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2021中考语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突破训练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37574066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2021中考语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突破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2021中考语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突破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2021中考语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突破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2021中考语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突破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2021中考语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突破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2021中考语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突破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2021中考语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突破训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突破训练论证方法及作用学习目标:一、识记论证方法的基本类型及其作用;二、掌握论证方法类试题的答题技巧。一、论证方法常见类型及作用。论证方法是作者运用论据去证明论点的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常见论证方法及作用1.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举例论证)。作用:具体有力的论证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作用: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练习题1.对于下面句子的论证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林语堂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

2、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这句话运用了道理论证。)B.貌因德而美。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这句话运用了举例论证。)C.坚忍是种心性,掌握好它,泥泞凄迷也会变得平坦光明。屈服于它,没有了适应周遭环境的能力,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D.马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被捕入狱,惨遭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终成史记。支撑他矢志不渝的动力,便是其“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长远志向。(这句话运用了道理论证。)常见论证方法及作用3.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在对比中证明论点(对比论证)。作

3、用:突出强调论点。4.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比喻论证)。作用: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练习题2:下列的论证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B)。A. 古人云:“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这刚骨就是尊严。普列姆昌德说:“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引用论证)B. 如果心灵失去了该有的保护,就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损伤来自外界的诱惑和自身强烈的欲望等,都会去破坏心灵,进而使人蜕变、堕落。(举例论证)C. 一般来说,君子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小人,则相反。换言之,前者的尊严成了其心灵的防线,后者的尊严早已消失殆尽。(对比论证)D. 就像美丽的蝴蝶竭尽自己的全力,不畏艰难,破茧而出,才舞出精彩,赢得属于

4、自己的尊严。(比喻论证)练习题3:让人,乃众妙之门1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2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

5、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3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4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

6、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5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6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选文第四自然段运用了哪些

7、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1)举例论证,以沈从文不能写小说后大度忍让,转而潜心研究服饰史为例,证明“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的观点。二、论证方法答题技巧1.判断加分析举例论证:列举什么的例子; 道理论证:什么的什么观点;比喻论证:把什么比作什么 ; 对比论证: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2.论证了什么观点?3.具有什么效果?(1)举例论证,以沈从文不能写小说后大度忍让,转而潜心研究服饰史为例,证明“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的观点。(2)对比论证,假设“不退让,事业可能会就此终结;让人,事业就会焕发新的生机”正反对比,证明本段论点。(3)比喻论证,用“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

8、时焕发生机”比喻事业在遭遇挫折后又有了新的发展,说理具体形象练习题4:你知道怕了吗?1.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2.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

9、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3.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4.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

10、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

11、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5.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选文第四自然段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D)。A.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B.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D.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练习题5最美的姿态 张鸣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

12、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

13、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的池塘,逐渐充盈。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

14、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参考答案:对比论证,如文章一至三自然段,通过对比突出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这一观点。比喻论证,如第四自然段中“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读书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影响。举例论证,如第五自然段举了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