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新城规划历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579903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5.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江新城规划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珠江新城规划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珠江新城规划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珠江新城规划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珠江新城规划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江新城规划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江新城规划历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燕岭公园,珠江,6公里,6公里,珠江新城,1999年: 委托同济大学完成12公里长的广州新城市轴线概念规划。其后,陆续开展了中轴线各段的城市设计工作。2009年上半年完成北段的最终整合,下半年将开展南段的城市设计整合。,珠江新城被定位为广州市新的城市中轴线的核心节点,广州二十一世纪的中央商务区。,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设计历程,1993年,珠江新城开发建设正式启动,控规开始编制; 1999年,市府提出对前期规划和建设管理进行全面检讨; 并开展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咨询; 2000-2003年,进行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并审议通过; 2002年,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完成咨询方案;,1993

2、珠江新城规划(美国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方案),2002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咨询方案(华南理工、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市规划院参加),1999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咨询方案 (华南理工、同济大学、市规划院参加,以华南理工方案深化),2000-2003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与珠江新城规划检讨,2004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美国SWA+市规划院),2005珠江新城市政交通项目(德国欧博迈亚),2007珠江新市政交通项目景观工程及海心沙岛景观设计,2003-2004年,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深化成果编制完成; 2005年,市建委组织了珠江新城市政交通项目设计招标; 2007年,市建

3、委组织开展了珠江新市政交通项目景观工程及海心沙岛景观设计。,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设计历程,2009年,实施方案,2004年,市规划局组织开展了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咨询,邀请国内四家著名设计单位参与。,华南理工大学方案,清华大学方案,同济大学方案,市规划院方案,2004年,在华南理工大学方案基础上,综合四个咨询方案的优点,编制完成了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确定了珠江新城核心区的城市形态和中央广场景观控制要求。核心区东起冼村路,西至华夏路,北起黄埔大道,南临珠江,占地面积约1.4 平方公里。 原规划宽128米的笔直中央林荫大道调整为宝瓶状、面积约40公顷的生态性绿色开敞广场,由北向南依次为

4、:入口广场都市绿核广场文化艺术广场,并与海心沙市民广场相连,形成广州最大的“城市客厅”。,2004年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美国SWA+市规划院),2公里,700米,2004年深化方案的规划理念,2004年深化方案的规划理念,二、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方案,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于2005年7月完成了珠江新城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深化方案,对珠江新城交通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存在以下问题:,周边道路过境交通压力较大,道路交通不畅,道路通行能力已趋饱和。 对外出入通道能力不足,特别是缺少与西部旧城中心以及北部天河商贸区的联系。 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有限,交通衔接不便,行人步行距离过长。,为完善以轨

5、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解决内部大量人流、车流交叉问题,提供人性化的步行空间,并与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系统实现“零换乘”,构建一个井然有序、综合人性的区域立体交通组织体系,满足中央商务区的交通需求,2005年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设计方案招标。,目标一:改善CBD核心区的内部交通,建立高效、便捷、舒适的综合交通 体系。 目标二:整合、连接区内设施和建筑,形成一个统一、有机的地下空间体 系。 目标三:创建新中轴线上的标志性中央广场,营造“城市客厅”。 目标四:为市民、游客提供齐全、优质的公共设施,形成以人为本、充满 活力、景观宜人的城市中心区。,。,2005年7月 完成珠江

6、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规划研究方案; 2005年9月 发布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建筑设计方案 招标公告,共有66家单位报名,确定12家正式投标人; 2006年1月 选定3个优胜方案; 2006年4月 选定中标单位德国欧博迈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集团),国内合作牵头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内合作参与单位广州市设计院、广州市市政设计院、广州市地铁设计院、广州市规划设计院。,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设计招标工作过程,主题: “火山”,隐喻自然,模拟地壳运动,地层下能源聚集,地层开裂,喷发火山,隐喻广州孕育着的巨大的内在能量,同时又是一个将双子塔连成一个整体的城市雕塑。,第一名:德国欧博迈亚设

7、计咨询有限公司(集团),第二名:日本设计+规划院+地铁院(联合体),百川纳海、都市绿舟,璀璨银河、耀眼星光,行云流水,珠连璧合,第三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荷兰皇家哈斯康宁集团(联合体),2010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主会场(海心沙)运营规划总图,器材物流 存放区,运动员集结区,浅水区,喷泉船首,亚运火炬塔,水上巡游 登陆码头,主会场 观众看台,直升机 起降坪,可升降 表演舞台,LED风帆,深水区,高台跳水区,观众及媒体记者 安检及入口区,工作人员 演员 警备人员 安检及入口区,运动员 器材物流 安检及入口区,贵宾、嘉宾 安检及入口区,运动员停车场 及调度室,媒体转播 专用停车场 及临时工作间,分会场 观众看台,花海广场,地铁3号线,珠江新城中轴集运线,临时发电设施 存放区,临时发电设施 存放区,观众集散桥梁 (钢桥),+14.40,观众集散平台 (钢筋混凝土),运动员星光大道,+8.30,+7.80,+6.00,珠江,2009年结合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创意,对海心沙岛重新整体规划与设计,开幕式主会场总用地面积为36.4公顷,其中海心沙岛用地面积为17公顷。,全民欢庆 亚运之舟,富力君悦酒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