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573224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 首诗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历史上的很多优美的诗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这里所列举的影响“最大” 的十首诗, 也许只是众多诗歌中一些代表,但它们一定是为我们熟知,并深深地打动过我们的心灵。 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 琅琅上口, 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 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

2、,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 以通 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曰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 饰,于清新流畅, 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 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 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

3、居易的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 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激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死,奋斗不止。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 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堪称绝唱。 第四首,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2 并因此逃过一劫。每当再出现兄弟相争时,中国人都会想起这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五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曰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

4、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 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 须登高。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 第六首,王维的九月九曰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诗 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 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 第七首,诗

5、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 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前追求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 第八首,李清照的夏曰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

6、中的豪 3 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 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第九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 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第十首,李绅的悯农。 锄禾曰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 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 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