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论文.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596910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目录1 拙政园简述22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22.1障景 32.2框景 42.3借景 42.4对景 42.5漏景 52.6点景 62.7添景 63 结论 6【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底蕴,而苏州的拙政园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所以苏州园林的的设计必定是具有典范方面的造园造景手法,而造园造景也是一座园林的特色之处。本篇论文以造景手法为切入点分析各种造景手法在拙政园是如何的运用和体现,,从而给当然园林设计也有创作的空间。【关键词】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1 拙政园简述1509 年, 御史王献臣官场失意后还乡, 倾历官所积资财, 构建此宅, 营造一片城市山林。

2、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 “ 拙者之为政也” 取名“ 拙政园” 。在拙政园历经沧桑变化的45 1 年中, 时为衙府、时为民居、时为会馆、时为学校, 园主更换达30 多姓。【1】2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图1)图1东部占地约2万m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林木葱郁。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

3、于零散。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21障景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中园之门原来就是拙政园的正门,可惜今已封闭。进入砖雕门楼,一座小小天井,深仅几步而已,但那株文征明手植巨藤,已届五百岁高龄,枝干蟠曲如龙,绿叶遮天蔽日,有“蒙茸一架自成林”之说。天井之北为卧虬堂,然后一路向北均为拙政园的住宅区。行至最底,得一门,门内咫尺之远即有一座高大的

4、黄石假山耸立眼前,山有东、西两峰,视线越过中间低处,可见主厅远香堂飞檐翘角隐现其间,这种半遮半露的处理激起游人更大的兴趣。以山障景是古典园林中最为传统的手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观园也是采用此种手法。 图22.2框景 框景也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利用门框、窗框、门洞、窗洞、山洞以及树木等作为框架,有选择地摄取空间景色,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2】 比如这一幅漏窗。墙上连着一个又一个都被造出画框样子的漏窗,每一个漏窗图案均不相同,透过漏窗看到的外面的景色也各不相同,犹如在廊墙镶嵌着一幅又一幅精美的画。(图3) 图3 图42.3借景借景是

5、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园内的中花园,是成为造园经典的 “借景”将离拙政园3.5里外的北寺塔借入园中,那巍峨的北寺塔耸立在亭后的云霄中,煞是壮观,这就是著名的“涉门成趣”、“入园见塔”景观。当代园林专家陈从周称赞这里为“极妙的借景”。2.4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图5 图6 远香

6、堂是拙政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四面厅,面水而筑,面阔三间,四周均为落地玻璃长窗,不仅透光通气,还可以坐在里面观赏四面不同的景色。由远香堂北面远眺,对景荷花池中西山上的雪香云薇亭;在雪香云薇亭内有可以远对景远香堂。(图5) 拙政园西部卅六鸳鸯馆,是一座两面厅,是听昆曲的地方。顶棚拱形,反射声音,创造“余音绕梁”的效果。隔窗远望,笠亭似戴笠渔翁垂钓般俨然而立,卅六鸳鸯馆与笠亭构成对景。(图6)2.5漏景 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定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以丰富景色的闪烁变幻情趣。

7、例如,苏州留园入口的洞窗漏景,苏州狮子林的连续玫瑰窗漏景等。 图7 图8秫香馆:位于拙政园东部,原为秫香楼,位于天泉亭北土山松岗之西,为拙政园东部最大的厅堂。秫者,稷、稻的统称,此处原来为归田园居之北界,墙外为北园,乃园主的家田,故于此建楼,以观赏农桑田园之景。秫香之名,亦由此得。当年复建此堂时,馆内所有落地长窗裙板及夹堂板上均刻有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案,1966年,为保护起见,将图案翻入室内,以无雕刻的反面窗板向外,一直沿用至今。今日的秫香馆四周景色开朗,南边隔水为山岛,是游人品茗休憩的好去处。(图7)听雨轩是拙政园园中园的一座三间屋子构成的建筑,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芭蕉,翠竹等植物。人靠窗

8、边,透过花窗,欣赏蕉叶之翠绿。在下雨时节,取宋代杨万里“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配合声音的听觉效果。(图8)2.6点景点景是用题咏的手法创造园林意境, 多指园林建筑的名称、悬挂的楹联、匾额等。用来沟通园林景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表达造园者的人生旨趣, 设计意图和艺术情感, 通过寄情于物, 创造一个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深远意境。点景在园林中有明景、写意、言志、启发、暗示、装饰等作用。江南古典园林是文人士大夫情怀的寄托, 点景是其造园手法中应用最多, 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哲学理念。香洲、芙蓉榭、荷风四面亭、藕香榭等借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 雪香云蔚亭借梅花的傲雪挺立等, 将植物拟人化,

9、暗示园主人的高贵品格。放眼亭造就一处“临深使人志清, 登高使人意远” 的境界。批把园的“ 晚翠” 建筑了园主人的精神家园, 四季常青和退隐之意。“玉壶冰” 借喻主人的高洁清廉。绣绮亭的西柱上挂有处世联“ 生平直且勤, 处世和而厚” , 是园主人做人处世律己的处世哲学。亭内咏景联为“ 露香红玉树, 风绽紫蟠桃” , 是园主人隐居山林的自然之趣。“ 与谁同坐轩” 的匾额抒发园主超脱世俗、清高孤傲的“ 风雅” 性情。2.7添景添景是当风景点与远方之间没有其他中景、近景过渡时, 为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 加强远景“ 景深” 的感染力, 常做添景处理。添景可用建筑的一角、树木花卉等, 丰富园林的空

10、间构图效果(图9) 图9 3.结论苏州园林是文人、士大夫等人生哲理的感悟; 文采的高翔, 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精心的布局、独特的造园手段, 是中国园林多样空间的体现。游历拙政园, 是品诗读画的美学经历, 是审美的过程、是净化心灵的过程。拙政园是私家园林的典范, 多样的造景手法、无限的空间意识、园主人情怀的寄托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作为现代的景观设计, 虽不去刻意地矫揉造作, 但为在有限地场地创造无限的空间意境, 确实应该不断发扬和创新的。 参考文献:【1】【2】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郭杨 2012-10-22 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上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