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备考教材课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601975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学备考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教学备考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教学备考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教学备考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教学备考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备考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教学备考教材课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教学备考,文昌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 邢益育 2012、11,教师教学备考,一、教师:理想与功利 二、教学:教与学 三、备考:课标、策略、说明,谢谢聆听,联系: 手机:13138965366 邮箱: 博客:海南教育博客85826,理想,功利,教 师,服务,三要素:目标、内容、教法,教与学,目标,目标,教法,教的三要素解读,成功的教学,一定是目标决定内容、内容选择方法的教学。 教学内容是否适量,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决定了教学目标能否达成。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的落实服务的。要使内容落实,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就必须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 要坚持“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让我们的教学扎实一些,有效一些,学生

2、快乐一些。,服务,三要素:目标、过程、学法,教与学,目标,过程,学法,学的三要素解读,要让学生明白每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这是学生有效、高效学习的关键。 关注学生学的过程,要比关注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没有了学生的学,那教师的教就将失去意义。教要为学服务。 学法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效高效。高明的教师就是善于传授方法的教师。聪明的学生就是掌握许多方法的学生。 掌握了一定的学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更充实、更有效、更快乐。,三要素:课标、策略、说明,备 考,训练要紧扣说明,备考要研究策略,教学要依据课标,教学要依据课标,我们的课标是理性的,因此教学要依据课标,教师就得有自己的理解与体悟,

3、并体现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 写作教学:能力训练要求不能高于课标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学习内容和能力训练要以第三、四学段为主。 文言诗文教学:文言文不要教得过细过碎,要掌握教材内容,训练基本能力。要分期分批抽查古诗文背诵默写情况,让学生乐于读背,增强语感,丰富语文素养。 现代文教学:要“美文美教”,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文美、感悟文理,并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基础知识教学:包括语文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在篇章教学中,要努力体现“文字、文学、文化”的“三文”教学理念,拓宽语文知识面,丰富文学文化常识积累,切实提升语文能力。,备考要研究策略,一、写作备考:定目标,给时间,面对面 初中以

4、记叙能力训练为主;每周要有作文训练安排;每学期至少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辅导一次。 二、探究备考:组织活动,提升能力 依据课标要求,每月开展一次语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综合性研究学习能力。 三、现代文备考:一课一得,读写结合 复习课要突出目标,落实能力训练,不要贪多求全;以读促写,以写助读。 四、古诗文备考:选择读背,抓住基本 诗文背诵要有选择(名人名篇名句,没有难写字) 文言考测要抓方法教学,能力提升要抓翻译 五、测评训练:前期查缺补漏,后期抓得分点 前期测练,要查缺补漏,尽可能训练考点不漏; 后期测练,要抓增分点,尽可能做到得分不失。,测练要紧扣说明,1、练什么考点、能力 九年级备考训练,要

5、完成考试说明列出的每一个考点的训练,尽量不遗漏。如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训练等。 2、怎么练小测、大考 考点训练要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分点训练,是小测。 阶段性综合测试是大考,每次考点覆盖要全,训练有所侧重。 3、训练与消化 不论内容多少,不论大考小测,都要紧紧围绕考试说明,让学生在一次次测练中掌握知识点,提升语文能力。,项脊轩志教学实录片段 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呢?我给大家三个数字,“一、二、三”,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给这三个数字各加上几个字,就是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生: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位亲人。 师:哪两种情感?哪三位亲人?

6、生:两种情感,一喜一悲;三位亲人,先妣、先大母、妻子。 师:“妣”是谁?“大母”又指谁? 生:“妣”是指已故的母亲。 师:那已故的父亲叫什么? 生:考。有个成语叫做“如丧考妣”。“大母”就是祖母。 师:为什么在“妣”和“大母”的前面加上“先”字? 生:对死者的尊称。 师:写作本文时,归有光的妻子去世了没有? 生:去世了。 师:那能否在妻前面加上“先”字,称之为“先妻”? 生:不行。“先”是对死去的长辈的尊称,妻子是平辈,应称“亡妻”。 师:嗯,是应叫亡妻。三位亲人是先妣、先大母、亡妻。 点评:文字与文化相结合 这个片段,教师就教三个词“妣”“大母”“先”。顺便带出了一个“考”的新义。教师巧妙地

7、设问“先妻”是否正确,加深了学生对“先”认识。在文字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和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片段二 师:你最喜欢第一段中的哪几句话? 生:我很喜欢“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几句,写得很美。 师:我也很喜欢这几句话。(师背)动静结合,特别清雅。我们把它背起来。 师:“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 生(翻词典):指自然界发出的一切声响都能听到。 师:这里是写环境幽静还是喧嚣呢? 生:当然是写环境幽静。 师:哪能否换成“万籁俱寂”? 生:“万籁有声”是指静得连最细微的声音也能听到。这是以声衬静的

8、写法,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效果一样。这种静是有生命力,有灵气的,而不是一片“死寂”。 师:好,好。“万籁有声”是幽静而有灵气,“万籁俱寂”是一片“死寂”。真是“此时有声胜无声”。 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们能否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作者潜心读书时的心情? 生:闲适。 生:轻松自在。 生:怡然自乐。 生:一个字,喜。 师:在这样的一间书房里潜心读书,是可喜的,但是一个人独坐书房,想起阴阳两隔的亲人又是何其悲痛啊。在三位亲人当中,母亲是最早离我而去的。请你把写先妣也就是写母亲的片段读一下。 评点:文字与文学的结合 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万籁有声”与“万籁俱寂” “万籁俱寂”的含义,加深学

9、生对文学情境的感悟;用几个词来概括心情的训练,更是文字与文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情境中感悟语言的美、情感的美。,(一)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现状: 下到学校多次听课调研,基本上看不到老师们在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七年级、八年级不组织活动,九年级为了备考,老师会在课堂上讲一些有关综合性学习的考题,然后象征性地要求学生课外参与一些活动。总之,综合性学习似乎并不属语文教学的内容。教材单元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基本上形同虚设。 困惑: 为什么老师会认为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会耽误自己的教学?难道语文综合性学习就不是语文学科的一个教学内容? 思考: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

10、新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意义深远。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二)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 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 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解读:在综合性学习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学习的 重要目标;新技术和多种媒体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方式。,第三学段(5、6年级)

11、综合性学习目标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 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 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 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 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 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 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 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关资料,讨论分 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 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 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新旧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