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章节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各类创新人才成长教学文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579864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章节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各类创新人才成长教学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深化章节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各类创新人才成长教学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深化章节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各类创新人才成长教学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深化章节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各类创新人才成长教学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深化章节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各类创新人才成长教学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章节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各类创新人才成长教学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章节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各类创新人才成长教学文案(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各类创新人才的成长,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吕传汉 2010年8月16日印江县校长培训,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8月印发),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这次纲要对我国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整体设计,提出了20个字的战略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 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育人为本是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今后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 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

2、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 要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成立两个专家委员会,为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专业化建设、推进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

3、学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10年4月14日我国成立了两个 委员会: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41位资深专家学者组成);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116位基础教育相关学科和教学一线专家组成),当今世界,是人才竟争 的世界。 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国 家发展的根本大计!,教育改革的前提中国国情,中国国情: 5 千年的文化传统; 人口大国; 发展中大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教育国情: 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最快的教育体系; 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城乡差距会长期存在。,钱学森之问,“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

4、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必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创新”通常依赖三个条件: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新机遇! 人的创新意识,甚至创新能力很重要的是依赖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 如果学生到了中学、大学毕业还没有独立思考过问题,没有产生好奇、质疑、和提问的兴趣,则很难成为创新人才。,变人力资源大国为

5、人力资源强国 靠不断改进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国制造”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 “专利”的数量与质量? 生产技术的“引进”与“创新”指数: 当前:日本 1 5 韩国 1 8 中国 1 0.075,教育改革: 必须从实际出发! 扬长避短! 引进借鉴: 必须立足国情, 为我所用!,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一个好校长应当: 用他的激情点燃教师的激情; 用他的智慧开启教师的智慧; 用他的成功引领教师的成功! 他必须面对社会的实际需要办好学校! 好校长好教学团队好学校,当前教育改革 怎麽改 ?,一 更新人才观 人人可成才,何谓人才? 泾野子内篇(明代理学家吕柟讲学录。吕柟,字仲木,号泾野,

6、陕西高陵县人 )中一故事: “西邻五子食不愁”的故事,说的是西邻有五子: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按照狭隘的人才观来看,五人中大约只有一人可以成才,其余四人要么平庸,要么将来吃饭都是问题。可是西邻对五个儿子按照各自的长处引导安排:老大质朴,让他务农;老二聪慧,让他经商;老三目盲,让他占卜;老四背驼,让他搓绳;老五足跛,让他纺线。五个儿子各展其长,各得其所,结果是“善用人者无废人”。,人才不能单纯以学习成绩的分数高低、学历高低、成就大小来划分。 只要在社会上从自身实际出发,能做出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都应视为人才。 正如梁启超所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7、,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便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树立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上提出的 “人人都能成才”的大人才观。,1 鲁班的眼里无废料 要做一个教育中的“鲁班” 在鲁班看来,没有无用之材:大材有大用,小材有小用。有些材虽有缺陷,但通过弥补、加工,仍然是有用之材。所以他会视每一根木材为宝贝,不会丢掉它。我们要做教育中的鲁班,视每个学生为宝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热情地爱护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帮助每一个学生,诚恳地服务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负责。 教师爱心的种子,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2 勿单以考分论业绩, 重在教育献爱心 清朝诗人顾嗣协有诗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

8、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避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说的虽是用人上的事,但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同样有启示意义。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舍”学生之“长”以求其“短”,那么再好的学生都要被教成废才。,重要的是教师要多给学生一点爱心。要像台湾的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所言: “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3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让学生学以致用 英国的“SMP”教材 初中起增设职业技术课程教学 高中生没有必要全体参加普通高校高考,应用职业教育分流,德 国 德国学生钟情职业教育 德国初中毕业生75%以上直接进入企业和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只有25%的学生接受普通教育。 德

9、国培养一名职校生年均15万欧元(是普通学校学生费用的3倍)。 学生上职校就有了“工作资格”。,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的高中毕业生: 三分之一的人上大学; 三分之一的人上社区学院; 三分之一的人就业。 我国,应改革人才培养结构,尽早地通过考试分流,使学生选择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机会。 (摘自2010年7月10日中国教育报刊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讲话。),二 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的 突破是转变教育模式,1 在信息传递上,要由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变为知识与智慧并重的教育。 智慧依赖知识的积累,特别是理解。 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教师的“

10、精讲”促成学生的“精学”。,由“双基” “四基” 基本知识; 基 本 思 想; (基础) (素养) 基本技能; 基本活动经验.,(当前对学生培养目标的修改),2 在信息的总体构成上,要由长 期稳态的“双基”发展为“四基”,3 关于基本能力的培养 由“双能”发展为“四能” 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修改),4 在思维方式训练上 双向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依赖于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其核心是思维训练。 从思维方法看: 演绎思维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主要功能: 验证结论、验证真理。) 归纳思维从“特殊” 到“一

11、般”的推理。 (主要功能: 发现结论、发现真理。 ),历史的回顾 培根(英,15611626) 主张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靠观察与实验,整理经验材料; 方法论上,他认为创造、发展知识的方法,主要靠归纳。 弱点:片面强调归纳的作用,忽视了演绎。, 笛卡儿(法,15961650) 哲学上他是唯理论的代表,认为存在两种实体(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二者互不依赖。他是“二元论者”。 方法论上,他创立了以数学为基础,演绎法为核心的科学方法论。 弱点:片面强调演绎法,低估了归纳法。,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辩证地把握“归纳”与“演绎”两种科学的思维方法。,5 对数学教学基本理念的修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

12、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 准确把握教师的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 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 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 学生是由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7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允许学生从不

13、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三 改革教学方法,重在指导学生“会学习”,1 继承“启发式”教学优良传统, 吸取“探究式”教学中的精华 古代和近代的 启发式教学研究,古代孔子(前551前479年)是教 育史上首创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育家。 “启发”一词来源于他在论语述而中提出的经典论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 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的朱 熹把其解释为: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

14、之义;复,再告也”。 启发的时机: 是“愤悱”之时,即学生达到思维激活、情感亢奋的心理状态;,启发的核心: 是开启学生的思维、点拨学生的思路,经过思考得出问题的结论; 启发的目标: 是举一反三。其中的举一反三可以说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原型。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主张循循善诱、点拨、启发和诱导。,即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 道而弗牵,师生关系才会融洽; 强而弗抑,学习起来才感到愉快; 开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 师生融洽、学习愉快、独立思考,就叫做善于启发诱导。,启发式教学是在一种民主的、科学的、辩证思维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适应现代科学技术文

15、化发展的教学行为的综合表现。它是贯穿在各种教学方法中的基本指导思想。 现代教育、教学中任何卓有成效的理论体系或教育教学方法的灵魂就是启发式教学。, 西方古代、近代对启发式 教学认识的研究 启发式教学,在西方渊源于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前469前399)的“接生术”,开创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 苏格拉底贬低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主张不能轻信感官,要用心灵的眼睛寻求存在的真理.他自称为知识的“接生婆”。,在教学中: 首先,从简单事物或浅显的道理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佯装自己一无所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然后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由此产生困惑,从而促进其积极思索。 其后,教师再辅之以各种有关事例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学生一步步逼近正确结论。,他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用问答的方法探求真理,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要使自以为知者知其不知,自以为不知者知其所知,教师只是起到接生婆(或产婆)的作用。 这种“接生术”(或“产婆术”)是一种归纳法,即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 这种“产婆术”在西方被称为启发式谈话法或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