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程物理高考做好第二轮复习迎考工作培训讲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599582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新课程物理高考做好第二轮复习迎考工作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探讨新课程物理高考做好第二轮复习迎考工作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探讨新课程物理高考做好第二轮复习迎考工作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探讨新课程物理高考做好第二轮复习迎考工作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探讨新课程物理高考做好第二轮复习迎考工作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讨新课程物理高考做好第二轮复习迎考工作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新课程物理高考做好第二轮复习迎考工作培训讲学(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讨新课程物理高考, 做好第二轮复习迎考工作 ,福建师大附中 张 安,1.实现稳步推进,做到适度创新 充分体现考试说明中所阐明的“力求稳步推进,适度创新”的要求。 “稳”:体现在形式、结构及命题要求上都与2013年我省考试说明基本一致。整体要求基本不变,没有超纲的题目出现。各题分值不变,题量也符合规定。从统计结果看,试卷难度与前两年基本持平。,一、福建省理综高考(物理)试题评析,“新”:推陈出新。 考查的题型、题量、知识点大多数都在预料之中。 试题避免了“繁、偏、怪”。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大多是典型、常见, 为考生所熟悉。 在常规中见新意,基础中考能力。 对新课程下的中学物理教学有较好的导

2、向作用。发挥了高考的评价功能。,2侧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试题不刻意追求情景新颖,讲究知识的覆盖面,于基础中考查能力,引导回归教材。 能依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基本涵盖了31个级考点中绝大部分)也涉及到较多I级要求的知识点。各模块中各章的知识点在试卷中一般都有所体现。 注重试卷的检测与评价功能。,3经历物理过程,重视能力立意,今年物理试题的每一个试题都有明确的能力立意,对考纲中提出的五种能力要求分别在不同的试题中进行了考查。 还比较重视物理思维和推理分析的过程,重视对物理过程的体验,特别是呈现在卷计算题中。 选择题只涉及简单的计算,计算题与压轴题也减少了运算量。整卷的阅读量和

3、答题的表达量均接近去年,比前年减少约20。,:,3经历物理过程,重视能力立意,实验题来源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凸显了“不做实验与有做实验,做了实验与做好实验”的不同,学会探究,懂得实际操作过程。 既考查了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降低实验难度,改变往年实验题得分率低的状况。真正考出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4试卷结构合理,区分功能加强,注重对学科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应用的考查。 试卷结构合理,区分度较好。 分散难点提高了试卷的检测与评价功能,有利于对优秀学生的甄别。,二、2013年考生答卷情况剖析,第卷试题分析 卷平均得分22

4、.976,难度适中(难度系数 0.64) 第13题:平均得分4.79分,难度系数0.80 本题以行星绕太阳公转为背景。 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向心力公式、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要求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建立已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 本题情景熟悉,属常规基础题,只要写对公式就能得分。,第卷试题分析,第14题:平均得分4.40,难度系数0.73 本题围绕着红、紫两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分离成两束光,直接由色散现象在四幅图中选择正确选项。 涉及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等知识点。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简单应用,只要弄清光密和光疏介质,入射角与折射角大小关系、频率与折射率大小的关系,就不难完成本题。,第卷

5、试题分析,第15题:平均得分5.08,难度系数0.85 本题以实验室手摇交流发电机为载体 。 考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电功率,交流电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等多个知识点,综合性较强。 此题题型也比较常规且为考生所熟悉,属容易题。,第卷试题分析,第16题:平均得分3.61,难度系数0.60 本题是以简谐横波形成图为载体,要求考生会分析振动形成波动的过程。 只要抓住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和向正负两方向传播的关系,以振动与波动的周期性特点,就不难得到答案。着重考查考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并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属常规题,中等程度的细心者即能完成好本题。,第卷试题分析,第

6、17题:平均得分2.56,难度系数0.43 本题以考查单位制为载体,考查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也是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 要求考生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懂得物理公式不但决定公式中各个物理量大小之间的关系,还决定了物理量的单位。考生应懂得公式推导。 考生对此类题目和解题方法又较为生疏,高考题多年未见,则得分率很低,属中难题。,第卷试题分析,第18题:平均得分2.56,难度系数0.43 本题是力电综合题。以矩形闭合导体线框下落进入匀强磁场过程为背景,寻求反应线框下落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考查考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安培力、牛顿第二定律

7、、v-t图象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分别对不同高度释放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排除进入磁场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增大的情况,即选A项。 本题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高,属中难题。,第卷试题分析卷84分中平均得分36.43分,难度系数0.43(比2012年低),第19题 平均得分:10.2分,难度系数:0.57。 本题难度适中,平均分比去年略高些,各分值得分率均匀分布,区分度较好。,第19题 第(1)小题,以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为背景,考查实验的测量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对获得的纸带(已提供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利用运动学公式求某点的速度。 暴露出的问题是:题目要求是单项选择(正确答案是C项),错误率25.

8、5%,有不少考生多选了B项,或错选B项,即将m码 m车; 求vB 时将长度和时间间隔取错,甚至用错公式,导致错误结果多样化!,第19题 第(2)小题,对“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迁移。 要按所给的电路图,补充连接完整的实物电路图,要画三处!但有的考生漏画,主要错误是: 将V2表左端接到R0的左端; 滑动变阻器连接的错误,如:接在滑片上、滑杆上、固定瓷管的螺栓上和底座上; 电压表读数(正确读数为1.40V)错误严重,错答1.4V的占32%,其它错占20%(如7.0V或7V等),正确率仅48%; 审题时未发现V1表已知内阻为6k,没有求出通过光电池电流的大小或计算错误; 绘图不规范,如:不

9、平滑,折线,虚线,直线,未连线,全部踩(压)点;判定Ix与Ux成线性关系,或未填写,只写“非线”或“非”,被扣分约为20%。好几个考查点是去年刚考过而暴露出来的问题,如:读数、接线、描点绘图等,今年仍然没有改观。,第20题,平均得分:10.1分,难度系数:0.67。 本题属易中题,平均分比去年降低约2分,得满分的和扣1分的接近半数,零分率也不高,测试结果正常。,第20题,本题以单摆小球经过最低点,绳子被拉断后做平抛运动为背景。 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公式,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向心力及其公式,牛顿第三定律等知识点,属于力学综合题,题目经典。涉及两个运动过程,其关联的物理量为vB,由于过程较为

10、简单,情景清晰,考生容易切入题目。 出现的错误主要有:,第20题, 错认为绳被拉断F=0,则 , ,列式错答案却对,扣3分。 漏写角标, 写成 ,扣1分。 漏mg得 或漏 得 ,此类问题 十分严重。 漏牛顿第三定律的超过半数(不含不写 ,直接回答绳子所受的最大拉力为20N)。 混淆研究对象,先用牛顿第三定律,写成 ,被扣5分。,第21题,平均得分:4.1分,难度系数:0.22。 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由于零分率极高,达到43.3%,其它得分率较低,满分率也较低,结果出乎意料成为难题,是近几年来第21题得分率最低的一年。,第21题,本题仍属于力学综合题,涉及力的平衡条件,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

11、解等知识,考查了平衡和非平衡两种情景,涉及数学几何知识,运用了隔离法和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虽不是新情景,但物理味很浓。 第(1)问是力平衡问题,当年省质检也考了相似的题目(航母飞机拦阻索),由于考生没有规范画好受力图,作出菱形,导致弄错几何关系,甚至出现物理概念理解的偏差。,第21题第(1)问 主要错误如下:, 即 (只得1分)或对应夹角关系混淆。 或 。 ,只得1分。 由 求出 正确答案后,却写 T绳=2T(只得1分)。 将mg沿绳方向分解 。,第21题 第(2)问 主要错误如下:,第(2)问是非平衡问题,整体水平向右加速,考生出现两个严重错误: 认为悬挂光滑小环的两端绳子的拉力大小不一样,

12、列式后无法解。 认为小环飘起,竖直方向绳子拉力为零,仅由另一侧绳的拉力与重力合成产生加速度,此错极多;另外还有认为竖直方向绳子的拉力为mg;或认为所施加的外力为水平向右的方向;或混淆研究对象,不习惯用整体法分解而乱用隔离法;甚至还认为杆受到地面的支持。,第21题 启示,力学问题是基础也是重点,而重中之重的是受力分析。 在正确的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要掌握好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隔离法和整体法。 要认真审题,规范列式,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升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第 22 题,平均得分:4.0分,难度系数:0.20。 本题属于难题,零分率为25.7%不算太高,满分率却极低,为0.2%。,:,第 22

13、 题,本题以带电粒子在磁场和电、磁复合场中运动为背景。考查力学、电场和磁场的规律,是一道力电综合题,虽然定位于难题,但设问有梯度。 第(1)问非常基础,属于单纯的磁偏转(半圆)问题,考查了匀速圆周运动、电场力、洛伦兹力、向心力及其公式。第(2)、(3)问还考查了动能定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内容,还涉及了数学的几何关系式。 本题由浅入深,逐步抬高能力台阶,超过半数考生能完成好第(1)问,少量(约为15%)中等学生能基本上完成至第(2)问,仅0.2%优秀学生能获满分。,第 22 题 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时间紧,且考生对压轴题有恐惧感,有1/4考生选择放弃,不敢下手写 。直接写 也能得2分;本应

14、将 代入,却 以 代入导致错误的不在少数;个别考生遗漏下角标而丢分。 弦为定值时,存在优弧和劣弧两种情况,即对应有两个入射角,但考生往往遗漏一解,或未审清题目,误认为 有无数多不确定值,导致严重错误。 本题的分水岭在第(3)问,有效考查考生获取有用信息、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会根据受力分析,判断在轨道的最高点处速率最大,写出动能定理;另外,设E=0,用特殊值求出 也是一个难点。该小题貌似竞赛题,也类似2008年江苏高考卷第14题,还有许多不同的解法,如速度分解(较多),x、y分量求定积分等等。使许多考生难以逾越,导致满分率极低。,第 22 题 启示,带电粒子在电、磁复合场中偏转仍是围

15、绕着力学分析展开,主旋律仍是力学。再难的题目也是从基础开始,注重初态与过程的结合分析,通过力和运动的关系,找到符合情景的物理规律。 立足于规范画图和列式,进行全面的综合推理,并注意方法的迁移和拓展,难题即可攻破。,选考题总平均8.0分,难度0.67,第 29 题 第(1)小题考查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变化的关系,图线来源于课本。要求考生会抓住 r = r0 处f =0和为最小值(负值,设无限远处 =0)的特点,从分子力做功出发分析分子势能变化。暴露出的问题是不重视课本,没有真正理解其基本概念。,第 29 题 第(2)小题,第(2)小题正确率仅为53.3% 以自行车轮胎充气过程为背景,

16、研究轮胎原有空气与将要打入的空气一起等温压缩到轮胎内的过程,求将要打入的空气体积,即 ,得 ,选C。 但不少考生混淆对象,写成 ,选A;漏轮胎内原有空气,写成 ,选B。本题针对的是考生的薄弱环节,教学中应予以重视。,第 30 题 第(1)小题,考查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中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给出的径迹直接来源于课本,得分率却不高。 部分考生死记硬背散射结果的结论和推理,不知其所以然。事实上两个粒子射入的方向都在原子核的下方,应偏向下方。越靠近的粒子受库仑斥力越大,弯曲程度越大,应选C,而不选B。,第 30 题 第(2)小题,第(2)小题正确率为69.0%。 以火箭点火升空为背景, 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已连续多年重点考查的内容且与当年省质检类似,突出考对象、状态和方向,然而一直没考好。不少考生没有分清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