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577783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0.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创设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环境创设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环境创设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环境创设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环境创设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创设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创设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 级: 13级学前教育,环境创设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CONTENTS,目录,1、前言,2、自我意识,4、亲社会行为,5、归属感,6、自律,3、人际交往,7、安全感与舒适感,8、总结与感悟,前言,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 是儿童未来成长、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展的好坏影响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既要靠有计划、有目的、一系列“显性教育”,又要靠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教育”。环境是隐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来说,因其年龄小,活动和思维独立性还很弱,还不能自己自觉地、主动地选择、影响周围的环境,因此受特

2、定环境的影响会更大。因此,如何创设适宜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良好环境成了我们主要进行的研究内容。,前言,人际交往,自我意识,亲社会行为,归属感,自律,1,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学习、生活、娱乐等各种场所的设施、材料,它是满足幼儿的各种活动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 精神环境是指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令其身心轻松愉快的亲切温馨的气氛。幼儿园应该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对环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使之更加符合幼儿身心成长的特点,有利于幼儿的知识建构和生活经验的获取,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幼儿园环境的诸多

3、方面,如环境布置的内容及其营造的氛围、活动空间的安排及活动材料的投放,会通过影响儿童在交往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交往对象的数量等来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与教师、同伴、家长共同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表达自己在遇到困难、疑问时沮丧、郁闷,以及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幼儿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了解人际交往的规范和技巧,进而逐步适应社会和生活。,前言,人际交往,自我意识,亲社会行为,归属感,自律,2,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1.自我意识:指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与控制,也是作为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觉察,是对自己个人身心活动的觉察。 2.积极地自我意识基于两点:一是我

4、被在意并且有价值;二是我有能力控制我和我的环境,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法是创设能反映儿童存在的环境,也就是说,环境的设置必须表达出个体的认同,个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这些信息。,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前言,亲社会行为,归属感,自律,3,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前言,亲社会行为,归属感,自律,4,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前言,亲社会行为,归属感,自律,5,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前言,亲社会行为,归属感,自律,6,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前言,亲社会行为,归属感,自律,7,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

5、,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音、文字或肢体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人际交往既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前言,亲社会行为,归属感,自律,8,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人际交往,9,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前言,亲社会行为,归属感,自律,10,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前言,亲社会行为,归属感,自律,11,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前言,亲社会行为,归属感,自律,亲社会行为又称积极的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

6、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诚实、爱护环境和物品等行为。,亲社会行为,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归属感,自律,12,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亲社会行为,13,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亲社会行为,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归属感,自律,归属感,或称隶属感,是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归属感既包括对人(父母、家人)的归属感,也包括对群体的归属感。幼儿的归属感主要包括集体归属感、民族归属感和国家归属感。幼儿的最早期的归属感是对集体中人的归属感,并逐渐扩展到群体(如班级等),这种感情强调归属一个人或集体(如家乡、祖国等)

7、。,14,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归属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15,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16,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17,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18,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19,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20,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

8、会行为,自律,21,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自律是指遵循法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自我约束,是一种理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规范自身的手段。培养儿童自律意识可以通过为儿童提供独处的机会,以及有秩序、提倡儿童自我服务的心理环境。,22,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自律,自律,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23,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归属感,24,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归属感,25,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

9、亲社会行为,自律,归属感,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舒适感是指给人以安乐舒服的感觉。提高儿童舒适感的方式之一是提供各种具有不同感官刺激特征和空间类型差异的活动区域。当环境中存在柔软的或方便触摸的物质时会增强环境的舒适感,同时也可减少人们的压力。,26,总结与感悟,安全感与舒适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安全感与舒适感,27,总结与感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安全感与舒适感,28,总结与感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安全感与

10、舒适感,29,总结与感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安全感与舒适感,30,总结与感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安全感与舒适感,31,总结与感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安全感与舒适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 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因为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并能引起幼儿的行为与活动,从而改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

11、而幼儿也正是在这种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各方面的能力和发展;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32,总结与感悟,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中获得了各方面的能力和发展;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在这一个星期的见习过程中,我们看见安徒生北岛幼儿园的环境设置和物品陈设的相关情况。我们看见幼儿园老师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巧妙的变废为宝,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增添新意。同时我们也看见不足的地方,如环境布置过于陈旧,在环境创设中以幼儿教师为主体,幼儿参与度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创造性,难以调动幼儿兴趣,降低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相互结合、互动、对话,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健康发展。,33,归属感,自我意识,前言,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自律,安全感与舒适感,总结与感悟,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