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知识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603983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常识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文化常识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文化常识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文化常识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文化常识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常识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常识知识讲解(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一、人的称谓,【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

2、为杨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3、。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敬称】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敬称】(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令阃(kn) (对方妻子)、令兄、令郎、令爱。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

5、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敬称】(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特殊称谓

6、】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 ,“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

7、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 (ti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少女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

8、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o)耋(di)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官吏任免,(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 “于是辞相印不拜”。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6)黜。“黜”与“罢

9、、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官吏任免,表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一、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辟、举、荐、 拜、选、除、授、 赏、封、起,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举、荐: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拜:授予官职。如

10、:拜臣郎中 又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 “延 、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除臣洗马 又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授:授给、给予官职。“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 凯,特赏侍郎。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有封侯之赏。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升、擢、简、拔、迁、察、授、陟,二、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 简、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出师表:“是以 先帝简拔

11、以遗陛下。”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 大夫。贾谊传 察:考察和推举。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授:授予官职。新唐书朱敬则传:“故授洹水尉。”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表提升官职的词语,三、表罢免官职的词语,黜、废、罢、 免 、夺,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黜、废:罢官、贬退。如封建论:“有罪得以 黜,有能得以赏。”又如管子明法 解:“不胜其任者废免。” 黜:废掉官 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罢、免:免去官职。如祭十二郎文:“吾又罢 去,汝又不果来。”又如海瑞传: “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 赵

12、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四、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贬 、谪、放、 出、左迁,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贬:降职。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放、出:京官外调。如谭嗣同:“既放宁夏知 府,旋升宁夏道。”又如琵琶行: “予出官二年。” 放: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左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五、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转、徙、调、 补、改、出,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 “迁东郡太守。” 调:调

13、动官职。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婿竟不调。”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张衡传:“顺帝初,再转, 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又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 长。 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 如: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六、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兼、领、行、署、 权、判、摄、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领:兼任。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 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 如:太祖行奋武将

14、军。 三国志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 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摄:代理官职。左传:“羊舌鲋摄司马。” 知: 主持 左传:“子产其将知政。”,【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科

15、举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科举制度,【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

16、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