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课件教学文稿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73259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课件教学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课件教学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课件教学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课件教学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课件教学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课件教学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课件教学文稿(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祝同学们 考出理想的成绩,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一、鉴赏作品的形象 二、鉴赏作品的语言 三、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鉴赏作品的形象,(1)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 抒情主人公),(2)景物形象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3)事物形象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形象(意象),分析形象的要点,一、把握形象的特征 二、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三、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形象的内容和特点,一、内容 (1)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和其他人物 (2)自然

2、景物形象(意象) 二、特点 (1)诗歌形象蕴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诗歌形象不同于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中的形象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而只能借助语言由欣赏者自己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1 )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鉴赏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抒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例1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 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

3、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赏 析: (1)诗人在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词中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 限辛酸的不幸者的形象。 (2)这个形象又如何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答:词人借塑造主人公,抒发了亡国的悲哀, 抒发了人世间离愁别恨的深沉感受。,例2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抓人物的语言:“念”、 “悠悠”;,抓人物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广阔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诗歌表达的是封建士大夫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

4、遇的悲哀。,(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例3 诉衷情 南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注沧洲 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赏析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4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寒冷、寂静) 问 (2)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是

5、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孤寂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渔翁形象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抒情主人公的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 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 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王维)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 游、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李 白、王 维) (7)献身边塞、反对征战的形象(王昌龄) (8)爱恨情长的形象(柳 永),(2)鉴赏

6、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5 催租行 宋 范成大 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 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注文书:农民交租后官府发的收据。营:谋求。 悭囊:存钱罐,能放不能取,用时打破。 问简析里正的形象 答里正是一个狐假虎威、假公济私、惯于敲诈欺压百姓的狗腿子。,(2)鉴赏诗歌的景象、物象、意境,1、欣赏写景诗要注意以下四点: a、景物的组合方式 b、景物的色彩 c、景物的动态 d、景物的静态 例6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答

7、: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近景,万里船远景。上联 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 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 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绘画美,更 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2、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以下几点: a、咏物诗中的“物象”是作者人格化了的形象。作者借此曲折的反映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b、分析咏物诗的思路:提炼所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例7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

8、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早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环境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诗人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例8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问: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问: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例9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 雪花公子立芳洲。

9、一生清意无人识, 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是一个孤单、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古典诗歌常用景象、物象的含义,1、冰雪的晶莹-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情。 3、以折柳表惜别-引发感伤离别之苦。 4、以“蝉”喻-品行高洁。 5、以“草木茂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松-坚贞高洁。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莲-品行高洁,也表达爱情。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7、杜鹃鸟-凄凉哀伤。 鹧鸪鸟-离愁别绪。 鸿雁-

10、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怀。 寒蝉-悲凉的同义词。,8、燕子的意象: a、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b、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c、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之情。 d、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e、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9、水的意象: a、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 握的事物。 b、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绪不断。 10、月的意象; a、抒发乡思乡愁。 b、蕴涵边人的悲愁。 c、蕴涵情感的无奈。 d、蕴涵时空的永恒。,3、体味诗歌的意境: A、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B、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古

11、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雄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 细腻-含蓄、缠绵、幽静、宁谧、朦胧。 明丽-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 凄清-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C 、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古典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 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使诗歌具有音韵美。鉴赏诗歌语言应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12、 一、把握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1、动词: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也是鉴赏诗歌要注意的词汇。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 闺怨 唐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例3: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 3、特殊词: a、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例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拟

13、声词:使诗文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例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表颜色的词:在诗中可做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借颜色 表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例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3、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例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例5、红藕香残玉簟秋。 例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4、词性活用: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的某些词语的词性。而这些词语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日色冷青松

14、。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春风又绿江南岸。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二、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重点。 1、主语后置: 崔颢 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3、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4、定语的位置:古典诗词定语可前可后。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刘叉从军行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陆游昼卧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15、以上三例是“定语”挪前的。 以下两例是“定语”挪后的。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分。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例1、贾岛访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例2、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例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分析诗歌语言特色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歌语言特点: 1、形象生动。 2、含蓄。“言有尽意无穷。”思想感情寓于形象之中。 3、精炼。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 4、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5、平淡。选用确切 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6、绚丽。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7、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