荣,还是对大众 的审美选择,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唐代诗歌流派纷呈,初唐:宫体诗派 盛唐:王孟诗派(以

15、孟浩然、王维、常建为代表的 山水田园诗派) 高芩诗派(以高适、芩参、王昌龄、王之涣为 代表的边塞诗派)中唐:新乐府诗派(以白居易、张籍、王建为代表的 面向现实、倾向讽喻的新乐府诗派)晚唐:出现了华艳纤巧、写实主义的流派风格,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风格流派,创造社诗派(代表人:郭沫若)湖畔诗派(代表人:汪静之、应修人)新月诗派(代表人:徐志摩)象征诗派(代表人:李金发、穆木天)无产者诗派(代表人:蒲风、杨骚)现代派(代表人:戴望舒、卞之琳)七月诗派(代表人:胡风)校园诗派(代表人:冯至)中国新诗派(代表人:穆旦),流派风格,豪放派的苏轼 婉约派的柳永,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苏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总结:,在分析作品时,要善于从内、外两个层面、 多角度地去分析。 在结合作家生平之外还应宕开思路,从时代、 民族、地域、流派等社会文化角度去看,得出 的结论也不再拘泥于文本本身。 使分析更富社会历史感。,思考问题 1.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和民族流派? 2.如何理解文学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第四组 主 讲:黄达科 PPT制作:黄嘉欢 杨雪洪 莫景琪 刘婉婷 陆俊晟 资料搜集:叶珊珊 黄莺 卢 芳 汪德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