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动植物检疫学(08森保)第3章 森林动植物检疫的原理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598253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162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动植物检疫学(08森保)第3章 森林动植物检疫的原理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森林动植物检疫学(08森保)第3章 森林动植物检疫的原理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森林动植物检疫学(08森保)第3章 森林动植物检疫的原理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森林动植物检疫学(08森保)第3章 森林动植物检疫的原理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森林动植物检疫学(08森保)第3章 森林动植物检疫的原理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动植物检疫学(08森保)第3章 森林动植物检疫的原理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动植物检疫学(08森保)第3章 森林动植物检疫的原理剖析(1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森林动植物检疫的原理 本章提要: 有害生物分布的区域性及影响因子,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标准和方法, 动植物检疫的依据、范围和原则, 检疫监管内涵及方法, 国际、国内和地方性的动植物检疫相关法规和主要内容。,植物检疫的原理,就是利用立法、行政和技术措施,防止或延缓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 其依据包括法学、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等。 对那些靠人力才能扩大分布范围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如果利用其生物学或者生态学当中的某些特性,在传播阶段,切断其人为传播的途径,或者采取生态学与生物学预防措施,使其在传入新的区域后不能繁育后代,就可以阻止其扩散和为害。,第一节 有害生物分布区域的确定 在自然状

2、态下,所有生物的分布,都是“局部分布”,都具有地域性特征。它们靠自身的能力和自然力,从原发生地向新的地区传播的能力很有限。 但是,它们可以借助人为的帮助,扩大其分布范围。 有害生物可以通过人类的生产与贸易活动,跨越高山大海,极大地扩大自己的地理分布区域。 明确和掌握 危险性有害生物 的分布区域,对确定检疫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所有生物自起源后,就主动或被动地不断扩张其地理分布范围。但受到外界生态环境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有害生物仅是“局部分布”在能够适宜其生存的区域,而未“广泛分布”到它可以生存的所有区域。 每种生物都有向外扩散、蔓延的本能(或本领)。那些仍被局限于局部地区的有害生物,仍存在扩大其地

3、理分布的潜力和势能。其“局部分布”有暂时性和相对性,获得“广泛分布”,是所有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必然向往的趋势。,一、森林有害生物分布的区域性 (影响有害生物 地理分布 的因素 有哪些?),有害生物的自然地理分布范围,是其与生态环境(寄主植物、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害生物,与生活在同一环境内的寄主植物、天敌等,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容忍、相互制约、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因而出现了不同的地区,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种群的现象。这种自然现象在不受人类干扰时,几乎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 当有害生物繁殖的数量,大大超过其栖息地所能容纳的限度时,就要从原来的分布区域

4、向外扩展。如果没有人类的帮助,仅依靠其自身的本能及本领,向外扩展成功的几率很低,或者几乎没有可能越过其栖息地的边界,而扩大分布区域。 自从有了人类的生产与贸易活动后,有害生物就可以随着人类的活动,跨越高山大海,极大地扩大自己的地理分布区域。,影响有害生物 地理分布 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物因素、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等。 (一)气候与土壤 气候的综合效应,决定着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决定着有害生物的适应性,进而决定着有害生物的地理分布范围。 影响有害生物分布的气候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光、风、雨及降雪等。其中,温度是对有害生物影响最为显著的气候因素。每种有害生物,在其生长

5、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各不相同。 传入新区后,新区的气候条件能否满足它们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决定它们能否在新区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1、温度 每种有害生物对温度的要求,都有一定的范围。外界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害虫等变温动物的体温,进而影响其新陈代谢。 当新区环境的极端温度(高温与低温)超出了所要求的范围后,对它们在新区的生存将很不利,或者难以在新区生存、繁衍。,2、湿度 湿度,主要通过影响虫体水分的蒸发、虫体含水量、体温和代谢速度,从而影响昆虫的成活率、生殖率和发育速度。其最适相对湿度为70%90%。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例如日本松干蚧的卵,在相对湿度

6、89%时,孵化率为99.3%,在相对湿度36%以下,绝大多数卵不能孵化。 春季降雨,则影响某些越冬昆虫的顺利出土。 暴雨则对小型害虫有很大的冲杀作用。,【参考阅读】 有害生物的一切代谢都是以水为介质,体内的整个联系、营养物质的运输、代谢产物的输送等,只能在溶液状态下才能实现。水分不足或缺水,将导致有害生物正常的生理活动的中止、甚至死亡。 降雨、降雪能够改变大气或土壤的湿度,或通过直接的冲刷等机械作用,对有害生物产生影响。 因而,如果在有害生物发育的关键期,新地区的气候条件恰好处于缺水时期,对有害生物的生存与发育将形成致命的打击。,3、风 风,也影响有害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生活方式。 小风能改变环境

7、小气候,进而影响有害生物的热代谢; 大风,能将体型小的有害生物传带到很远的地方,加速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4、土壤 土壤是有害生物的重要居住场所,大约有98以上的有害生物,其生活史或多或少都和土壤有联系。因此,土壤的理化性质,也常影响有害生物的分布。 例如,不同的土壤,对检疫性害虫葡萄根瘤蚜有很大影响,有裂缝、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有利于其迁移;而沙质土壤不利于其迁移。沙土地栽培的葡萄,不发生或很少发生葡萄根瘤蚜。,(二)生物因素 有害生物传入新区后,新区的寄主、竞争者、天敌及各种病原微生物等,均对其产生影响。尽管生物因素对有害生物的影响,可能只涉及种群的部分个体,但如果所有进入新区的有害生物个

8、体都受到了这种影响,这个新区就很难成为这种有害生物新的分布区。 例如,寄主(与食物)是有害生物生存的基础, 若新区缺乏其寄主(或食物),它就无法生存; 如果其寄主的数量稀少,或者进入新区的有害生物又是单食性,即使它们在新区能够建立种群,其传播的成功率也很低,也难以造成危害; 若其寄主在新区分布广泛,进入新区的有害生物,将具有生存、繁衍、扩大种群并产生危害的可能。,竞争者、天敌、病原微生物等因素,同样也影响有害生物在新区的生存。 例如,1946年在夏威夷发现橘小实蝇,19471949年,该地的柑橘类几乎100受害,并很快抑制住了当地的地中海实蝇,使地中海实蝇几乎绝迹。 其原因,是橘小实蝇的雌成虫

9、,可以敏锐地发现并利用地中海实蝇的产卵孔产卵、迅速孵化,从而抑制了地中海实蝇卵的孵化。同样,澳大利亚昆土兰当地的实蝇,也能够对地中海实蝇的发生产生抑制作用。,(三)地理因素 限制有害生物自然分布的地理因素,包括海洋、高山、沙漠。这些有害生物难以逾越的自然障碍,是使有害生物呈局部分布的重要原因。这样,即使气候条件极其相似的不同地区,由于地理屏障的限制,有害生物群落不能相互传播,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了互不相同的群落结构。 例如,北纬23,气候条件极相似的广州和古巴两地,除稻绿蝽(Nezara viridula)为两地共有种外,水稻害虫区系中的其他种类都不同。但人类活动可以帮助有害生物超越海洋障碍,

10、如广州的不少柑橘介壳虫,随柑橘苗本的运输,经美国南部,被人为地传到了古巴。,地形,则影响风、雨、寒流和暖流的发生。高山地区还形成植物的垂直分布等,最终影响有害生物的分布(海拔高度每增加100m,温度平均下降0.61)。例如,云南高海拔地区存在不少古北区昆虫种类,而低海拔地区则属于典型的东洋区系。,(四)人类活动 前面已经讲过,在有害生物的传播中,人为传播(或活动)是有害生物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因此,经过人为的传播,有害生物会很快地被带到很远的地区,结果,使有害生物的分布更加广泛,并在新的地区定殖,加剧了有害生物的危害性。,人类在生产、贸易活动中,常常无意识传播了有害生物,使有害生物能随着动植

11、物及其产品等载体,穿越高山、大海、沙漠等地理障碍,加速了其扩散的速度,促使有害生物的分布更加广泛,并定殖到新区,加剧了有害生物的危害性。 例如,原产印度的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1903年随棉籽的调运传入埃及,1913年传到墨西哥,1917年在美国发现,1918年随美国棉籽的倾销传入中美洲,造成棉花减产1/31/2。该虫至今仍是我国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和世界上的六大害虫之一。,【参考阅读】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当中,我国就有50余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现已达400多种,其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 对我国农林牧业生产影响比较大的

12、外来害虫,如棉红铃虫、甘薯小象甲、蚕豆象、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柑橘吹绵蚧及马铃薯块茎蛾等。 2003年3月,国家环保局公布的16种外来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菜、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红脂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二、森林有害生物分布区的确定方法 有害生物的分布与为害、扩散蔓延趋势的调查方法有多种: 实地调查。对危险性有害生物在本国、本地区或者发生区,定期进行详细而全面的调查,是掌握其分布与为害情况的直接和可靠的方法,但费时、费力。 抽查。能了解有害生物及检疫对象的大致分布情况。, 专题调查。即为摸清某一有害生物

13、的分布与为害,所进行的专门调查。 监视性调查。即对有可能存在检疫对象的地区,或者为及时了解检疫对象的发生情况,在专门调查点进行定期调查。 群查群报。即发动民众进行调查。, 收集相关情报资料。即利用各种数据库、互联网、学术期刊等,收集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发生、为害程度、为害面积、损失、气候等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 评估与预测。即通过对有关生态因素的调查分析,使用气候适应性预测法、寄主植物分布预测法、传播媒介分布预测法,评估和预测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定殖、扩散蔓延的可能性及趋势。,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 为什么要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意义、必要性) 什么情况下应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有害生

14、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案例,三、森林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 世界各国,一直对国际贸易中的动植物检疫问题十分敏感。动植物检疫措施,常常被作为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与手段,限制他国的农林产品的出口,以保护本国(或本地区)的产业和政治经济利益。 为了消除那些不必要的壁垒,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指出, “检疫方面的限制,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来支持,原来设定的零允许量与现行的贸易是不兼容的, 某一生物的危险性,应通过风险分析来决定, 这一分析还应该是透明的,应阐明国家间的差异”。,随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于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所代替,新的世界贸易体制强调,对贸易的

15、限制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设置零危险度与国际贸易原则是不相容的,国际贸易需要有一个科学、一致、透明、安全的方法,以消除检疫方面的贸易壁垒。 风险分析正是这样的一种方法,既是遵守SPS协定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又是促进贸易、增强农林产品市场准入机会的手段,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动植物检疫对贸易的限制。,世贸组织制定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不仅要求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在贸易活动中,必须实施检疫,但也要求各国所使用的检疫措施,应建立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的基础上,使检疫措施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同时,增强检疫的透明度,遵循非歧视原则,使检疫措施

16、国际化与标准化,以降低动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不利影响,或将检疫扭曲为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行为。 这样,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要求各国在拟定检疫措施时,必须参照现有的国际标准,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科学依据为基础。,通过风险分析,可以预估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入侵风险,确定管制性有害生物的种类,提出与风险相匹配的检疫手段,以降低上述预估的风险,同时,有效地降低动植物检疫对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 因此,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是动植物检疫决策的科学依据,以及处理国际检疫和贸易关系的有效手段之一。 风险分析,能提高动植物检疫的科学性和透明性,能使检疫符合国际规则及管理科学化。,(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及其作用 19世纪末,在西方经济管理学中出现了“风险”的概念。风险,即因自然和人为因素而导致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虽然人类对风险的预测和规避均有随机性、不确定性,但风险分析仍然能够通过对不确定事件的识别、衡量和处理,以最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