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讲解学习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575367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讲解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讲解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讲解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讲解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讲解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讲解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讲解学习(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学室,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 主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化学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 (初中),物质结构基础 (选修模块),元素化合物 (金属、非金属) (化学1),化学反应与能量 有机化合物 (化学2),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模块),有关的内容标准,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

2、元素性质的关系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通过有关数据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认识元素周期律。 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教学目标,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将物质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律作为重点内容 对碱金属、卤素、第三周期元素性质与相应原子结构关系的探究性学

3、习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核素、同位素 化学键,两主线(主题): 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化学键),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呈现:是利用周期表的纵向结构 以初中为基础,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先于元素周期律呈现。 1.在初中学生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 2.化学史上门捷列夫先根据推测排出周期表,再总结归纳出周期律。 3.周期表直观,在此基础上认识周期律更容易。 这样呈现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利用初中原子结构基础知识,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呈现结构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从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最外层电子,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认识族的概念。 碱金属、卤素性质:用实

4、验和事实,通过观查和交流得,进行归纳,得出结论,通过两族元素性质的比较: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本节结合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核外电子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又引出原子核与元素性质关系:介绍核素、同位素,认识周期表,学生的作品,第二节,利用周期表的横向结构认识元素周期律,通过周期来体现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从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入手,分析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增关系 通过第三周期元素代表物的性质,认识元素周期律,并拓展到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科学探究1 依据周期表,呈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化合价,探究它们

5、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教科书p.13,说明:所涉及到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通过模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直接给出的,没有介绍排布的规律,主要是按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也考虑在选修模块有较系统的体现。,第三节 化学键 以前两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物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课时建议,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2课时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3课时 第三节 化学键 3课时 机动与复习 2课时,教学重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律 离子键、共价键,化学键的涵义 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化学键的涵义,化学反应的实质,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6、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地位和功能,化学变化及其能量变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这两部分内容属于重要的化学原理性知识,既提升与拓展初中化学的相关内容,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奠定基础 通过本章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对化学知识水平,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的价值,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 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 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及科学

7、研究中的意义 认识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和途径,教学目标,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化学能与热能、光能和电能可以相互转化 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形成观念,初中化学核心概念之一,内容结构,内容的选择与呈现,阶段性和层次性 生长性和发展性 将化学原理同生活经验讨论、实例分析和实验探究相结合,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吸热、放热决定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化学能的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化学能为电能 电池:初步认识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不上升为规律,选修课标,化学反应原理 有关能量的内容标准,课时建议,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2

8、课时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2课时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2课时 机动与复习 2课时 总计 8课时,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化学反应基础 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反应的限度,复习化学键启发思考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进入理论思考教学引发学生考虑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问题进入实验探究教学提出人类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问题进入实际应用教学。,教学设计,从理论思考教学切入,从一个燃烧实验入手启发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而这些能量变化通常

9、又表现为热量变化进入实验探究教学提出“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而有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问题进入理论思考教学提出人类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问题进入实际应用教学。,教学设计,从实验探究教学切入,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有关的录象、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体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进入实验探究教学引导学生考虑怎样从本质上去理解: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而有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进入理论思考教学。,教学设计,从实际应用教学切入,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

10、化工原料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地位和功能,从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入手,使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结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通过学习的典型有机物,了解和体会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兴趣 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基础,激发求知欲望,有关的内容标准,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

11、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性质及它们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重点认识典型化学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特点 通过对上述典型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认识,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加深对这些物质在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中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对几种重要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体会有机物跟无机物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形成对于有机化学领域的兴趣,内容结构,内容的选择和呈现,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基本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较

12、少涉及有机物的类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知识,从实验出发组织教学内容 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深化学生的认识,关于有机物类的概念 烷烃:主要性质和结构特点 说明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初步认识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只介绍典型代表物的反应、结构、性质、用途 -知识不系统 呈现:生活实际、探究、实验,淀粉与碘反应,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乙烯的加成反应、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教学难点,建立甲烷和烷烃结构的思维模型 乙烯、苯的结构与性质间关系 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酸的酯化反应 单糖鉴定和三

13、类物质的水解,1.提出问题 :苯的分子式为C6H6,写出苯可能的原子连接方式?给出实际的表示方法。猜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2.探究实验:观察苯的物理性质,滴加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探究苯的化学性质。,3.讨论交流: 推测苯分子的可能结构,比较苯与烷烃和乙烯的差异性,推断其可能发生的其他反应?用多媒体呈现苯发生溴代和硝化反应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两个反应的微观特点。,4.得出结论:苯可以取代和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比加成反应容易进行。 5.评价与反馈:练习书写苯的溴代、硝化和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苯的重要用途。,教学设计,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14、,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科学发展观,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广义的讲,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类的需要的同时,强调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强调人类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它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地位和功能,STS方面有利于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

15、然资源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培养做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学科教学方面有利于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 对进一步确定和学习后续选修模块,乃至升学、就业方向也可能会产生影响,有关的内容标准,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

16、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以金属矿物的开发和利用为例,认识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体会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以聚乙烯为例,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教学目标,内容结构,内容选择、呈现和特点,突出主题,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更新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基础性,紧紧围绕金属矿物、海水和化石燃料这些重要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例如: 金属活动性顺序;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其应用; 典型非金属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蒸馏、分馏; 具有典型结构的有机物乙烯的聚合反应 。,时代性,关注自然资源开发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努力揭示化学在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