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书画美学培训课件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598673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6.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书画美学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隋唐书画美学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隋唐书画美学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隋唐书画美学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隋唐书画美学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唐书画美学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书画美学培训课件(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隋唐书画美学,隋唐美术概况,出现明确分科:人物、山水、花鸟、鞍马 人物画继续向前发展 山水画开始成熟,并从人物画的衬景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 水墨山水的滥觞 花鸟画出现名家 鞍马画高度成熟,阎立本及其步辇图,阎立本(约601673), 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他的父亲阎毗和兄长阎立德都善长于绘画、工艺、建筑,阎立本亦秉承其家学,他尤其善长于绘画。他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

2、功臣二十四人图,为当时称誉。他的作品有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阎立本于贞观年间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显庆初升工部尚书。 总章元年加右丞相。当时姜恪以战功擢任左相,因而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阎立本步辇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真实地纪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情景。画的左侧,有虬髯执笏者,当是朝中引班的礼官。其后拱手肃立者,是吐番使者禄东赞。最后一人当是朝中的翻译官。画的右侧,唐太宗坐于辇上,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的抬辇、扶辇,有的持扇,有的打

3、伞,各具姿态。作者不仅再现了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更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不同身分、气质、仪态和相互关系,并具有肖像画特征。,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绢本设色,纵 51.3 厘米,横 531厘米。画了十三位帝王形象: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废帝陈伯宗,陈文帝陈蒨,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加上侍人共四十六人。帝王均有榜书,有的还记述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画家既注意到刻划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而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境遇命运,成功在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体现

4、了作者对这些帝王的评议。图上无作者名款,但长期以来均认为是阎立本所画.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顼,陈废帝伯宗与陈文帝蒨,吴道子的佛教人物画,吴道子(约686760前后), 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吴道子在艺术上富有创造精神,一说山水画之变由他开始。他用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衣褶,圆转而有飘举之势,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称之“吴带当风”。他又以焦墨勾线,薄施淡彩,世谓之“吴装”。他通过墨线的肥瘦抑扬,表现出物象的运动感和量感,为白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笔法流转洗练,笔 才一二,象已应焉,后人将他与张僧繇合称“疏体

5、”代表画家,以区别于顾恺之和陆探微劲紧联绵的“密体”。苏轼评他的艺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中”,并且将他作为唐代绘画的代表,与诗人杜甫、散文家韩愈、书法家颜真卿并列,极赞道:“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他被后世尊为“画圣”,被民间工匠尊为祖师,对以后的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和白描画风影响极大。,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的是释迦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母亲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反而向他礼拜的故事。图中人物,从服饰、体貌到心绪、神情,全是中华威仪;画法用兰叶描,宽袍大袖,冠带迎风,不施丹青,光彩照人。,天才型画家,吴道子打破了长期以来沿袭

6、的顾(恺之)陆(探微)“紧劲联绵,如春蚕吐丝”那种游丝描法,因为游丝描的线条圆润挺健,但如铁线一般而无变化。吴道子开创兰叶描,“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莱条,圆间折算,方圆凹凸”。他用笔起伏变化,状势雄峻而疏放,表现了内在的精神力量。同时,他敷色比较简淡,甚至不着色。他在创作的时候,处于一种高度兴奋与紧张状态,很有点表现主义的味道。,张萱的仕女画,张萱,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善画人物、仕女。他画仕女尤喜以朱色晕染耳根,画婴儿既得童稚形貌,又有活泼神采。画贵族游乐生活场景,不仅以人物生动和富有韵律的组合见长,还能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注意环境和色彩对画面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从他曾以“金井梧桐秋叶

7、黄”之句画长门怨并且“甚有思致”来看,张萱是有文学修养并巧于构思的。他的人物画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其妇女形象代表着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的画风。张萱所画仕女,丰颐厚体的形象,开盛唐“曲眉丰颊”的画风。,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是杨玉环的三姐,生活奢侈豪华。画面表现虢国夫人一行九人穿轻薄鲜丽的春衫,骑马游春的场面。右半幅图第一个是中年从监,乘浅黄色骏马,第二人是个乘菊花青马的少女,第三人是乘黑色骏马的中年从监随行。疏朗的三骑成为前导,紧接着便是左半幅图中簇拥的五骑,其中前两骑,便是虢国夫人姐妹。虢国夫人在全画的中心点,她身着淡青色窄袖上衣,披白色花巾。与其并行的是韩国夫人

8、,她侧向虢国夫人作似有所告状。之后横列为后卫三骑。居中的是老年侍姆,右手护着鞍前的幼女。两侧是从监和少女。这是一幅高518厘米,长148厘米的画卷,画在极其细密、平滑如纸的宫绢之上。,捣练图,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在仕女画发展的早期汉魏晋时期,画家笔下的仕女多是秀骨清相,薄衣广袖。在这一时期绘画理论著作中称仕女画家为“青工绮罗”。到仕女画发展到中期的唐五代时期,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始

9、有“仕女”之称。画家创作的仕女形象也演变成张萱画中所描绘的形象,以求更加符合于当朝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周昉与簪花仕女图,周昉,字景玄,又字仲朗。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详。先后官越州、宣州长史。工仕女,初学张萱而加以写生变化,多写贵族妇女,所作优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画佛像,神态端严,时称神品。德宗闻其名,诏画章明寺,经月余始定,时推第一。章明寺壁画下笔落墨之际,多人竞观,寺祇园门,贤愚毕至,或有言其妙者,或有指其瑕者,后经改定无不叹其精妙。雕塑家仿效之,称为“周家样”。兼工肖像,尝与韩干同为郭子仪婿赵纵写照,未能定优劣,赵

10、夫人谓“两者皆似,而干画得其状貌,昉画能兼得神气情性。”其绘扑蝶名播中外,画鞍马、鸟兽、草木,时人学之者甚多,程仪、高云、卫宪皆其弟子。好属文,能书。,簪花仕女图,是唐著名画家周昉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族妇女在庭院中游乐的场面。唐代仕女的装束有一个特点,就是袒胸、露肩。周昉在簪花仕女图中,采用了以透明的纱衫,半罩半露的手法,表现了仕女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臂膀,颇有白居易杨柳枝词中所形容的“罗敷透凝脂”的真实之感。这在绘画表现技巧上是前所未有的,在艺术效果上也是独到的。周昉笔下的仕女形象,脸颊丰腆、圆润。这种“浓丽丰肥之态”的“罗统人物”,就是周昉笔下创造的唐代仕女典型形象。周昉的这一创造,在我国绘画

11、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唐-梁令瓒,第二节 隋唐山水画,隋唐山水脱离了人物故事而称为独立的画科,还出现了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两种不同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南北朝时期作为背景的山水:“群峰之势、若全饰犀节,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展子虔的游春图,游春图,是我国现存著名画家作品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为隋代展子虔所作。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家视为“开青绿山水之源”的重要作

12、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展子虔,渤海(今山东阳信)人,一生经历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曾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是隋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展子虔擅长画楼阁、人马、山川。,展子虔游春图,江帆楼阁图,江帆楼阁图,传为唐代画家李思训的手笔,是古代绘画中早期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李思训(公元65l718年)是唐朝宗室。他不仅是一位“早以艺称于当时”的大画家,同时是一位以战功显赫的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的山水画创作,在我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以他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派,和盛唐以后兴起的水墨山水,为晚唐五代山水画的成熟,准备了较为充分的条件。,明皇幸蜀图,李昭道所绘。为青绿

13、设色,画的是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栈道行进,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应为唐明皇,嫔妃则着胡装戴帏帽,展示着当时的习俗;中部侍驭者数人解马放陀略作歇息。山势突兀,白云萦 绕,山石有勾勒无皴法。,明皇幸蜀图,水墨画的滥觞,盛唐以来,水墨山水画家,名人如林,如群星灿烂,据历代名画记记载,有突出成就的有卢鸿一、郑虔、王维、张璪、刘方平、齐暎,朱审、王宰、毕宏、杨公南、张湮、陈昙、刘商、张志和、吴恬、王墨等画家。他们不论在生活习惯方面,还是思想意识方面,艺术风格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可以看出当时水墨山水绘画艺术的全貌。这些人都是失意文人,有的是被罢官的,有的是对仕途不顺而退

14、隐山林的。,王维和张璪的水墨山水,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王维精通音乐,擅长绘画。他画山水能吸收众家之妙,有接近李思训的青绿山水,也有“踪似吴生(道子),而风致标格特出”的山水松石。其水墨画尤为人称许,唐代张彦远说“曾见(王维)破墨山水,笔迹劲爽”。,雪溪图,(传)王维 雪溪图,“南北宗论”封王维为南宗之祖,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云:“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驌,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

15、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画壁,亦云:吾于 (王)维也无间然。知言哉。”,张璪的秃笔水墨与名言,张璪,又作张藻, 字文通,曾任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等,活动于盛唐,因安史之乱时任伪职,被贬为衡州司马、忠州司马。 张璪约活跃于8世纪后期,擅长文学,善画山水松石,尤以画松为人所称道。擅水墨山水,尤精松石,传说他能双手分别执笔画松,“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气傲烟霞,势凌风云,槎栎之形,鳞皴之状,随意纵横,应手间出。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朱

16、景玄唐朝名画录),有“双管齐下”之誉。,唐文粹记录了唐符载观张员外画松石序,描述其画山水,有一天作画,座客二十四人,立左右围观:“员外居中箕坐鼓气,神机始发。其骇人也,若流电击空,惊飙戾天。摧挫斡掣,援霍瞥列,毫飞墨喷,捽掌如裂,离合徜徉,忽生怪状。及其终也,则松麟皴,古峰岩,水湛湛,云窈眇,投笔而起,为之四顾,若雷雨之澄雾,见万物之情性,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真道也。于其有事,已知未遗去机巧,意冥元化,而万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搁笔。”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八个字概括了客观现象艺术意象艺术形象的全过程。这就是说,艺术必须来自现实美,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但是,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必须先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必须是客观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