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

上传人:zhuli****0000 文档编号:13760047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2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2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2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2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考纲解读1.了解 Na2CO3和 NaHCO3的性质。2.能正确鉴别 Na2CO3和 NaHCO3,并能用实验的方法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3.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A 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4.了解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5.了解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计算。6.记住 Na、K 等重要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考点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比较名称 碳酸钠(Na 2CO3) 碳酸氢钠(NaHCO 3)俗名色态来源:Z#xx#k.Com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ZXXK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_易溶于水

2、(但比 Na2CO3溶解度_),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稳定性 _,但结晶碳酸钠(Na2CO310H2O)易_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方程式:_与 H 反应与碱反应Ca(OH) 2与 OH 不反应,但 Ca2 CO=CaCO323_ (碱过量) _ (碱不足)CaCl2 不反应_化学性质与盐反应硫酸铝3HCO Al 3 = 3Al(OH)33CO 2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相互转化1将 CO2气体通入到饱和 Na2CO3溶液中有何现象?原因是什么?2Na 2CO3固体粉末中混有少量 NaHCO3,用什么方法除杂?Na 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 NaHCO3,用什么方法除杂?Na

3、HCO 3溶液中混有少量 Na2CO3,用什么方法除杂?3如何鉴别 Na2CO3和 NaHCO3?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1)只根据图、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填装置序号)。(2)图、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与实验相比,实验的优点是_(填选项序号)。A比复杂B比安全C比操作简便D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不行(3)若用实验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 B 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填化学式)。4下列几种试剂能把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CO3、NaHCO 3鉴别开的是_。

4、(1)CaCl2溶液(2)澄清石灰水(3)稀盐酸(4)pH 试纸5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NaHCO3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_(2)少量 NaHCO3溶液与 Ba(OH)2溶液反应_(3)过量 NaHCO3溶液与 Ba(OH)2溶液反应_考点二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的一般性与特殊性(1)一般性相似性 递变性 (由 LiCs)原子结构 最外层均为 1 个电子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核电荷数逐渐_原子半径逐渐_元素性质 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性,最高正价均为1 价 金属性逐渐_物理性质(除 Cs 外)都呈银白色,密度较小,熔点_密度逐渐增大(钾反常),熔点逐渐_单质性质化学性质 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还原性

5、逐渐_;与 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2)特殊性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 H 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碱金属所形成的盐均溶于水 ,并且酸式盐比正盐的溶解度大(但 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碱金属性质相似均为银白色金属B随原子序数的增 大碱金属的密度依次增大C钠可保存在煤油中而锂不能D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其正盐的溶解度7有关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核电荷数

6、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B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氯气、氧气、氮气等发生反应C碳酸铯加热时不能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铯D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 Cs2SO4,它不易溶于水2焰色反应(1)焰色反应的概念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属于_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2)焰色反应的操作铂丝 无色 待测物 观察火焰颜色 铂丝 无色 酒 精 灯 灼 烧 蘸 取 酒 精 灯 灼 烧 用 盐 酸 洗 涤 酒 精 灯 灼 烧(3)常见元素的焰色钠元素_色;钾元素_色(透过_观察);铜元素_色。特别提醒(1)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2)用焰色反应检验钾元素时,需

7、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原因:含有钾元素的物质常混有钠元素,故用焰色反应检验钾元素时,一定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否则,钠元素的黄色焰色会干扰钾元素紫色焰色的观察。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 Na2CO3、NaHCO3与盐酸的反应1盐酸逐滴加入 Na2CO3溶液(1)现象: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无色气体放出。(2)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 H =HCO ,无色气体放出时反应23 3的离子方程式:HCO H =CO2H 2O。 32Na 2CO3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1)现象:有无色气体放出。(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 2H =CO2H 2O。233碳酸钠、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像的

8、归纳总结(1)向 Na2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 1 所示;(2)向 NaH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 2 所示;(3)向 NaOH、Na 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 3 所示(设 NaOH、Na 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x y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4)向 Na2CO3、NaHCO 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 4 所示(设 Na2CO3、Na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 m n11,其他比例时

9、的图像略)。【例 1】下列溶液反应后,溶液内含有 0.5 mol NaHCO3和 0.5 mol Na2CO3(不考虑 HCO和 CO 的水解)的是 () 3 23A0.5 L 1 molL 1 NaHCO30.5 L 0.5 molL 1 NaOHB0.5 L 0.75 molL 1 Na2CO30.5 L 0.5 molL 1 HClC0.5 L 1 molL 1 NaHCO30.5 L 0.25 molL 1 NaOHD1 L 1 molL 1 Na2CO31 L 0.5 molL 1 HCl【例 2】向某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气体后得溶液 M,因 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 M

10、的组成也不同。若向 M 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 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 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且(2)、(3)、(4)图中分别为 OAAB,则下列分析与判断正确的是(不计 CO2的溶解) ()AM 中只有一种溶质的只有(1)BM 中有两种溶质的有(2)和(4)C(2)图显示 M 中 c(NaHCO3)c(Na2CO3)D(4)图显示 M 中 c(NaHCO3)c(Na2CO3)有关碳酸钠的综合实验1变量控制思想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设计以下探究实验:某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常温下,某纯碱(Na 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提出问题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11、什么?提出猜想甲同学认为是配制溶液所用的纯碱样品中混有 NaOH 所至。乙同学认为是_。设计方案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给甲和乙两位同学的说法以评判(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 1:步骤 2:2. Na2CO3的制取方法及综合实验探究制取 Na2CO3的方法(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思考 1往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足量的 NH3、CO 2(氨碱法),而不先通 CO2再通 NH3的原因是_。思考 2从生产流程图可知,可循环的物质是_。思考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如何用 CO2和 50 mL 2 molL1 NaOH

12、溶液制取 50 mL 1 molL1 Na2CO3溶液?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特别提醒直接在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很难控制 CO2的量,若 CO2的量较少,得到的是NaOH 和 Na2CO3的混合液,若 CO2的量较多,得到的是 Na2CO3和 NaHCO3的混 合液。高考题组一有关碳酸钠、碳酸氢钠所参与的离子反应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 ,错误的划“”(1)NaOHNaHCO 3=Na2CO3H 2O 可用 H OH =H2O 表示 ()(2010大纲全国卷,6C)(2)向 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CO H 2OHCO OH ()23 3(2010北京理综,10D)(3)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 OH =CO2H 2O () 3(2009广东理基,32B)(4)向 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 CH3COOH 溶液CO 2H =CO2H 2O ()23(2008上海,20C)高考题组二Na 2CO3、NaHCO 3的性质比较及其质量分数的测定2(2011北京理综,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 Na2CO3和 NaHCO3混合物中 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 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 b 克B取 a 克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