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评估格式.

上传人:1527****560 文档编号:137577806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9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评估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评估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评估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评估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评估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评估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评估格式.(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评估格式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评估格式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1.2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1.3工作原则 明确应急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自救、属地管理,整合资源、联动处置等原则。 1.4适用范围 明确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 1.5事件分级 明确应急预案中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指标。 1.6应急预案体系 明确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以及与外部其他预案的关系。 需要编写综合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事业单位,应该说明综合环境应急预案、专项环

2、境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预案之间的 相互关系。 第二章基本情况 2.1单位概况 1、企业(或事业)单位名称、法人、企业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 2、企业经济性质隶属关系及事业单位隶属关系、正常上班人数、往来人数(原料供应商及客户)等。 3、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地理位置(经纬度)、详细位置图、所处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河流的岸 边)。 2.2周边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2.2.1周边环境概况 一、自然环境概况 企业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图、地形、地质、地貌、地震烈度、气候(风向、风速等)、水文、水系、土壤、植被、降雨 量及暴雨期等资料。 二、社会环境概况 企业(或事业)单位所在地社会经济概

3、况。 企业(或事业)单位物料运输(进厂和出厂)依托的公路、铁路、水域、管道等情况。 2.2.2环境保护目标 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区域 5 公里范围内大气、水环境保护目标的规模、联系方式、人数、与企业(或事业)单位 的距离和方位图等相关资料。 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的环境标准,接纳地表水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地下水(或海水)执行的环境标准。 第三章环境风险评价 3.1风险识别 3.1.1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说明;主、副产品及中间产品的产生量、消耗量等,并列出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 排放污染物的名称、日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及处理后废物产生量,污染治理工

4、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 物说明,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 3.1.2环境风险物质特性分析 明确环境污染事故产生污染物相关环境安全标准、 限值、 最高允许浓度。 应包括 GB 3095、 GB 3838、 GB/T14848、 GB 5749、 GB 16297、GB 8978、GB 14554、GBZ1、GBZ2 及相关标准中的规定。 3.2环境风险源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及严重程度 预测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波及范围及严重程度。 3.3风险能力评估 3.3.1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危险源数量和性质,确定应具备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对企业现有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比对分析,对其对应急处置 能力进行评估。 对应急

5、物资储备情况进行统计汇总。 3.3.2应急队伍建设 内部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包括环境应急、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 等各种专业人员。 3.3.3应急保障制度 各种保障制度(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防止非正常性排放措施、日常环境监测制度、设备仪器检查与日常维护 制度、培训制度、演习制度、安全运输卡制度等)。 3.3.4外部资源及能力 明确外部资源及能力,包括地方政府预案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要求、该地区环境应急指挥系统的状况、 环境应急监测仪器及能力、专家咨询系统、企业(或事业)单位互助的方式等内容。 第四章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4.1领导机构及职

6、责 4.1.1应急领导小组 说明应急领导小组领导机构、组织成员及职责。 4.1.2现场指挥机构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明确其职责。 4.2工作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职能小组的构成及具体职责。 4.3地方机构及职责 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一般企业不具备自己组织应急救援的能力(比如监测等),需要依托周边企业及相关政府机构, 所以应该简述周边可以依托的机构及其联系通讯录。 4.4环境应急专家组 应急专家可以依托地方政府应急专家库成员,但至少应该列入三位本企业在职职工作为应急处置专家组成员。 第五章预防与预警 5.1信息监控 明确应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重点排污口进行例行监测。

7、明确本企业事业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 方式、方法,以及采用的预防措施。 5.2预防和预测 说明具体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 明确要根据监测监控信息分析、判断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 5.3预警 5.3.1预警分级与预警发布 明确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 5.3.2预警措施 说明进入预警状态后各级人民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 5.3.3预警级别的调整和预警解除 说明预警解除条件和解除程序。 第六章应急处置 6.1分级响应 6.1.1分级响应机制 明确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响应机制。 6.1.2分级响应的启动 明确不同级别突发环境事件的启动条件和启动部门。 6.2信

8、息报送 6.2.1信息报告的时限和程序 明确突发环境事件报告的时限,明确24 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确定现 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6.2.2信息报告的方式和内容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确定24 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 联络方式。 6.2.3信息通报 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方式、联络方式、内容及防护措施。 6.3先期处置 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企业事业单位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 应

9、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6.4现场应急处置及救援 6.4.1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具体的现场应急救援措施。 6.4.2现场人员应急救援 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人员紧急疏散撤离路线和程序,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措施等内容。 6.5应急监测 根据在事故时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性质,明确应急监测方案、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监测布点和频次、监测人员 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 6.6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明确现场保护、清洁净化等工作需要的设备工具和物资,事故后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 备的清洁

10、净化方法和程序。 6.7信息发布 明确信息发布的程序、规范等。 6.8安全防护 6.8.1环境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设备,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的程序。 6.8.2受威胁人员的安全防护 受威胁人员的安全防护由组织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人民政府统一规划,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6.9应急终止 1、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 2、明确应急终止的程序; 3、明确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案。 第七章后期处置 7.1调查与评估 明确事故原因调查、经济损失评估、处置过程评估、总结报告编制等相关任务的具体职责部门。 7.2善后处置 明确

11、受灾人员的安置及损失赔偿方案,并组织专家对环境污染事故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7.3恢复重建 明确开展环境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7.4保险 应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社会保险机制,对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要 依法办理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 第八章应急保障 8.1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8.2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

12、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8.4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 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8.5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技术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医疗卫生保障、后 勤保障等)。 第九章监督管理 9.1预案宣传培训 依据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员工能力的评估结果和周边工厂企业、社区和村落人员素质分析结果,制定培训计划。 9.2预案演练 应明确企业(或事业)单位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的演习和训练的内容、范围、频次等。 9.3预案修订 说明应急预案修订、变更、改进的基本要求及时限,以

13、及采取的方式等,以实现可持续改进。 9.4责任与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第十章附则 10.1名词术语 10.2预案解释 10.3修订情况(若为第一次则不写) 10.4实施日期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和生效的具体时间。 第十一章附件 附件 1:内部应急人员通讯录(职责、姓名、电话清单); 附件 2:外部(政府有关部门、救援单位、专家、环境保护目标等)联系单位、人员、电话; 附件 3:危险废物登记文件; 附件 4:企业环境监测应急网络分布或依托单位应急网络分布; 附件 5:应急监测机构联系人通讯录; 附件 6:单位所处位置图、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位置关系图; 附

14、件 7:单位重大危险源(生产及储存装置等)分布位置图; 备注:环保部门编制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用写第2 章、第 3 章、6.4、6.6 内容。 应急预案评审表 表一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评审项目 封面 批准页 目录 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 应急预案版本号、 应急预案名称、 生产经营单位名称、 发布日期等内容。 1. 对应急预案实施提出具体要求。 2. 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或单位盖章。 1. 页码标注准确(预案简单时目录可省略)。 2. 层次清晰,编号和标题编排合理。 正文1. 文字通顺、语言精炼、通俗易懂。 2. 结构层次清晰,内容格式规范。 3. 图表、文字清楚,编排合理(名称、顺序、

15、大小 等)。 4. 无错别字,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统一。 1. 附件项目齐全,编排有序合理。 附件2. 多个附件应标明附件的对应序号。 3. 需要时,附件可以独立装订。 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 全面分析本单位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源,确定可能 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3. 针对危险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 施。 4. 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掌握可利用的社会应 急资源情况。 编制过程 5. 制定相关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应急预 案体系。 6. 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对意见及采纳 情况进行记录。 7. 必要时与相关专业应急救援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 议。 8. 应

16、急预案经过评审或论证。 9. 重新修订后评审的,一并注明。 评审人员 预案编制人员企业负责人 应急管理专家 名单 表二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评审项目 总则 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 环保部门监 督人员 编制目的 要达到的目的和作用明确,简明扼要。 编制依据 1、 引用的法规标准合法有效。 2、 明确相衔接的上级预案,不得越级引 用应急预案。 适用范围 范围明确,适用的事故类型和响应级别合 理。 事件分级 1、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工作原则 1、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 2、 结合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 1、明确应急预案与内部企业应急预案和外 应急预案 关系原则 部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并辅相应的关系 图 2、清晰表述预案之间的横向关联及上下衔 接关系。 1、明确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中心、办 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应急工作主要部门、 组织 体系 组织机构 和职责 应急工作支持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 场应急指挥部等构成。 2、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 (推荐使用图表)。 1、明确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职责 职责。 2、明确协调管理范畴、负责解决的主要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