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多样性教材介绍教学文稿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580513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的多样性教材介绍教学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生物的多样性教材介绍教学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生物的多样性教材介绍教学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生物的多样性教材介绍教学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生物的多样性教材介绍教学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的多样性教材介绍教学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的多样性教材介绍教学文稿(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的多样性 教材介绍,教科版小学科学6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的选择,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包括: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表现形式。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物种的分化和种群内生物个体的多样。 遗传物质的改变(突变)是产生基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一、教学内容的选择,(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单元,不同的物种之间不能交配繁殖后代,即便繁殖了后代,后代也不具有繁殖能力。(猫和狗,马和驴,一

2、、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表现为生物群落的多种多样。 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从结构上看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地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正常流动。,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本单元希望学生能在如下层面上形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生物的多样性表现为物种的多样和种群中个体的多种多样(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多种多样的植物、多种多样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 ()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殊的形态结构是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了生物形态特

3、征的变化(谁选择了它们),二、单元内容的设计,。单元内容:共8课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各课设计意图及概念指向,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通过观察生物特殊的形态结构,了解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是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通过观察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同种生物的外形特征,了解环境变化生物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 解决”为什么”的问题,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要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

4、 (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三、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科学概念: 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各种生物生活环境不同。 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性状不同。 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科学概念: 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各种生物生活环境不同。 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性状不同。 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

5、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三、单元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 能观察到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能利用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调查资料。 知道并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能倾听他人的报告,并能用适宜的方式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具有运用上述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单元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地球家园因生物

6、多样性而美丽。 能够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能够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并能够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能够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感受到研究生物的乐趣。,四、各课教材内容及编写意图,第1课 校园生物大搜索 (一)教材内容: 分2 部分 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搜索活动的前序) 意图:一引发学生对校园生物的关注;二活动中,将对生物的认识聚焦到生物的种类、生物生活的地方为后续调查校园生物做好准备。,第1课 校园生物大搜索,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本课的主体活动) 意图:以文字、学生讨论的对话框,记录单等表达形式对调查活动提出了要求: 1。像科学家那样,将校

7、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 2。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 3。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 4。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5。要爱护动植物,第1课 校园生物大搜索,(二)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组织校园生物调查前,要让学生制定调查计划。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校园生物进行较全面的调查,以使发现的校园生物数量最大化。教师要在课前对校园环境进行考察,课上指导学生将校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小组确定不同的区域作为重点调查的对象。 (2)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调查

8、校园生物种类及分布的同时,我们也在学习着一种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在这里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第1课 校园生物大搜索,(3)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 (4)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开黄、白、红不同颜色花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别记录XX样的蝴蝶;XX颜色的郁金香。为后面形成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也表现的千差万别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积累感性经验。,第1课 校园生物大搜索,(三)教学目标: 知道校园中常见的

9、植物和动物的生物名称和它们生活的环境。 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 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知道分区域调查是认识多种多样生物的一种方法。 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能够感受到校园生物的美丽 能够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从中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第2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一)教材内容: 分3部分 交流汇集我们的调查结果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了解我国稀有植物和动物的分布,第2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1。交流汇集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前一课的继续,也是后一活动的准备) 包括小组内整理调查结果和全班汇总调查结果。 全班汇总的目的是统计校园中共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

10、动物,明确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在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第2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是本课的主体活动) (1)学生讨论示意图中的对话框,提示在制作生物分布图时会遇到的许多问题,如生物种类太多,图中写不下;生物分布是立体的,即地下、地上、地面都可能有,但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表示?等等. 教材提示:可用编号的方法 ;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第2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2)教材给出的“学校校园生物分布图”是校园平面图的示意图。教学时教师可以提供本校的校园平面图,也可以

11、让学生自己绘制。 (3)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学生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也会产生出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教材中的问题不要求学生作出回答。,第2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3。我国稀有植物、动物分布图(拓展性活动) 教材给出中国地图和几种珍稀生物。学生可以用箭头或涂色等方式标注这些生物主要生活的省份。 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我国珍稀生物,并在地图上标注它们主要生活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份我国部分珍稀生物分布图。 本活动的价值:一方面可以了解我国的珍贵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意义。,第2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汇报交流调查结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分类记

12、录,避免重复记录或遗漏。 2。动手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前,要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例如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给它们编号,将号码记录上去)等等。,第2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3。可以先提供给学生校园平面图,让它们填充,最后形成校园生物分布图;也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还也可以给让每个小组画出所调查区域的生物分布情况,最后各组将自己的区域分布图。按照校园平面图,组合到一张大纸上形成校园生物分布图。 4。“中国稀

13、有植物、动物分布图”这一内容,可作为本课的拓展性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对我国的珍稀动植物及它们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将它们的分布情况记录在中国地图上,制作成我国部分珍稀生物分布图。,第2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三)教学目标: 知道校园动物和植物种类的大概数量,建立校园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一)教材内容 共2部分 给植物分类 观察不开花植物,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1.给植物分类(本课主体活动) (1)“除了校园里有的植物种类,我们还知道哪些常见植物?”其目的是激活学生

14、头脑中关于植物已有认知。 (2)“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下面的植物分一分类”,意在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在这一类别中再确定新的标准还可以继续往下分)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教材中选择的11种植物,根据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根据是否落叶,分为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3)教材介绍科学家将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意在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研究认识生物也是采用的分类的方法;同时将学生的视野由开花植物拓展到不开花植物,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多种多样. 开花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

15、 裸子植物是开花植物。,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2。观察不开花植物 教材以资料的形式(灰框中文字)介绍了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菌类、藻类;蕨菜是厥类植物、青苔、葫芦藓是苔藓植物、蘑菇、木耳是菌类植物;海带、裙带菜等是藻类植物,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片是几种不开花的植物。 这一部分内容只需学生认识几种不开花的植物,进一步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需研究各类不开花植物的不同结构特点。,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材中提供的植物图片只是一种资料,教师应根据当地植物资源及学生了解植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可以按多个标准进行分类的几组植物图片供学生研究。 (2)为了让学生感受“分类”的意

16、义及植物种类的繁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知道的植物名称,比一比,看谁写的多?,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3)在介绍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的分类方法时,目标指向能够说出一些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的名称。而不要去研究界定哪类植物开花、哪类植物不开花。厥类、苔藓等植物是不开花植物,以资料的形式告诉学生,如果提到松树等裸子植物,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它们也是开花植物,是开花植物中的隐花植物,无需在课堂上组织观察这些植物是否有花的活动。,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三)教学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了解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苔藓、菌类和藻类植物等。 能说出一些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的名称。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第4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一)教材内容 分3部分 给常见动物分类 比较动物的骨骼 给各类动物增添新成员,第4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主体活动) (1)与给植物分类一样,本活动继续让学生领悟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