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在找矿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574321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探在找矿应用中的一些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物探在找矿应用中的一些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物探在找矿应用中的一些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物探在找矿应用中的一些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物探在找矿应用中的一些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探在找矿应用中的一些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探在找矿应用中的一些问题(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探在找矿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报告人:周永娴 2006年2月18日,一、当前物探在找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物探与地质结合不紧密 1、物探人员对测区及区域内的地质资料的了解和研究少,影响对物探异常的认识和解释程度; 2、地质人员对物探方法了解少,对物探资料的认识和应用有片面性和误区;,3、对物性工作重视不够,物性参数代表性不强,而它恰恰连接物探异常和地质体的重要纽带; 4、在工作部署及施工顺序上,物探与地质有脱节现象。在物探工作设计、施工、已知试验、资料解释、验证及验证后的再认识等环节中缺少统一的协调与结合。有的则各干各的,物探先行往往成为并肩前进。,(二)井中物探在非煤矿产勘查中应用不够,1

2、、物探测井及地井、井地等井中物探的应用尚不普遍; 2、对井中物探资料的分析、解释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井中物探的推断意见缺少验证,这是井中物探找矿效果不显著的主要原因。,(三)物探工作难以应对新的找矿形势,1、随着找矿难度加大,需要在埋藏深度大的地区、地形条件差的地区找矿;而对于物探而言,在这些地区工作无疑扩大了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的难度及多解性。因此,物探找矿难度也越来越大。2、近几年非煤物探的仪器、设备及解释理论发展缓慢,制约了物探工作的发展;3、物探技术力量薄弱,而面临的任务十分沉重,很难满足地质工作的需求。,二、磁测资料解释中的几个问题,(一)影响磁性体异常特征的因素 1、磁化强度Ji岩矿石被

3、现代地磁场磁化而具有的磁化强度,称感应磁化强度;Ji=KT 式中,K称为磁化率,表征岩矿石被磁化难易程度的量。Jr称剩余磁化强度,它与现代磁场无关,是岩矿石形成时,受当时地磁场的磁化,所保留下来的磁性。岩矿石的总磁化强度:J= Ji+ Jr=KT+ Jr磁化强度是矢量,J在磁测剖面(断面)上的投影用Js表示,称为有效磁化强度。,(1)磁化强度的大小 一般情况岩矿石的磁化强度J越强,磁异常的强度(幅值)也越大。,(2)磁化强度的方向,当磁性体的倾角不变时,异常特征随磁化倾角i的不同而不同。 (如右图)。,2、磁性体的产状,(1)磁性体的倾角 当磁化强度不变时,异常特征随磁性体倾角的不同而不同(如

4、左图),理论计算表明,Za曲线的特征主要取决于(i)的大小,即无论或i为何值,只要(i)不变,其Za曲线的特征则相同。,(2)磁性体的走向,当磁性体是南北走向时,在观测剖面(东西向)内,垂直向下;当磁性体是东西走向时,在南北向的观测剖面内,与地磁场方向()方向一致。因此,当测区内磁性体的走向由东西逐渐改变为南北时,在观测剖面内,有效磁化强度的方向由与地磁场一致转向垂直向下,此时,磁异常的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3)磁性体的延深当磁性体的延深有限时,下界面(正磁荷)的影响增强,异常的负值随之增大。,3、消磁作用,物体在磁场中被磁化后,在其内部产生的与磁化方向相反的磁场称为消磁场。消磁场减弱了外磁场

5、对物体的磁化作用,其减弱程度决定于物体的形状及其磁化强度的大小。退磁场以Te表示:Te=-NJ,N称消磁系数;由于消磁作用不仅影响Ji的大小,还影响Ji的方向,一般沿磁化体长轴方向消磁系数小,而垂直长轴方向大。因此,对于强磁性的矿体,当其产状很缓,近于水平状态时,要注意消磁作用的影响。,4、地形影响,地形起伏对磁异常影响的实质是,相对于水平地形而言,起伏地形造成了测点与磁性体位置相对变化,此时,会引起异常的畸变。如下图所示,无限延深柱体位于山坡及山脊处的情形下,会造成曲线畸变,导致解释失误。 图中:1起伏地形Za曲线 2水平地形Za曲线,5、T与Za的关系 此处T=TT0,即总强度磁异常;Za

6、=ZZ0,为总场垂直分量的磁异常,Hax=HxH0 x,即总场水平分量在x方向投影的异常值。T一般大于Za,其形状及大小除与Za有关外,还与Hax有关,决定于(-i)及磁性体的形状及走向等。,(二)注意低缓异常,1、不要漏掉尖峰异常掩盖的低缓异常右图为某矿区的磁异常曲线,两个尖峰值是近地表三个小矿体引起的;而宽缓的异常则为深部矿体的反映。如果不注意,就会把深部大矿漏掉。强度小,梯度缓的异常,可能是埋深大、规模大的矿体引起。,2、注意产状平缓或呈宽缓向斜状磁性体的异常,一般埋深较大或磁性较弱的磁体产生低缓异常;但有时产状平缓的强磁性体也可以产生低缓异常。例如,在垂直磁化条件下,由于消磁作用的影响

7、,强磁性板状体处于水平状态比直立状态的感应磁化强度小一倍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它在地面引起的异常具低缓的特征。此外,在宽缓向斜的中部也出现低缓异常。,如右图为北京某铁矿的异常图,在剖面上东西两侧为负磁场,在铁矿层上有明显峰值,在中间有低缓正磁场,经计算浅部矿体的剩余异常,推断深处矿体是相连的,在轴部打到了厚大矿体。,(三)关于负异常,1、区域性负异常,由无磁性岩层引起,如分布面积较大、厚度较大的沉积岩地区出现平缓的负异常。,2、磁性岩石中的断裂带,由于应力作用或热液蚀变、氧化还原作用,使磁性岩石磁性降低或磁化方向发生变化,在断裂带上出现负异常带。如某花岗岩中一个热液蚀变带上的负异常带。(见下页)

8、但如果沿断裂有磁性矿物或岩浆活动,则可能出现磁场高值带。,3、反磁化形成的负异常,当磁性体的剩余磁化强度很大,而且Jr的方向与现代地磁场方向相反时,将出现负异常,有时很强。如下图为华北某地反磁化矿体的异常。,4、伴生负异常,在斜磁化条件下,一般磁性体引起的异常大都是正、负伴生的,负值出现的位置多与磁化强度的方向有关。在分析磁测资料时,要把正负异常作为一个异常整体看待。不能只看正异常不看负异常,或将二者分为两个异常,往往负异常就是矿体的尾部或前缘。,图a是某矿区实测Za曲线,该区磁异常等值线呈南北走向长椭园状,反映磁性体为南北走向,因此,Js为垂直向下。异常一侧下降较快且出现负极值,另一侧下降较

9、缓并有负值出现,表明磁性体倾向东,且下端延深不大。验证孔应布在曲线较缓的一侧并应布置斜孔。经验证打到了矿体。,图b是河北南部某铁矿区的磁异常,其主要Za等值线呈东西向,反映矿体为东西走向。平面图西段,正值范围很大,南侧下降缓慢,在很远才出现负值;而北侧下降很快并出现较强负值,说明矿体向南倾,向下有一定的延深。验证孔应当在曲线下降较缓的一侧,并应打斜孔。,(四)磁异常地质原因的初步判断,1、将物探资料和地质资料对比,研究异常所处地段对成矿是否有利; 2、深入研究区内的岩矿石磁性,利用正演公式粗略地估算出区内各类岩矿石所能引起的异常强度,与实测异常进行对比、判断; 3、重视对区内已知矿异常或非矿异

10、常的研究,找出矿异常和非矿异常各自的特点及差异; 4、利用综合物探方法研究异常源的性质,例如利用磁铁矿在导电性,采用电法与磁法配合确定磁异常的性质。,三、激发极化法应用中的几个问题,(一)地形影响 1、地形起伏对电阻率法的影响由于地形的起伏改变了MN之间的电流密度,因而对s的影响是严重的。有时由于地形引起的s变化的形态和幅度与矿体引起的相当。(a)图是山脊和山谷地形上的联合剖面曲线,由图可见,在山脊地形上的联合剖面曲线 上出现低阻反交点,在山谷地形上出现高阻正交点。显然,地形起伏引起的s异常对找矿勘探是一种干扰,造成异常畸变。,2、地形起伏对激发极化法的影响,激发极化法受地形的影响较小,在无矿

11、或无矿化的纯地形上,s曲线平缓而无异常显示,表明它们不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当起伏地形下存在极化体时,s曲线形状和大小与平地相比,会有一定的变化。如图(b)所示,当极化体埋藏相同时,良导体异常幅度都是山脊平地山谷中。当直立矿体埋藏在不对称地形下时,s曲线呈不对称分布。,这就是说,单纯的地形起伏对激发极化法的观测结果没有影响。只是在同时存在矿体的情况下,地形的起伏会对矿体异常的形态和规模有一定影响。在解释极化体的倾向和位置时,必须注意地形影响。,(二)激电资料的解释及应用的几个例子,1、紧密结合地质、化探资料,从浅部矿化找深部矿体的例子左图为山东某铜、铅、锌矿,属接触交代热液型矿床。根据激电中梯曲线

12、,在异常极大值处布置了钻孔ZK1,结果在浮土下见到黄铁矿化的花岗闪长岩,100-240m见铅锌矿化,自300m至358m终孔见黄铜矿化。ZK1孔说明了激电异常源是浅部以黄铁矿化为主的矿化引起。由于激电中梯的探测深度一般不超过AB的1/5,因此,深部是否有矿?必须结合地质资料分析、认识。根据ZK1所见矿化分带规律及铅次生晕异常的位置,在距ZK1孔120m处(激电异常较缓,并有b异常处)布置了ZK2孔,该孔穿过矿化带后分别在260-330m和400-430m见到四层铅锌矿和两层铜矿体。,此后,沿圹化带倾向上,又布置了两个钻孔,都分别在300-400m和400-600m见到铅锌和铜矿体。 这个例子说

13、明靠激电直接发现数百米深的铅、锌、铜矿是无能为力的,但根据激电反映的浅部黄铁矿化,找到矿化带范围及大致倾向,结合地质、化探资料找到了深部矿体。(在倾斜矿体上,中梯曲线s极大点位置,通常与矿体顶端之蚀变矿化带对应,此处布钻,往往见不到主矿体),2、根据激电曲线特点,判断极化体产状及顶板埋深布置验证孔的例子,右图为甘肃省太阳山斑岩铜矿的剖面,该区铜矿品位与黄铁矿关系密切,黄铁矿化越强,铜品位越高。投入方法:激电中梯、联剖及激电测深。右图为中梯号异常的一条剖面。ZK1-1为物探布置的验证孔,在布孔之前,对激电资料进行了解释:,(1)确定极化体产状:(a)利用梯曲线s下降缓慢的一侧定倾向。该剖面上,s

14、中梯曲线的极值点由于受破碎带中的影响,并不在矿头一方,如果去掉破碎带引起的峰值,可大致反映极化体向南倾。(b)利用联剖曲线反交点两侧sA和sB所夹面积的相对大小,面积较大的一侧定为极化体的倾斜方向。该联剖曲线反交点南侧的面积明显大于北侧,确定极化体向南倾。在推断极化体倾向上,联剖装置比中梯装置优越。,(2)确定极化体顶部埋深:一般用激电测深曲线前支转折点附近的AB/2值大致估计极化体埋深,从该剖面的测深点曲线推测10m以下有高极化体。,根据以上解释,确定了验证孔ZK1-1的位置及开孔角。Zk1-1孔于10m以下见强烈黄铁矿化凝灰质砂砾岩,并在224.15-251.38m见矿10.89m。,3、

15、利用s等值线断面图判断极化体产状,当地下情况比较复杂时,需要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释,s等值线断面图是常用的解释图件。,右图是广东某多金属矿上的一条物探地质综合剖面,联剖和中梯曲线难以判断极化体产状。根据沿剖面做好激电测深结果绘制的s等值线断面图,清楚地反映出两个极化体在断面上的产状。,做s等值线图或等视电阻率断面图时,以测深剖面线(各测深点)为横坐标轴,用算术坐标;以AB/2为纵轴,用对数坐标或算术坐标,各测深点的位置为纵坐标轴的原点。横坐标可以表示为地形线,这时的纵轴应当用算术坐标表示,而且各测深点以其高程为各自纵轴的原点。横坐标轴写“测点”,纵坐标轴写“AB/2”,不得写“高程”。只有横坐标为

16、直线时,才有统一的纵坐标。在等s(或等s)断面上的s(s)数值,都是在地面上以相应的AB/2供电,在M、N间观测的s(s)值;而决不代表地下该深度上的s(s)值。这是电测深与电测井的区别所在。,4、激发极化法在沉积变质铁矿的应用,右图为河北省迁安铁矿的一条物探地质综合剖面,先做的磁法,Z曲线出出了双峰。为了进一步了解地下是有两条矿体,还是存在向斜构造的问题,投入了激电中梯和测深,激电中梯测得了与Z类似的异常。证明地下确有铁矿。5个测深点的s曲线,除6号尾部曲线一直抬升外,其余几个测深点基本为K型(AB/2最大为300m)。综合解释,认为是矿层褶皱呈向斜构造引起,经钻探验证证实。,(三)井中激发极化法内蒙古某铜矿区ZK123井旁盲矿的发现和验证,内蒙古某铜矿是一个铜钼为主的黄铁矿型多金属硫化矿床,ZK123是位于该矿矿段东部的边缘孔,以孔深182-201m见到了矿层。井中激电在该孔160m以上未见矿井段进行,其测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在地井方式r=0m的s曲线上,125m以上未发现异常,s值约为6%,125m以下井段的增高是由于黄铁矿化引起的。当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