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576466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规划与管理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黄蓓佳 2013.2,2020/7/9,2,教材:,尚金城主编 环境规划与管理 科学出版社 2009,2020/7/9,3,其他参考书,叶文虎.环境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郭怀成.环境规划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加拿大布鲁斯米切尔(Bruce Mitchell)著,蔡运龙等译.资源与环境管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美国伦纳德奥托兰诺(Leonard Ortolano)著,郭怀成等译.环境管理与影响评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吴继霞.当代环境管理的理论建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奥吉尼斯等著,城市环境管理

2、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E.马尔特比等编著,康乐,韩兴国等译.生态系统管理:科学与社会问题.科学出版社,2003 斯波福德,拉塞尔等著.区域环境质量管理在特拉华河下游流域的应用.三联书店,1992,2020/7/9,4,重点关注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中国环境管理 中国环境科学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olicy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Enviro

3、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20/7/9,5,重点关注机构与学者 北京大学:叶文虎、郭怀成 清华大学:张天柱、程声通 同济大学:陆雍森、 复旦大学:戴星翼、包存宽 东北师范大学:尚金城 北京师范大学:王华东、杨志峰、李巍 南开大学:朱坦、鞠美庭、徐鹤等 南京大学:毕军、朱晓东、陆根法、左玉辉 华东师范大学:杨凯 国家环境规划院:王金南 中国科学院:牛文元、赵景柱、王如松、欧阳志云,主要内容:,10.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公众参与,9.城镇环境规划与管理与案例,8.固体废物管理规划,7.土地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与管理,6.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5.水环境规划

4、与管理,4.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2.环境规划与管理基本理论问题,1.绪论,1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综合决策,第一章 绪论,课程介绍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类型,学科发展概况 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国的发展状况 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历程,2020/7/9,8,1. 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关系,2020/7/9,9,环境规划 怎样才能做到?,法规、制度、经济手段与道德伦理 必须做什么,不做或违反规定会受到怎么处罚?,环境监测 做得怎么样,是否有问题?,环境评价 状态怎么样?,环境管理 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2、环境管

5、理与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伦理与环境法,环境伦理 社会责任,2020/7/9,10,传统的环境工程学科以研究污染物的末端治理为重点,如传统的: 污水处理厂 垃圾填埋 废物资源化技术,2020/7/9,11,从源头及经济全过程控制、解决环境问题,如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循环经济; 宏观性、大尺度环境问题; 基础科学问题,环境规划与管理重点关注:,2020/7/9,12,三、学习要求 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原则、理论与技术方法 基本具备从事环境规划管理工作的能力; 了解、熟悉本领域的热点、前沿性问题引发兴趣,为今后的相关科研、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以及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激发环境责

6、任感和环境意识、环境觉悟。,2020/7/9,13,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概念 (一)环境规划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2020/7/9,14,2、实质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环境规划不是理想化的产物,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和支持能力,环境规划是一定条件下的历史最优化,是一种合理的安排。,20

7、20/7/9,15,(二)环境管理的概念 1、狭义的理解 狭义地理解为环境保护部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控制污染的行为 把环境保护部门视为环境管理的主体,把污染源作为环境管理的对象 狭义的环境管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2020/7/9,16,2、广义的理解 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和。,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自然、经济、社会,2

8、020/7/9,17,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一)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协调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关系,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20/7/9,18,(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环境保护是与经济、社会活动有密切联系,必须将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进行综合平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环境规划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项目、资金等才能有保障。,2020/7/9,19,(三)合理

9、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根据环境的纳污容量以及“谁污染谁负担削减责任” 的基本原则,公平地规定各排污者的允许排污量和应削减量,为合理地、指令性地约束排污者的排污行为、消除污染提供科学依据。,2020/7/9,20,(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在投资或花费一定的前提下,环境效益最佳; 达到一定环境目标的前提下,投资或花费最低,2020/7/9,21,(五)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促进环境目标的实现 政府、企业、公众 政府部门之间 相关的各行政区之间 从中央到地方的上下行政层级政府之间,2020/7/9,22,三、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一)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

10、法 环境管理“三要素”,环境预测、环境规划和环境决策 环境预测是决策的依据,是制定环境规划的基础,环境规划是对决策的具体安排 环境规划是环境预测和决策的产物,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2020/7/9,23,(二)环境规划是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提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和要求,指导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活动的开展,保障了环境管理的科学性; 环境规划具体体现了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政策和战略,具有政策性,保证了环境目标管理的政策性。,2020/7/9,24,(三)在现代环境管理中,规划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担负着从战略上、整体上和统筹规划上来研究

11、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 实行规划管理,把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域的环境管理紧密地联系起来,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决策。,2020/7/9,25,(四)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最终目标: 预防、控制和减少污染,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 调控人类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组织并管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最终保证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2020/7/9,26,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整体性 环境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各种技术环节之间关系紧密、关联度高,各环节影响并制约着相关环节 环境与经济、社会

12、系统的管理的综合一体化,决定了它的整体性,这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最主要的特征。,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原则,2020/7/9,27,(二)综合性 涉及的领域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对策措施综合、部门协调复杂 环境规划与管理将是自然、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环境、经济、社会以及科学与工程的多学科相结合,多部门的综合、协调的结果 涉及到大量的定性、定量因素,信息综合和集成,2020/7/9,28,(三)区域性 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环境规划与管理必须注重“因地制宜”。 主要体现在环境及其污染控制系统的结构不同,主要污染物的特征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不同,控制方

13、案评论指标体系的构成及指标权重不同,技术条件和基础数据条件不同。,2020/7/9,29,(四)动态性 较强的时效性 影响因素在不断变化,环境问题、社会经济条件等都在变动 随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政策、发展速度以及实际环境状况的变化,势必要求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具有快速响应和更新的能力,2020/7/9,30,(五)信息密集 信息的密集、不完备、不准确和难以获得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搜集的信息是否较为完全、准确可靠,以及是否能有效地组织、利用这些信息;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计算机辅助环境规划与管理系统将对环境规划与管理有较大的促进和改善作用。,2020/7/9,31

14、,(六)政策性强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依据和准绳就是我国现行的有关环境政策、法规、制度、条例和标准; 环境规划与管理,既有较为固定、必须遵守的一面,也有需要根据地方实际、灵活掌握的一面,这就要求规划决策人员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政策分析能力,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过程也是环境政策的分析和应用过程。,2020/7/9,32,(七)可操作性 体现于以下方面: 目标可行 方案具体而有弹性 资金和工程配套措施的落实 易分解执行。目标能被分解成任务,承担者亦有完成任务的能力 与现行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相结合 充分估计科技进步带来的环境效益,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2020/7/9,33,(八)广

15、泛性和群众性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质是影响人的行为,因此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2020/7/9,34,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三同步”、“三统一”和“三协调”原则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地发展。,2020/7/9,35,(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规划总要求 环境与经济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密切联系 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需要资金、人力、技术、资源和能源,受到经济发水平和国力的制约 在经济与环境关系中,经济起着主导的作用,说到

16、底环境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 环境规划应遵循经济规律,符合社会经济规划要求。,2020/7/9,36,(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同时并重的原则,防止开发过度造成恶性循环 对环境承载力的利用要根据环境功能的要求,适度利用、合理布局 减轻污染防治对经济投资的需求,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核心 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2020/7/9,37,(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防患于未然”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根本目的 防治的目的是减少或防止污染对环境功能的危害和损害,要以环境的功能要求的环境质量标准来判断防治的水平; 环境保护问题贯穿在工业生产过程的全过程,污染防治必须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2020/7/9,38,(五)系统原则 环境规划与管理对象是一个综合体,需要系统论方法研究; 把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作为一子系统,与更高层次大系统建立广泛联系和协调关系,用系统的观点进行调控,才能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2020/7/9,39,(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积极采用适宜规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